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台湾近代著名爱国者、学者连横的生平及著述两个层面对其祖国意识进行了论述。连横在日本统治下,目睹了奴化教育对台湾人民的毒害,为了唤起台湾的民族意识,他致力于研究台湾的历史文化。连横的著述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我们认为,这种著述倾向正是其祖国意识的真切流露。  相似文献   

2.
1895年5月下旬,在甲午战争中完全失败的清政府被迫依照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开始履行将宝岛台湾主权移交给日本侵略者的手续。在日军即将登陆,台岛面临沦陷,台湾人民将失去祖国护佑的生死存亡时刻,以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为代表的一部分驻守在台湾的清朝地方官员和清军将领拒绝内渡大陆,率领台湾人民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日保岛运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强敌面前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英勇无畏的伟大民族精神,重挫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阻滞和延缓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化进程,为祖国最终在1945年收回台湾主权创造了重要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台湾先进青年深感只有祖国强大才能解救被日本殖民者奴役的台湾,因此,他们纷纷参加祖国大陆的革命运动。1926年12月,在祖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广东的台湾青年学生在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为了更好声援台湾人民反日斗争,1927年2月5日,戴季陶应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之邀,在黄埔军校作了名为《孙中山与台湾》的演讲。该演讲使台湾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孙中山在临终之际,不仅关心台湾同胞及其革命事业,而且还高瞻远瞩,放眼东方和全世界,把台湾人民的解放事业与世界被压迫民族、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提出了联合世界被压迫民族和无产阶级共同打倒帝国主义的建议,进而为台湾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普遍采用的。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日本帝圆主义侵略统治达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祖国人民把长期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就称为高山族。在台湾一千多万人口中,高山族有二十二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圆台湾省的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占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相当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此外也有散布在台湾本岛其他地区和大陆上的,在大陆上的高山族  相似文献   

5.
台湾"大河小说"作为"伟大的民族史诗"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割据台湾五十年间,台湾人民的苦痛和不屈斗争.小说充盈了诗的思想感情内蕴.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巨大的凝聚力和坚韧的反抗精神,是小说深蕴的思想容量和感情容量的集中体现,小说特别突出了对民族向心力的艺术表现,以及与此不可分割的对中华民族开发台湾光荣历史的追忆与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伦理道德等因素赋予日本民族一种特殊的"物哀美"的审美精神。樱、菊花卉外扬而内蕴,深受日本民族的钟爱,樱、菊花卉的人文涵义是樱、菊花外在美和内在精神的一种升华,只有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才能理解日本民族的审美精神及其民族精神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他多次到台湾,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决心使沦陷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台湾人民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海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8.
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大陆的中华儿女和海外炎黄子孙,包括广大的台港澳同胞都参加了抗战。他们当中,不仅有青壮年,还有老人和儿童。台湾少年团只是活跃在祖国抗日战场上的千万个儿童抗日团体之一,但其抗日活动有鲜明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少年团在抗战中的宣传鼓动活动的考述,突出台湾少年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再现其爱国精神和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0.
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虽一直处于殖民统治的政治高压之下,但却始终高扬着不可征服的中华之魂.唯其如此,它才能顶着殖民宗主国所推行的皇民文化运动,自觉追随着祖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步伐奋然前行,表现出强烈的政治上的反抗品格和文化上的革新品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反殖反封建的、现实主义的和台湾乡土的基本品性,成为中国新文学悲壮而珍贵的海上篇章.承传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的民族文化血统,有着多方面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摘 《今日南国》2006,(11):62-62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兴起,孙中山乘机在广  相似文献   

12.
<正> 1895年清政府战败将台湾割让日本后,台湾人民始终不渝地为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而坚持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始告结束。有的学者曾将日本统治台湾分为三个时期,即1895——1918年为暴力镇压时期;1918——1937年为怀柔时期;1937——1945年为“皇民化”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后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特点作一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自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尤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增强民族意识,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缘起、影响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割让台湾与日本的殖民统治、蒋氏父子的专制统治的台湾特殊历史造成了台湾人民祖国认同心理的特殊复杂性和悲情意识的产生。而台湾特殊的政治选情,扩张了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影响台湾政治,使得台湾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其正常的轨道。同时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给两岸和平统一带来新的挑战,危害祖国的统一大业。要想使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得以化解,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就应当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争取岛内民心;落实对台利好政策,加强经济交流合作,理解并尊重两岸人民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精神诸多内容中,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核心。它深深根植于中国各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具体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悠久文化历史的热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忧民忧国;为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自强不息乃至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渗透在中华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台湾原住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一切象征性和纪念性的事物,皆以雕刻铭志。原住民族的原始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其表现题材、表现手法和构图结构均特殊,造形粗犷,色彩强烈,充分表现了台湾原住民族的艺术才能和精神生活的多彩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复兴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是党的十六大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方面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民族复兴仰赖于民族精神的支撑,民族精神只有以民族复兴为指向,才能体现应有的时代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动员具有政治动员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成的优秀思想、高尚品质和坚定意志,是一个民族维系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只有坚持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才能抵御外来民族精神的同化和演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切实重视弘扬和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弘扬和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方面负有义不客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意义下的民族是现代性的产物,与国家的政治形态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民族建立"的过程因而本质上是一个现代的过程。在传统的政府治理中,民族客观论是民族识别与认定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世界政治形态与政府治理的变迁,民族主观论在实务与学术研究上逐渐受到重视。日本殖民台湾时期,为了殖产兴业而对台湾土著民族多次实施人类学调查,并依其所获得的蕃情知识进行民族识别分类。台湾泰雅族原有25个方言群与地域群,因为共同的独特文面习俗,在20世纪初被日本殖民者划定为单一民族。但自2004年起,由于不同方言群争取独立成族,泰雅族从单一民族分化为三个民族。文章以泰雅族的建构与分化,论证在当代政府治理与学术研究中,关于民族客观论与主观论间的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