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并未有效抑制市场波动,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探究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羊群倾向究竟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本文使用2006年至2016年Wind数据库中年均950家所有可验证的机构数据以及某券商年均40万条个人交易数据,运用LSV模型对投资者羊群行为进行检验,并比较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差异。在结合投资者发展结构和十年间的市场波动特征后研究发现,无论是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券商、社保基金还是QFⅡ等机构投资者,均具有比个人投资者更显著的羊群效应,个人投资者中仅"大户"在部分年间显示出一定的羊群倾向。研究还创新性地发现了公募基金羊群倾向的季度波动效应,表现为一、三季度和二、四季度的明显差异,且振幅逐年加剧;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则趋于成熟缓和。  相似文献   

2.
个人投资者情绪能预测市场收益率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情绪(包括散户投资者情绪和大户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市场收益有助于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预测,个人投资者情绪却无助于市场收益的预测.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流动性有正面影响,但是股票流动性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导致个人投资者情绪不能预测市场收益率.中国股市控制权仍然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里,而且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信息优势,投资行为更理性.本文从股票流动性这个新的角度来解释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有助于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比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更不易受股市大盘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认知资源.通过通顺度、熟悉度、地理和行业信息度、以及产品代表度四个维度构建股票代码的评价体系,发现名称辨识度不同的股票在IPO上市首日收益、IPO后短期持有收益上存在显著的不同.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度视角,发现股票名称辨识度通过吸引个人投资者关注对投资收益产生影响,且对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股票的影响更加显著.交易行为方面,机构投资者会利用个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特征,与个人投资者进行反向交易.随着股票交易信息增多,该收益异象和交易异象会随时间推移而转变.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受认知局限的影响,而机构投资者会基于个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进行交易博弈.  相似文献   

4.
以2005-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两种情绪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两者的相互影响或其中一种对市场的影响,本文将两者同时考虑,并利用滚动回归方法从量化股票收益对投资者情绪变化的敏感度这一新视角深入到个股层面。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情绪可以帮助预测个人投资者情绪,反之不成立;另外,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表现得更为理性,他们的情绪能够预测后市,而个人投资者情绪不具有预测性;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投资者关注度越高的股票,其收益对投资者情绪变化的敏感度越高,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对个人还是对机构投资者情绪变化的敏感度上均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证券分析师评级如何影响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及公司特征是否影响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基于独特的账户交易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当证券分析师发布"强买"或"买入"评级时,机构投资者显著买入该股票。对于"持有"或"卖出"评级时,机构投资者均表现为显著的净卖出。第二,在交易中,个人投资者仅仅起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的作用。第三,公司大股东的利益攫取程度及公司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削弱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评级的反应。基于不同测度和样本的检验表明上述结果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了明晰的监管建议,并为投资者优化交易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攀登  施东晖 《管理评论》2004,16(11):16-22
在对投资者订单主动性科学定义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180指数的180只成份股票在2003年10月初到2004年3月末六个月共117个交易日的逐笔申报和成交数据.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中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的订单主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的平均订单主动性为负值,说明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提交的订单给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而机构投资者的平均订单主动性为正值,为证券市场中流动性的需要者;交易价格变化,价差、订单的不平衡、订单规模这四个因素都对订单的主动性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订单主动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年~2016年沪市A股交易数据,从微观视角探索机构投资者的卖出行为(机构卖出)对个股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卖出比例每增加1个标准差,个股暴跌的可能性增加0.6%,占样本均值22.5%.进一步提出并验证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下的卖出交易信号传递机制,发现机构卖出增加未来个人投资者的跟风卖出,而且机构卖出与暴跌风险之间的正向关联在小市值、高成长、波动率大、个人投资者比例高和流动性较差的股票中更强.上述结论在控制其他公司和市场特征、引入公司固定效应、使用更多股票暴跌风险和机构卖出代理变量以及样本倾向得分匹配后均稳健存在.  相似文献   

