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护法运动中,吴景濂与孙中山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吴景濂率领国会议员响应护法,给孙中山以很大的支持。然而二人在军政府改组问题上的意见不同,为桂系军阀控制军政府提供了便利。最后关于是否应由非常国会选举总统,吴景濂与孙中山发生了严重的政见分歧,最终导致了合作关系的破裂,这严重影响了护法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观点,是其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林葆怿在开拓广州护法基地、支持建立军政府与创建援闽粤军中立下汗马功劳。军府改组、当选政务总裁后,政见与桂、政两系渐趋一致,粤桂战争中与直、桂同盟相呼应反对孙、皖联盟,后期背离了护法初衷。林的功过是非同其政治观念与时代潮流是否适从密切相连,错误根源不能归结为“唯利是附”,主因在于政治上与孙中山政治主张相背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陈炯明在护法运动期间的重要地位几乎被忽略。由陈炯明政治理念以及闽南护法区政治革新可见,陈炯明是闽南护法区的直接指挥者,其个人政治素质对闽南护法区的政治革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护法运动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5.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被任为内阁总理。此时国内的政治力量分化为北洋(军阀)派、旧进步党、旧国民党、南方地方实力派四股主要势力,它们在制宪和对德外交等一系列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作为国会议员,章士钊超然于各派势力之上,对制宪和对德外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图调和各派的矛盾。章士钊这些调和主张实际上是1914年在《甲寅》月刊上提出的调和立国论主张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民国期间,西北政局异常混乱,各派势力角逐十分激烈。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马鸿逵凭借着诸多的有利因素,力挫群锋,主政宁夏达17年之久。在此期间,无论是内政治理,还是与日本人的邦交抗战,马鸿逵的民族思想都挟裹着团体主义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7.
全公主乃吴主孙权的长公主,重臣全琮之妻。由于特殊的身分及善于运用政治权术,其在“二宫构争”和孙亮继位等孙吴重大政治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政局的走向。孙吴政权随着她的势力的兴盛而矛盾蜂起;随着她的势力没落而趋向灭亡。  相似文献   

8.
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政治影响力大,作用独特。在抗日战争中,他们首先提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调维护国共合作,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反对国民党独裁与专政,倡导民主政治,主张建立联合政府。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为抗战的胜利、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国期间,西北政局异常混乱,各派势力角逐十分激烈。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马鸿逵凭借着诸多的有利因素,力挫群锋,主政宁夏达17年之久。在此期间,无论是内政治理,还是与日本人的“邦交”抗战,马鸿逵的民族思想都挟襄着“团体主义”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中间势力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时,中间人士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最先提出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及谋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办法,对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国共矛盾愈演愈烈之时,他们又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调解矛盾,平息内争,沟通歧见,防止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维护了团结抗日的局面,对坚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间势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特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抗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武昌首义后,各省纷纷建立军政府或军政分府,清朝传统的省、道、府(厅)、州县统治秩序被打破,中国政治制度开始了由专制到民主的转型。军政府、分府整合过程中,难免产生很多矛盾斗争。就其形式而言,既有明争,也有暗斗,既有口角磨擦,也有武装冲突,可谓多种多样。就其性质来讲,既有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纷争,也有革命派不同集团的对立,既有集权与分权的较量,也有专制和民主的消长,同样不一而足。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军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各地分府于1912年8月底基本取消,新的行政关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南北政府对峙,各派政治力量在诸多领域频繁互动。受中共废约主张与北京政府废约外交的影响,南方政府及时转变了对列强及不平等条约的态度,积极充当民众反帝运动的领导者,使自身在废约运动中取得了较大成功。同时,也对其他政治力量尤其是北京政府的废约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各派政治力量相互牵制、相互促进,从根本上推动着当时中国反帝废约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谐是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必须通过构建和谐央地关系、和谐党政关系、和谐党群关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阶层关系、和谐民族政治关系,实现政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三者的和谐,从而达成民族地区政治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日本开国后到明治政府成立前,由于受欧美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近代化国家观念以较为隐晦、朦胧的形式逐渐发端.它主要包含对国家制度的近代性认识、否定传统政治体制和封建等级观念、对即将出现的新国家体制的设想等.这种新观念尽管存在局限,但对明治政府成立后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近代化新思想的大规模宣传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民族政策的思想是在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学东渐浪潮之下的西方民族主义双层影响下的产物.民国时期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既有历史的进步性,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确立的县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由于它远离国家政治中心,同时受制于地方社会各种基层政治势力的影响,在其以后的发展演变中,出现了机构持续扩张和自我繁殖、受上级政权和社会基层挤压而不断滋生腐败、事权与财权不对称等严重弊端,其影响延及至今.  相似文献   

17.
印度政府与纳萨尔派之间的冲突已长达近半个世纪,它涉及革命与发展、反叛与镇压、变革与维稳等对立命题,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红”与“绿”的矛盾。印度政府主要采取军事手段遏制纳萨尔运动,不断加大军事财政投入、强化国家安全部队并利用私人武装等。地方政府在反纳萨尔实践中采用的军事组织和策略主要有“灰狗”组织、“和平行动”、“特殊警察”以及伪遭遇战等。军事遏制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它未能彻底根除纳萨尔暴力。纳萨尔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它在本质上是一场基于意识形态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8.
在大和五年(831)宋申锡事件前后的大和年间的翰林学士有着不同的群体特点,而在大和九年(835)"甘露之变"前后的大和年间和开成年间的翰林学士的群体特点也不尽相同.在宦官专权背景下,唐文宗朝翰林学士进行了不同的政治抉择,同时,产生了复杂的心境.唐文宗朝掌握政治权力的还是宰相和宦官,翰林学士虽为唐文宗的近侍之臣,却还是要以朝臣尤其是宰相的身份才能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王铎死因看晚唐藩镇之祸及落第士人的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和四年 ,新任义昌节度使王铎在赴任途中 ,被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从训劫杀。这一事件是唐王朝在面临崩溃之际 ,中央政府与藩镇之间 ,以及朝中权贵与广大寒门士子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文章试图从王铎死因入手 ,对晚唐的藩镇之祸及广大落第士人的心态进行简要的剖析 ,以此证明这一事件在晚唐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当时《客观》和《观察》杂志主笔储安平的论政时文,展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对1947年前后国、共、自由主义阵营三方和美国政府的观感与析评,以及藉此透递出的政局变迁信息。储安平的观察表明:作为社会政治变迁动力的边缘势力逐渐走向中心和新兴社会阶层的崛起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实际政治运作,也影响着未来社会的政治走向;既是正统衰落、边缘上升的表像,也是这一表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