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塑国有企业机制,改变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形式,使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在企业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行承包制”(新政发(1992)107号文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贯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为只要不断完善承包制,就可以把企业搞活。另一种观点则认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承包制作为实现两权分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具体形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承包制能否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根据我国改革以来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新的经营机制的要求,笔者认为:承包制并非是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它只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探讨,就必定要被股份制模式所代替.承包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新旧体制因素的矛盾冲突在一定阶段上达到力量均衡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近期内深化企业改革的主课题。赵紫阳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完善承包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从厂长承包变为全体职工的承包,如何从厂长承担风险变为全体职工来承担风险。”本文拟在明确当前深化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和对现行若干经营责任制形式作出粗略估价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承包制的新思路——全员租赁承包经营责任制,力图将紫阳同志的思路变为现实。一、深化企业改革面临的几个难题1.对于我国现实的国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营企业来说,把企业经济活动置于高效率、资源要素充分合理配置的最关键的机制显然是企业行为机制。回首过去九年改革在企业经营机制上所作的努  相似文献   

4.
1987年10月,我们对天津市在年初实行承包制的105家重点企业中的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从而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有了一些新认识。承包制使企业产生了较强的利益机制,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对挖掘企业潜力,克服经营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完成财政上缴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企业的承包制仍然没有突破产品经济体制的框框,对传统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触动不大。我们认为,这种承包制仍是一种传统的承包制,难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应当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和发展承包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全国各地都在试验各种承包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从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推行各种承包制、租赁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社会主义经济与经济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股份制应该是一种不可忽视、可供选择的企业管理体制或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难点为了深化企业改革,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求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7月23日颁布了由李鹏总理签署的国务院103号令,即《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按照这一思路,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扩大企业自主权,给企业放权松绑;实行第一步、第二步利改说;搞租赁、抵押经营;推进和完善承包制;80年代中期又掀起股份制热潮,把企业推向市场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指出:“一九八八年应是承包制发挥较大效益的一年,今年企业改革的方针,是搞好承包制的配套、完善、深化和发展。”“要集中精力,精心指导,用二、三年时间把企业承包制搞好。”贯彻好这一方针,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需要我们作出艰苦的努力,不断地分析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当前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完善发展承包制入手,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济南市在推行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搞好承包经营必须围绕建设和发展企业进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企业改革的产物,也是推进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济南市在工商企业中推行承包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初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已经把国家所有制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上来,但是,经济学界对于改革的讨论却显得众说纷纭,归纳起来,这些意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认为,国家所有制改革,就是改变国家所有制,把它变为企业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或者个人所有制,等等;另一种则认为,在不改变传统的国家所有制模式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其内部的经营机制,比如实行租赁制、承包制、目标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等,也能使国家所有制面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承包制是作为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而推行的。原来设想通过承包促进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造就一个经营主体,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解决长期以来企业活力不足和国家财政困难,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承包制本身的不够完善和企业内外部因素,国家规定的“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方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承包制企业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这首先表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制后,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收入分配向职工个人倾斜这种短期行为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难以医治的顽症;其次表现为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主人翁意识淡薄。正是由于现在的这种承包制产生的上述两种后果,致使时至今日,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严重缺乏商品生产者应有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活力,从而较长时期出现经济效益滑坡,不同程度存在亏损的现象。近年来,二些同志在肯定承包制的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提出种种方案和措施,力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现在的这种承包制。但实际上,目前对于完善承包制有两种不同思路:一是继续片面地依赖物质刺激机制;另一种思路则是认为,应当实行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以这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进行健全、完善承包制的工作。我认为后一种思路,实行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才有可能克服国有企业现有的种种弊端,从而使它保持长久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出现并试行了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等形式。这些形式带有一些独自的特点和内容,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企业改革的形式,开拓了人们探索企业改革的思路。相比较而言,在这些形式中,承包制则是目前适用面较广、效果较好的。但是,同其他企业改革形式一样,承包制在显示了许多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与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承包制、继续推进企业改革。相反,不当地过高地肯定和评价承包制,用成功的范例论证它的优越性、必然性,否定它的过渡性,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则是十分有害的。基于这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人们对再造两权分离的企业经营机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构思,在实践中摸索和创造了多种经营形式。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以及股份制等都是再造两权分离的企业经营机制的有益探索,而笔者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再造的主要形式应是承包制和股份制。  相似文献   

14.
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但是,如何转换?选择哪一种经营形式更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下面谈一点看法。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与难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难点,主要表现为微观经营机制的转换与宏观管理的改革还未配套,两者之间的关键,在于企业行为与资产产权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微观经济机制到宏观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综合的配套改革,焦点在于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  相似文献   

15.
一当我们并非权宜之计地选择了承包制作为推进两权分离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形式时,我们就不能无视它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任务。这些任务无疑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刻不容缓地是应尽快驱散笼罩在承包制主体上的迷雾。如果我们静听一下理论界关于承包制主体众说纷纭的争议;目睹一下企业界与司法界面对承包制主体问题是如何陷入困境;或者让我们随手拣起一张报纸,浏览一下那些“承包期间一切债权债务概由某某自行处理,与本企业无关。”的严正声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市场经济下,国有制企业如何才能真正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呢?实践的需要推出了公司制的思路,而国有企业推行公司制,就会涉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公司制、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一、承包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基本特征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产权关系明晰,确定企业的法人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它不仅要求企业具备对市场供求变动作出灵敏反应能力,还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生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现有结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已经不能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它涉及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综合治理来解决。从自组织系统的角度,对比原有模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前者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微观经济机制,而后者则是一种相对动态的微观经济机制。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机制,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借鉴资本主义微观经济机制的经验,变相对静态的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机制为相对动态的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不发育的特定状况,制约着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直接决定了企业改革目标模式的非现实性和非规范性。推进企业改革,必须从理想的规范化目标模式转向阶段性过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企业活力的增强,为90年代中国经济的振兴奠定基础。企业改革阶段性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改革形式的多样性(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改革思路的非规范性、企业改革原则的相对性以及所有权约束和经营者自我约束并存。在90年代推进企业改革,必须紧紧抓住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这个重点。当前,特别要抓住企业内部利益协调机制、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企业自我发展机制这三大机制,全面推进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承包经营责任制从农村开始推行。现已推行到城市,成为广泛使用的经营方式。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调节形式也是一种经营管理形式。这一形式的推行放出了经济活力,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它并不是一种完备的形式,它有适用的范围。适合于人和生产资料结合的较简单的生产关系或管理的局部配套部分。工业企业的承包经营还不能实现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资产的资本化活力和运行机制。承包制是所有制改革完善的过程中的一种形式,改革的胜利还有待于细化承包制和探索更有发展活力的所有制改革形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了经济理论界、各级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承包制怎么完善?朝什么方向完善,则各有各的见解,看法远未统一。我以为,完善企业承包制,不能固守现有的框框不变,而应通过对承包制弊端的否定和合理成分的保留,为税利分流改革的出台铺平道路。承包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关于分析承包制优越性的文章已大量见诸报端,我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承包制的弊端也不展开分析。我认为,当前企业承包制的一个最大失误是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