8.
股价异常波动危害投资者权益和股市安全,厘清股价异常波动的原因对于股市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个股高频数据中提取股价中的私有信息含量,检验私有信息与中国A股市场个股异常波动的关系,并基于独特的账户数据分析个人投资者行为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排除市场因素的影响后,无论是否有公司层面的消息发布,私有信息都与股价异常波动的发生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个人投资者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的中介作用在股价暴涨和暴跌时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在股价上涨过程中,私有信息促进了个人投资者跟风买入的助涨行为,增大了股价暴涨的概率,而在股价下跌过程中,私有信息抑制了其抄底买入的止跌行为,也增大了股价暴跌的概率.本文的启示是,中国股市个股暴涨常常受到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共同推动,而个股暴跌则是伴随机构投资者推跌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稳定股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许承明  王玉宝 《管理评论》2004,16(12):46-50
本文回顾了投资者情绪假说的理论和检验方法,论证了事前将投资者划分为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这种分类的不合理性,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一般投资者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动态描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市值比例越来越高,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和截面数据(Cross Section Data)计量方法研究了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专业、信息和资金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效果.基于CCGINK2004-2006沪深两市3470家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和市场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基金业治理水平低下的背景下,研究基金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考察在牛市与熊市状态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如何根据基金及其家族特征进行“用脚投票”.构建非平衡面板模型,以基金资金净流入度量投资者用脚投票,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基金投资者“用脚投票”与股市周期、投资者类型密切相关.牛市期间资金流量显著受基金业绩、基金资产以及其家族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而熊市期间资金流量对上述因素敏感性下降,或运动方向相反.第二,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方式不一样.第三,基金资金-业绩流量关系与股市周期、投资者类型以及业绩度量方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牛市阶段基金业绩、家族规模等因素比熊市阶段能较好地预测未来收益,投资者在牛市比熊市理性,机构比个人投资者理性.本文据此提出了完善基金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玲  黄昊 《管理评论》2023,(2):306-317
基于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东结构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公司股东户数,拓宽了公司股东分布的广度。从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随之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非对称性影响在业务复杂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结论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成本,进而建立公平的市场信息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良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证券市场为背景,研究了机构持股与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现象之间的关系.与国外的结论不同,中国证券市场在较短的时间窗口内机构持股没有减轻价格漂移的程度,在较长的时间窗口内机构持股反而加重了价格漂移的程度,这与国外实证检验所假设的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精明或更富有经验的前提不符,对上述结论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铝、铜、橡胶和燃料油期货合约两种投资者结构的分账户数据,分析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失衡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收益、价格发现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和投机者的交易失衡暗示其寻找最佳买多或卖空时点的能力不足,存在明显的过度自信、过度投机和羊群行为,加剧商品期货价格波动;(2)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常常表现出与个人投资者和投机者相反的交易意愿,他们能够较好地把握买入与卖出时机,且更愿意冒险持有头寸,有助于缓解商品期货价格波动;(3)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表明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商品期货价格的未来走势,他们极其乐观或悲观的交易失衡可以向商品期货市场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时间信号。因此,提高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的成交量(持仓量)比例,优化投资者结构,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降低期货价波动风险。此外,大型投机者的交易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品期货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证券分析师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上发布的荐股信息,研究分析师媒体荐股的市场反应、效率及其对财富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媒体荐股信息对市场,特别是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产生了强烈影响;2)媒体荐股信息公布后,被推荐股票存在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这一现象在下跌行情时表现尤为突出;3)媒体荐股信息影响了市场财富的流动,个人投资者依赖于荐股信息的买入行为给他们带来了显著损失.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媒体发布的荐股信息质量低下;另一方面也证实媒体荐股行为中存在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的现象,直接导致个人投资者的财富流向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7.
1月6日,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200多家上市公司2002年报的预约披露时间。我们可以在其网站上查询,或通过BBS上网友转载发布的数据查询。作为个人投资者可直接在网上查询,但对于一些机构投资者或研究机构,可能要对该数据进行分析。例如,由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假设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风险厌恶、且是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提高将增大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和预期价格、降低股票市场价格质量和个人投资者的总体投资收益;个人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和股票平均供给量增加将降低股票市场预期价格和增加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论文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暴涨暴跌现象、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的高溢价现象、严重偏离于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高波动现象以及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比较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罗付岩 《管理评论》2015,(3):174-184
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关系视角,分析不同投资期限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用Gaspar等指标,把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1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预期一致,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短期机构投资者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投资的短视行为,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长期机构投资占优和短期机构投资占优分别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和信息交易效应,说明只有长期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提高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建立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虽然机构投资者在国外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倒19世纪,但是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发展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从国外的经验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都离不开适宜的制度环境。在适宜的制度背景下,各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发展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有条件、也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而且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出现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