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试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纵观各国不同的法律文化,在法律基本精神的确立方面,不外有几大系统:一是个体本位,视国家为个人联合,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保障个人自由,古罗马法与近现代西方法即属于此列;二是宗教本位,用神代替人,用信仰与服从代替世俗权利义务,用教义经典代替法典,古印度法、伊斯兰教法、中世纪欧洲教会法都属此列;三是宗法家族本位,奉行宗法家族至上、社会集体主义、义务第一的法律原则,中国奴隶封建时代法律传统主旨当属此列;四是国家本位,以个人为实现国家目的与职能的工具,用国家利益取代个人利益,战前德国日本法西斯法显属此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有财产不可侵犯,保障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结合等社会主义法律原则,形成了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个体本位,又不同于封建专制等级制度的新型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但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确立法律尊严的三大障碍一个没有法律尊严的法治国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从历史上看,法律尊严的确立是阶级革命的产物。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法律尊严的思想打倒了封建特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法治的思想基础,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有力武器。英王詹姆...  相似文献   

3.
法制史学界普遍认为,“德主刑辅”是传统儒家在刑法原则上坚持轻刑的思想主张,自汉以后一直是封建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历史上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之间的差异,结合法理学和计量史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在辨析德主刑辅思想的过程中探知:该思想虽然在历代意识形态领域中独居要席,但在统治者中重视却不够,在封建法律实践活动中运用也有限,起码不是封建刑事立法一贯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国家民族,使之免于灭亡,而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封建伦理纲常,使之免于沦丧。顾炎武的思想并未越出儒家思想的藩篱,其中有仁政、爱民的一面,其核心思想则是捍卫封建伦理纲常;顾炎武其人根本不是启蒙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王国维自沉的直接原因是殉清;后期的王国维既是封建卫道士,又是亡清的忠臣烈士。从启蒙到卫道、殉清,这就是王国维思想变迁的历程。顾炎武、王国维所卫之道,是一种将道德政治化,将政治道德化,融道德与政治为一体,以尊卑等级为基础,以礼即纲常名教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为了实现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必须高举人本主义的旗帜,彻底批判这种以礼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律意识的冲突中表现在重人治轻法治、重义轻利、”轻诉避讼、重刑轻民、重官轻民等观念上。其原因在于儒家法理思想在封建政治法律制度中居统治地位,以礼为依据的各种家法、家规被封建国家所承认,上升为法律,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忽视法律的作用,忽视个人的法律地位等。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建立完善法制建设的系统工程;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人民主权思想,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6.
官本位在中国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政治权力来自道德 ,伦理本位的封建德治必然产生官本位的思想。在这种道德人格的精神权威和政治权力威压下 ,民众传统的道德观念又成了官本位存在的深层道德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伍廷芳是晚清遐迩闻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奠基人之一。理论上,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独裁,向往民主共和;他还参与修改《大清现行刑例》,结束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历史。本文对其法律思想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毛泽东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毛泽东“人民本位”的法律观、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思想和从严治“官”、反对特权、平等适用法律的思想是对“民为国本”、“道德教化”、“刑过不避大臣”等优秀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本位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法的“本位”是指基本观念、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基本任务。人们常常从“本位思想”出发去考察一个法律部门,确定其调整对象、范围等问题。这种本位思想构成一个部门法区别于另一个部门法的主要标志。通过认识经济法的本位去揭示经济的本质,进而确定其调整对象与范围,这是经济法学对经济法现象进行解释与论证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这几乎被奉为公理。经济法基础理论就在这个公认前提之下开展。然而,众所周知,目前经济法理论界对上述理论问题依然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与其停留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张文胜 《江淮论坛》2004,(3):105-108
宗法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亲亲”、“尊尊”原则,至西汉时期发展成为“三纲”原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指导思想,也是封建法典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宗法思想对中国传统伦理化法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入手,来分析中国传统伦理化法律的成因和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