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历史观决定论”不同于“历史决定论”。后者是一个历史观范畴,而前者则是一个史学观范畴。所以,我们的论题就不是从历史观的层顶上展开的,而只是从史学观的层面上展开的。同时,我们的目的也不是在历史观的层面上来讨论“历史决定论”是否合理,而是在史学观的层面上来分析“历史观决定论”是否荒谬。因为,“历史决定论”既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也是一种具体的历史观;同样,“历史观决定论”既是一个史学观的问题,也是一种特定的史学观。而且,从逻辑上看,“历史决定论”和“历史观决定论”二者之间也不存在有一种必…  相似文献   

2.
每一代都有它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因而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观点,那么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这种方式是补前代之不足的。说到底,我们研究历史是因为我们对它有兴趣,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想懂得一点自己的问题。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有权来作出自己的解释。可是,它不仅有权利,而且也有义务来作出自己的解释,因为的确有一种迫切需要。……历史主义者不承认,历史解释应该满足从当前实际问题和决策中所产生的需要。历史主义所努力的是发现“人类注定要走的道路”,发现“历史的线索”或“历史的意义”。……但是,有这样的线索吗?历史有意义吗?历史本身既没有目的,又没有意义,但我们能够决定把目的和意义给予它。我们能够使历史成为我们争取自由社会和反对其敌人的武器,这样我们就能解释它。这番话最后也可同样应用于“生命的意义”上面。要决定人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决定我们的理想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关于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学术界研究历史规律问题的论著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因为,“一味赞美自然现象的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是无济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史学研究也不能例外.历史文献的校勘,历史事实的考订,历史现象的陈述,这些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历史研究的最根本任务则是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规律.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诚如某些同志所言:“历史规律究竞是什么样的东西?这个概念的句涵和外延是什么?它与一般的广义的规律的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至今并没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国内开展了关于世界近代史体系问题的讨论,颇受启发,下面谈些粗浅意见。一、要贯彻史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是要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中外历史学家编写历史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中国的史学传统是“以史明道”,“将施有政”。孔夫子作《春秋》是为了“上明先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使乱臣贼子惧”。我们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编写世界近代史同样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史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它无疑是我们应当“承继”的“一份珍贵的遗产”。笔者仅据自己的肤浅之见提出如下六点,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 在中国史学悠久的历史上,出现了丰富的历史典籍,而这些典籍,大体是衔接不断,完备而又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在布克哈特生活的19世纪,用商业和技术之类“促进物质发展的因素”来衡量文明进步,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启蒙史学原则。作为启蒙史学大师,布克哈特提出一种反启蒙的启蒙史学观。他不相信世界历史是一个从原始开端到走向文明理想的过程,也不相信有一种决定性力量在推动这个历史过程。启蒙史学基于“自然状态”与公民社会状态或文明状态的二元区分,从文明进步论出发去“重写”世界文明史,而布克哈特的启蒙史学却力图揭示:体现人类“自由精神”的“文化”完全有可能在商业技术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7.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治国之纲、强国之道、富国之路。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进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至所以要重,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今后通过他们去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教育指导思想问题。一、有的放矢,理直气壮学史明志。历代统治阶级,不论那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历史教学。用历史上的兴衰荣辱、功过是非、经验教训,按统治阶级的意志来培养他们的接班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一样。党中央的领导,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也多次提出“学一点历史”、“学一点百年  相似文献   

