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眼界     
正2014年8月25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操场上,新生在给父母行礼感恩。开学在即,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开展七年级新生"学礼仪·与感恩同行"活动,300余名新生向父母鞠躬行礼,并通过"致父母的一封信"等方式,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让同学们通过感恩的方式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正"替代父母关系"是当代现象学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范梅南提出的教育学概念,是他对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新的理解视角。范梅南在他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认为:专业教育者应该具有"替代父母"的职责,必须尽可能协助父母完成其主要的育人责任。这一新型师生关系在我国广大中小学校能否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孝心谎言     
水青 《老友》2006,(10)
"诚实"是我的父母给子女定下的"家规"。自从懂事起,我和姐姐、妹妹一直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敢在长辈面前撒谎。今年是老父老母的70大寿,我们商定为两位老人祝寿。正当父母沉浸在喜庆气氛中,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子女竟私下"串通一气",合起来欺骗父母。  相似文献   

4.
李善保 《山西老年》2008,(12):18-19
曹文敏,襄汾县南辛店新民村人,原县文联主席。在襄汾县,一提起曹文敏,当地人都将他好有一比,把他比作"老莱子"。"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隐士。他年过七旬,从不言老,对父母极为孝顺。为了能博得父母开心,他经常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在父母面前撒娇嬉戏,有时还躺在地上学婴儿啼哭,常常逗得老父老母开怀大笑。后来,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日两国两代人之间赡养父母意识的异同。采用赡养父母意识量表,测量了中国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959人、其父母707人)和日本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636人、其父母368人)的父母赡养意识。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和父母在"与父母同住意识"和"赡养父母意识"上显著高于日本;日本大学生更多地选择"自宅死";中国父母、日本大学生和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显著低于情绪性赡养意识,其中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在各组中最低。  相似文献   

6.
正"留守学生"是农村学校伴随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管理和教育好农村留守学生,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学生。留守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在缺少父母关爱,代管家长又监管不力的  相似文献   

7.
铺路石     
正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必须有"铺路石"的精神,即甘愿在"第一线"多奉献,但不要沾"第一线"的功劳。更明确地说,是让孙辈多记住其父母的"功劳",而不是父母缺位。比如,考虑到父辈忙于工作,祖辈学会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多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祖辈要多陪孩子玩他们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有意识地点明是他们的父母带来的"乐趣",让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相似文献   

8.
父母的责任     
在很古的时候,做父母的对于子女,是不知道有什么责任的。那时的父母以为生育这件事是一种魔术,由于精灵的作用;而不知却是他们自己的力量。所以那时是连"父母"的  相似文献   

9.
"七世父母"是敦煌藏经洞出土写经题记中主要的"奉为"之一.本文认为佛教七世父母指此身以前过亡的代代父母,以转世轮回为理论根基,宣扬一切众生皆为父母,与中土固有七世祖宗有本质不同.作为一种新理论,以其学说的优越性,七世父母理念对中土孝道内容做了重要补充,深刻地影响了民众孝道观念.  相似文献   

10.
老树 《老友》2012,(10):10-12
前不久,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4孝"新标准,再度引发各界热议,这其中包括了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会父母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透露出对精神赡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孝"伦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一直是维护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孝伦理基于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强调儿女应当"事亲"、"敬老"以回报父母,由这种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到蕴含其中的父母与儿女代际间的社会契约法律关系.而且,这一契约关系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强有力的保证.这一契约关系在古代传统社会里有其合理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仍有着符合时代需要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对爱人、伴侣说"我爱你",也会对年幼的孩子说"我爱你",但面对日益年迈的父母,却很少会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总以为,跟父母说这三个字是矫情,也很别扭。但是,语言是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在平时身体力行的关怀和照顾外,也要记得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今年24岁的小陈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3.
"如丧考妣"中的"考妣"一词,在不少的词典中都解释为"死去的父母".现以<汉语小词典>为例,在"如丧考妣"条下是这样注释的:"妣,音比.考妣:父母死后的称呼.死去的父亲叫考,死去的母亲叫妣.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高科技企业,依靠不懈的努力,终于当上了这家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前段时间我在市中心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新房子,而父母依然住在城郊的老房子里。我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休闲放松,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有时候打电话给父母也说不上几句话就挂了,"没时间"成了我与父母日渐疏远的借口。住进新房后,我特意把父母接来小住了几天。父母也很为我感到高兴,说我在城里买了新房,为他们  相似文献   

15.
我随市摄影家协会去德国采风,拍到了很多精致的画面。但是,我对德国人感触最深的,却是他们对孩子的"善良教育"。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很多家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  相似文献   

16.
玫瑰作饵     
有个七岁的小女孩,总不愿跟父母去郊外钓鱼。她说,一看到淌血的鱼就心疼,她不忍心看到鱼儿挣扎、哭泣。所以,她宁愿每周六一个人在家,也不跟父母去垂钓,哪怕因此而被父母打屁股。她也不允许父母当着她的面杀鱼,否则就大哭大闹,来抗议父母的"残忍"。她的父母为此常常苦笑着说:  相似文献   

17.
"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孟子的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文章以为其社会基础在于古代社会"家"、"国"功能的一体化,而<诗经>、<尚书>等早期经典则明确记录并十分推崇此种观念.儒家所主张的"家""国"一体的理想状态,乃是<诗经>中的"民之父母",以及<尚书>等典籍中的"作民父母"者所能达到的水准.在仔细研读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民之父母"这一思想和古代社会机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经典之间对于这一思想的共同重视.文章亦对现代学者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作了分析和回应.  相似文献   

18.
一幅"壁画"     
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傍晚,父母正坐在椅子上赞赏我的"大作"--一幅没有标题的画。母亲一边欣赏一边跟我开玩笑:"咱家又出了个画家,哪天给咱家墙上画一幅壁画吧!" 我信以为真。第二天,父母出门后,我提起手中的水彩在墙上画起了壁画,不知是怎么,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承诺     
上世纪50年代初,他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在他之前,父母已拥有11个孩子,然而他的出生却被邻里乡亲视为奇观,因为他是笑着来到人世的。因此,取名字时,父亲想叫他"林清奇"。去报户口的那天,接待父亲的工作人员恰巧在看武侠小说,书中有一个武功高人叫"清玄道长",于是建议给小孩起名"清幺",父亲想了想,采纳了工作人员的意见。8岁那年,他对父母说自己很喜欢写作,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父母不知道写作为何事,更不知道"作家"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父母元情绪理念是父母面对自己和孩子情绪时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认知态度和教育理念,主要有情绪教导型、摒除型、失控型和不干涉型四种类型。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不当的父母元情绪理念会引发孩子产生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父母选择适当的元情绪理念对配合学校共同培养21世纪身心健康的"阳光儿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