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改革开放使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词新语产生的主要途径有:创新——创造新词语;用旧——赋予旧词语以新的含义;吸收——吸收方言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引进——引进外国语中的一些词语。这些新词语的产生,壮大了汉语词汇的阵容,也加重了汉语规范化工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从新时期汉语词汇系统变异看社会变化对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变化是语言发展的直接因素。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已经对当代汉语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更明显、更集中地表现在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与变化上,而词汇系统的变异又突出地表现为近些年来出现了种种新趋势、新现象。新词语中的政治性词语大量减少,而经济、文化、科技类词语大幅度增加;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科技术语的交际地位明显提高,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术语已进入普通词汇;新词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音译外来词,近年来甚至大量出现字母词的形式;在汉语普通词汇的成员中又新增了大量的港台词语和方言词语。  相似文献   

3.
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系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与1996年版进行比较后,发现有350余个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对这些新义词语从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词汇类型、音节、词性上各有特点;其产生新义的途径可以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类;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试论汉译佛典四言格文体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汉至南北朝,汉译佛典四言格文体经历了一个逐渐定型的过程,其形成是时代骈体风尚、四言雅正观念、四言语音优势、译经者语言文化素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特殊的文体结构一经形成便无形地制约着译经者的遣词造句,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译经者往往采取增删字数等手段对文句进行调控,译经中不少表达形式的生成与这种调控密切相关.同时,为满足四言"二二"节奏对双音形式的需求,译经者还采取多种方式延长或简缩词语形式,以凑足四言.不可否认,由于译经者的这些努力,语言中形成了大量的双音新词语,客观上对汉语的双音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汉语新词新语”课程是一门专门介绍汉语词汇新变化的新兴课程,通过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新词语认知度及特点所作的调查,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如何加强该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近代“的”字进入文言并逐渐取代“之”这一语言变化为例,分析以汉字为媒介的近代语言接触给汉语带来的诸种变化,并追问产生这些变化的方式和缘由。研究发现主要有三:(1)“的”字进入文言起源于汉日近代的语言接触;(2)文言中首先出现了“~的~之~、~之~的~、~的~的”等与日语相近的新结构,体现了语言接触给汉语带来的变化;(3)新结构中的“的”字具有与日语后缀「的」近似的语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从词汇的构成特点来分析比较汉语和日语中的网络语言,发现两种网络语言中在对原有词语的替代、缩写、汉字拆分以及词类活用等方面,尽管具体变换方式不尽一样,但都具有共同特征。汉语网络语言对日语词汇的借用也构成了汉语网络语言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词语”在词汇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新词语实际指新义位。为新概念造词是新词,旧词产生新义位也是新词。旧义位的新用法有的能产生新词,有的不能。新词语是一个时期所特有的,是一个共时概念。一个时期的新词语系统是标志性子词语场,是与上一时期区别的标志,是划分词汇史的标准。而“基本词汇”由于它的稳固性、普遍性、能产性,它是词语最底层不易变化的成分,因而不宜于作划分词汇史时代的标准。现代汉语中反映新文化、新科学技术、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词语系统产生于明末清初,所以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在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在分类问题上的研究和探索。全文主要分四部分,首先,对汉语外来词作解释;其次,介绍日语借词的发展过程;再次,是对关于日语借词不同分类的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阐述对于日语借词的正确态度,以及对于日语借词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修辞方式的渗入与新词语的创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反映时代跳动脉搏的新词语,伴随着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观念、新现象而涌现出来,这是现阶段汉语词汇发展变化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创造新词语,固有词语赋予新义或新用法,代表着汉语词汇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汉语以丰富的词汇著称于世。汉语词汇的丰富性之成因是多元的。一般认为构  相似文献   

11.
近10余年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10多年,汉语历史词汇学进一步扩大了研究领域,在专书词汇、常用词演变、同义词、复音词等方面的研究有新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词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今后一段时间,汉语历史词汇学除了应加强词汇理论建设外,还要迎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普及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词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同时,它也会随着人们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新近发生的历史事件、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式英语的正式化,以及旧词赋予新义和一些借用的外来语等成为英语新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英语词汇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新词的构成方式以及词汇新发展的特点等方面对现代英语词汇的发展作一个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展的源流和脉络。  相似文献   

14.
浅析文体学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学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文体与语言风格的学问,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语言即语言对场合的适合性。而语言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如:语音、词汇、句子和篇章等,这些要素使用的场合、目的的不同都直接影响着文体或风格。该文通过分析文体与词汇的关系及词汇的文体色彩和功能,旨在说明文体学和词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及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对吴均以及与其同时代的柳恽、阴铿等诗人的诗作以及《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汉魏古诗进行统计后发现,吴均体“古气”形成的重要原囚在于其诗中双声、叠韵以及重音等联绵词的高频使用。他顺应并超越了当时这种普遍存在的写作现象,进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诗体。  相似文献   

16.
明代词汇研究主要立足于小说、话本等语料,很多散见于史书、文集中的口语语料和境外语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章通过对明代前期史部白话语料的分析,发现明代前期词汇特点鲜明,词语竞争激烈,出现了一些富有时代特点的新词语,口语和方言词语不断融入通语,方言词语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和渗透性  相似文献   

17.
"双音化"指非双音节词语转化为双音词的过程,既包括单音词演变为双音词,也包括多音节词语缩略成双音词。双音化是汉语语法及词汇史上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发展也对语言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关于双音化的研究很多,近年来又有不少新的进展,本文主要总结归纳近年来人们在双音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两个方面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的?纪念?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写作风格可以说是迥异,却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写出相似的爱情故事,具有相似的爱情体悟与婚姻观---自主的觉醒与安全感的寻觅、相似的心理刻画---自我的缺失与真爱的选择、相似的故事结构---真情的回归与暗喻的寓意、相似的叙述手法---骚动的欲念与荒凉的字眼,两部小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晚清史学批评随着时代潮流的急剧变革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在新史学思潮出现之前,史学批评沿着传统史学批评的路径发展,其主要的史学批评视阈集中在传统史书体裁体例的批评,对重点的史学家和史学著作进行批评;新史学思潮兴起后,史学批评更加尖锐和激烈,涉及历史观、史学思想、史学体系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史学认识的深化.晚清史学批评上述两个阶段的分野,其肇因来源于晚清"西学东渐"的推动和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动,其后果则推动了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但由于资产阶级史学家急于建立近代史学的范型,在对传统史学批评"度"的掌握上存在可资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与英语词汇发展、英语词义变化、新生英文词汇出现的存在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尤其是英语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人们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语言准确、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