8.
试论丁玲性格气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当代史上,丁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女性之一.这不仅因为她初涉文坛,就“抛下一颗炸弹”、“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因为她曾经历了三年多南京囚居的“魍魉世界”;因为她曾广泛地接触过一大批中国革命史上的政治风流人物,并多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充当“主角”;尤其是她以卓越的胆识和非凡的意志度过了二十多年不正常的生活,哪怕是再度锒铛入狱也在所不辞.正如曹禺所说:丁玲的“一生做了了不起的事.”就个人来说,丁玲的事业和爱情都是极为成功的.成功的命运取决于理想的性格.因此,丁玲生活道路上的痛苦、追求、灾难、幸福、成功等等都与她的性格气质密切相关.面对丁玲的成功,那么她性格气质中具有哪些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丁玲人生道路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自然是极有认识价值的课题,理解这一课题对于我们青年朋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现实无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就此勉力作一些初步的梳理和探寻.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需要     
各种理论所设想的有关孩子的需要的规范或标准是什么?或者,因为满足需求的义务需要正当的权力,我们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假定只是为了防止孩子伤害他们自己或不推进他们自己的善,父母才对孩子拥有权力,那么,“伤害”和“善”的标准是什么?在这方面,“善”必然涉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中国“通俗史学”研究的重要分歧在于对史学“娱乐化”(作品)的理解与接受,辨证该问题需从中国“通俗史学”自身的发展史及其学术功用之实践入手。从中国“通俗史学”发展的渊源来看,其历程至迟于唐代已开始,这个历史过程可以20世纪初“新史学”的提出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从“通俗史学”普及历史知识、延伸正统史学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中国“通俗史学”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条以通俗历史读物等简化正统史学的形式为主,一条以讲史等娱乐性活动的形式为主。历史地看,两条路径下的史学“通俗化”发展均促进和实现了历史意识及史学意识的深化,延伸了史学本身在教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因此,当下的“通俗史学”研究应以时代意识来重新定位史学“娱乐性”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存在主义哲学对于“过去”(即历史)问题的看法,即所谓史学中的事实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由人们对于其“将来”的规划所调节,力图揭示史学研究的一个潜在性质:无论知觉与否,“求真”之真,将随着人们对“将来”谋划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永恒的原子事实。根据这个性质,扬弃“信古”与“疑古”两种史学态度,说明“层累历史”现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肯定“层累历史”的价值。在结语部分,则逻辑地提出“基于将来的释古”的史学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前,也是纪念辛亥革命来过一次.二十年后,为纪念辛亥革命又来了.来了么,就这个机会跟同志们见见面,感到很高兴.今天来跟大家谈谈心,谈谈这几年的感受.就史学工作来讲,这两年,我个人感到形势很好,开始好象有点味道了.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对我们学历史的人来说很要紧.当然,要紧的问题不只两个.但比较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上不很受重视,没有摆在一定的地位上.我们搞史学工作的人,过去也不是很理直气壮.历史有什么作用啊,既不能生产粮食,也不能织成布,也不能发明这个,发明那个,有什么作用?我看这个问题应当谈谈.第二个问题是史学遗产问题.中国历史长,有着  相似文献   

13.
德国哲学史家W.文德尔班在突出“自然研究与历史的分别”时,强调“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任务则在于使某一过去事象丝毫不走样地重新复活于当前的观念中”.但在万千史家为重现过去所作的持久不懈的努力中,每一种新方法、新途径,都既使我们有可能就某一角度而言更加贴近历史事象,又在其他角度上增加了使史实“走样”的新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文氏之说就既拔高了史学的能耐(可以“丝毫不走样”),又降低了史学的目标(只滞留于“某一过去事象”).笔者以为,“历史”的追求说到底不是描述既往世界的实证知识,而是贯通人类血脉的虚灵智慧.  相似文献   

14.
“史学危机”的提出非自今日始,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有人提出我国的传统史学已经面临着危机;特别是近年来这一呼声更为强烈.“史学危机”主要是指传统史学的基本格局和观念与时代的反差越来越大.我们认为“史学危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我国的史学工作者在改革和开放的时代潮流冲击下所产生的一种忧患意识,它强烈地表达了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要求变革传统史学的时代呼声.其次,就我国历史学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史学理论,还是在史学内容或方法论方面,都显得有些陈旧,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三,在当前社会大变革时代,人们的目光主要集中于现实各种社会问题,那些与改革课题紧密联系的学科为时代所宠爱,而古老的历史学则明显地受到了寒遇.十一届  相似文献   

15.
最近,某市城调队分别对男性女性进行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理想的伴侣应是什么样的条件?”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婚姻家庭的观念上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新观念,也对自己理想中的伴侣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其中第四条提出了“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道德风尚中,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一切腐朽的人生观的阴魂仍在我们生活中游荡。本文仅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浅见。一、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每一个人在生活面前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面临这样一些问题: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何意义?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一个人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于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振宏、刘克辉合著的《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一部表征着新时期中国理论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水平的重要著作.这部理论历史学著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它见证并且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二,它是中国理论历史学研究从“历史理论”向“史学理论”过渡历程基本完成的一个标志,也是“史学概论”或“史学理论”体系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它在历史认识检验标准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堪称是“一家之言”;第四,在目前同类著作中,它第一次认真地探讨了历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的史学存在学问题,并且首次把历史学的学科规范纳入到“史学理论”学科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个体经济问题在当前引起了特别多的注意、讨论和争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它确是关系我们现行经济政策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争论的焦点是: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会不会使我国社会主义“倒退”?可能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我觉得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须明确两点:一是什么样的经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学校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并使之制度化,形成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尝试就高等学校的民主管理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请同志们指正. 一民主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重视这个问题?要不要推行民主管理?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墨经》是我国逻辑史上的光辉篇章,其中许多精华有待我们去吸收.《墨经》中讲到一种推理形式,叫做“侔”.近年出版的几本逻辑史著作对此均有所论述,但大都“语焉不详”.“侔”式推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推理?其逻辑性质如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其客观依据又是什么?可靠性怎样?它和普通逻辑中的“附性法”直接推理是否一回事?《墨经》中对“侔”的研究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今天又应如何对它作出科学的分析?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