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大核心要义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为我国法治模式的规定性因素,同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背后的精神和理念指明了法治道路的应有之义,确立了党的领导型、人民主体型、法律平等型、德法共治型、法治本土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非人们臆想的偶然性选择,而是具有法治综合国情范畴内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如果背离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就会导致我国本土化的法治实践缺失对应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工具,严重阻碍我国法治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与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也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特征和保障。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提出建立革命法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宪法法律至上",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建设日益重视。研究这一历程,具体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概念、历史经验的承传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发展等方面入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靠保障,宪法法律至上是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行为准则。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展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前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正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在研究探索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对非洲社会主义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坚持从实际出发,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作出的理论总结,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全面部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其中,居于中心和首要地位的是经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一、充分认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和重大意义(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统领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和历  相似文献   

6.
陈亦琳 《中华魂》2014,(23):10-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把这件大事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一定要正确,政治保证一定要坚强有力。这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阐明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走"绿色广东"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志刚 《中华魂》2008,(12):52-5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他还深刻地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必由之路.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当然也是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倡导和实行一套低能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才能顺利完成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过渡,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重大部署.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必将对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带来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中凸显出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史观论和价值观论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蕴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从实践价值的角度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提供了“生态化”保障.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邓小平在研究探索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 ,对非洲社会主义给予高度关注 ,提出了“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 ,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 ,坚持从实际出发 ,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作出的理论总结 ,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走向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超越,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伦理理念,是中国实现文明发展的现实诉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丰硕理论成果,必将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八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科学分析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并重点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等领域对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进行纠偏、释疑与升华,明确共同富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初步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路线图",表明共同富裕日益全面融入到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八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史进程中总结积累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经验;在探究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不断纠正对共同富裕理论的错误认知;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创新和升华主要表现在:制度属性更加突出,实践举措更加得力,内涵目标更加丰富,国际影响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紧密交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本质上体现了注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由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交融在一起的"五位一体"的总权益,而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公民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理性人建设则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任务。三个"五位一体"形成的强大合力推动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转变表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不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否定,而是要以发展来促进建设,在建设工作中突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中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相互促进,最终目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在研究探索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对非洲社会主义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坚持从实际出发,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作出的理论总结,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从叶剑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最后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今天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发展变化,对于新时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