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河流域是满族先民的主要聚居区,历史上留下了大量满语地名。这些满语地名反映了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满族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风貌。对文献中所记载的辽河流域满语地名进行整理与研究,探析其命名方式,能够使今天的我们直观地触及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1985年5月,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同志在江苏太湖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同年12月,有关单位对这一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石制品五千余件。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上的空白,把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人类历史从新石器时代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因而被列为1985年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本文想从对出土文化遗物及遗址古生态环境的分析,来初步探讨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祖先在太湖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活情形。一、文化面貌三山岛正式发掘出土和登记的石制品有5263件,其中包括加工成型的石器工具、生产坯件的石核、石片,以及丢弃的废片碎屑等。遗憾的是,除了石制品外没有发现其他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旧石器的古老性、人类移居的时间及其过程、文化渊源、文化的适应等问题,不是仅靠考古便可解决的,21世纪以后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结合了地质学、分子生物学、高科技断代、古气候与古环境学等相关学科,从而形成了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趋势。这种跨学科研究向我们揭示了越来越多有关旧石器时代人类在青藏高原移居和生活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人工用火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三峡是我国重要的化石人类遗迹分布区,也保存着很重要的人类用火遗存.在距今约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三峡地区古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石烹法"炊食技术.该技术的发明,使三峡地区古人类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煮食方法加工熟食的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该技术迅速向我国其他地区传播.三峡地区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古人类演化地区,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类用火技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地方.  相似文献   

5.
江陵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在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鸡公山。这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平原上活动的遗迹,为我们粗略地勾勒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场景。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村。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在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城遗址中时代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而且位置最南。其近似圆形的布局尚属仅见,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珍贵实物资料。昆山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在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分化明显,战争频繁,已基本迈入早期文化社会的门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西藏高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远古时代的西藏高原是一片荒芜不毛、寒冷干燥的土地,完全不适于人类生存。有的人类学家认为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西藏高原才开始有人类居住。但是,这种传统看法,在最近四十年时间里已经被西藏高原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所彻底动摇。  相似文献   

7.
1989年10月23日到11月14日,云南省博物馆古人类研究室、玉溪地区和江川县文管所联合发掘队对江川县路居乡上龙潭村甘棠箐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中出土了石,骨制品上万件(其中石、骨器上千件)及十多种与产元谋猿人化石动物群时代相当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是云南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出土材料最多的一次发掘,所获材料对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转型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现代化理论开拓了历史研究的视域,用现代化的理论与视角来研究辽河流域早期现代化历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被动应对性、筹边防御性与民族主义性,这是辽河流域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早期现代化历程比较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考古发掘材料表明,从旧石器时代早期某一时段起,直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就一直生活、劳动在浙江境内,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化石和文化遗迹,翻开了浙江历史光辉篇章的第一页。回顾浙江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历程,并对一些重要发现或问题作一评估,可为今后深入研究浙江人类早期发展史提供比较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兼职教授贾兰坡先生今春应邀到厦门大学讲学。贾先生讲授了“旧石器辨认、打制方法和旧石器研究”、“人类化石的发现与发掘方法(要略)”、“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现状”、“中国考古  相似文献   

11.
<正> 1980年以前,古人类学家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情况的研究几乎是空白。1954年,曾在时属安徽省的泗洪县境内的下草湾发现一段长152.7毫米的人类股骨化石,其时代约距今四、五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下草湾人化石出土地点不明、地层关系不详,加之化石材料太少、部位不甚重要,因此难以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后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在这一地区没有重要的发现,而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一地区处于南北早期人类即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的过渡地带,对  相似文献   

12.
江淮地区原始经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江淮地区地处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其间河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具有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条件。早在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和县猿人就在此生活,到旧石器时代中期有巢县人的活动遗存和巢湖市望城岗旧石器地点群,此后还有下草湾人化石的发现,这些都说明江淮地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重要生活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火神神话与华夏族系“盗火神话”的发现 火与每个民族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旧石器时代属于人类社会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而把火的使用作为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对人类的发展来说,火是一种生产力。火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人类能够对这种自然力进行支配,这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旧石器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西南地区不仅是中国人类的发源地,而且是亚洲乃至世界人类的发源地;近年来发现的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址,证明了西南地区是我国旧石器文化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最初的"一元"。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既有别于旧石器时代,又不同于五帝时代.旧石器时代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先民们还不可能去欣赏自然、欣赏美,创造艺术,而五帝时代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不和谐的音符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屠杀、人牲、殉葬、贪婪、残暴、血风腥雨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于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所表现的那种和谐乐观精神逐渐地演变为对于粗狂、狞戾之美的赞颂,对于怪异与丑陋的欣赏.  相似文献   

16.
经过数十万年漫长而艰辛的斗争,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经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迈入了一个新的文化发展时期—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特点,是磨制石器的出现。人类采用钻、磨等新技术制作石器,大大提高了工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俘虏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原始社会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畜牧业和农业还没有发明之前,人类食物来源全仗自然生成,经过采集、狩猎、渔捞,没有可能保持人类食物的经常性需要,人类还不能自己生产动植物果实和畜产品来维持生命和部落的存续。更没有条件发现劳动力的价值,因而食掉俘虏之风“曾普遍地流行于世界各处”,也有可能把食人看  相似文献   

18.
原始公社存在过食人之风,这已是公论。问题在于:食人风气最初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食人风气最早出现在何时?有论者认为:食人之风在原始社会的出现是出于某种宗教信仰,原始宗教是在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产生的,因此食人之风可能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过,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指原始社会早期,即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期),“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在这个阶段上大概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我们认为,恩格斯的这一看法至今仍  相似文献   

19.
人类装饰品出现较迟,大约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对牙齿的装饰,有两种方式。一是加以摧毁,这就是拔齿,一是加以染色或包裹,这就是黑齿与金齿、银齿。这些习俗,均可从古代南方民族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20.
辽河流域辽宁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辽河流域辽宁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对辽河流域辽宁区域各行政区现状年2005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辽宁区域除抚顺、铁岭、丹东、锦州、营口承载力水平为Ⅱ级外,其他地区均为Ⅲ级,水资源已接近饱和值,开发利用潜力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依靠跨流域调水、节水、雨水污水资源化等措施,提高辽河流域辽宁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