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拿破仑入侵埃及,开始了阿拉伯历史上的近现代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了多次伊斯兰教的社会运动,产生了诸多伊斯兰社会思潮,其中尤以复古主义为先导.近代伊斯兰教复古主义发端于18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半岛,其倡导者是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瓦哈卜(1703~1792).瓦哈比运动,不仅是一场纯洁伊斯兰信仰的宗教运动,而且是一场反抗外族奴役压迫的民族复兴运动.同时,伊斯兰复古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在沙特王国建立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瓦哈比主义是300年前由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创立的一种伊斯兰法学主张和理论.德尔伊亚埃米尔穆罕默德·本·沙特和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建立政教联盟后,积极开展了旨在伊斯兰教改良的瓦哈比运动,最终导致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在现代沙特的社会发展中,瓦哈比主义为保持沙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君主制,维护沙特王室的政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作为具有明显政治功能的宗教,对素有“伊斯兰世界盟主”之称的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其典型意义莫过于对沙特君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沙特君主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明显的伊斯兰特性,并保持到现在,这一特性保证了沙特政策的连续性及政权的稳定性,成为现代沙特的立国之本.本文试从以沙特家族为核心的世俗权力和以乌里玛阶层为代表的宗教神权两方面作一探讨.一、历史渊源沙特君主制的伊斯兰性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沙特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和摇篮,是麦加和麦地那两大伊斯兰圣城的所在地.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沙特兴起了著名的伊斯兰复兴改革运动——瓦哈比运动,即1744年沙特家族的穆罕默德·本·沙特同瓦哈比运动的倡导者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比达成协议,沙特家族为瓦哈比主义提供保护和支持,瓦哈比主义则为沙特家族的统治和扩张提供合法性,结成著名的宗教政治联盟.1793年瓦哈比去世后,阿卜杜勒·阿齐兹继承教长职位,从此瓦哈比派的教长一直由沙特家族的领袖担  相似文献   

4.
瓦哈比主义是300年前由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创立的一种伊斯兰法学主张和理论。德尔伊亚埃米尔穆罕默德·本·沙特和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建立政教联盟后,积极开展了旨在伊斯兰教改良的瓦哈比运动,最终导致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在现代沙特的社会发展中,瓦哈比主义为保持沙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君主制,维护沙特王室的政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5.
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马格里布,使当地的柏柏尔人皈依伊斯兰教以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即开始在该地区广泛传播。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伊斯兰教巳深深渗入当地的社会和政治生活,并于19世纪后期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原教旨主义思想(它不同于18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瓦哈比原教旨主义运动),它认为:“拯救伊斯兰教不在于恢复瓦哈比那种形式主义的仪式,而在于《古兰经》同当代世界社会政治之间有力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这一运动的倡导者们既谋求回归到伊斯兰教的本源上去,又寻求伊斯兰教精神适应现存事物的秩序“。19世纪初,欧洲列强入侵阿拉伯非洲诸国时,原教旨主义者曾是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主要力量.战后,当民族主义在相继独立的北非各国中占主导地位时,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发展受到限制,力量被削弱。80年代初,随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迅速波及北非地区,使该地区的原教旨主义运动也开始活跃起来.原来的一些伊斯兰团体组成了原教旨主义政党和组织,一些过去只能在幕后开展活动的原教旨主义领导人也开始走出清真寺,进行公开活动.进入90年代以来,原教旨主义组织的力量迅速发展,影响增大,并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主义"作为当代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重申伊斯兰文明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伊斯兰教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间主义"思潮对于维护伊斯兰各国民族的团结进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端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这一区域。非洲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既受外界因素影响,又与非洲国家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多党民主化风潮、经济社会欠发展以及民族国家构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伊斯兰主义思潮和运动不会改变非洲伊斯兰教总体温和且具包容性的大局,但其对非洲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伊斯兰主义在非洲会长期存在,但因自身矛盾重重,加之近年来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其遏制和打击力度,长远来看,伊斯兰主义在非洲难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丁俊 《阿拉伯世界》2003,(2):35-38,34
“中间主义”作为当代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重申伊斯兰文明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伊斯兰教反对各种形式的积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间主义”思潮对于维护伊斯兰各国民族的团结进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阿拉伯世界研究》一直致力于弘扬学术探索与创新精神,促进中国"阿拉伯学"、"中东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并长期关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问题,强调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力求凸显中国话语和全球视野。本刊注重对地区局势变化的及时分析与重大问题的深入探析。近期我刊关注的议题主要包括:1.西亚北非地区社会剧变与转型研究;2.叙利亚危机、伊拉克动乱、伊朗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众多,部落纷繁。7世纪初,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后,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不仅将伊斯兰教传至被征服地区,而且还促进了阿拉伯语的传播。但是,阿拉伯半岛自古部落林立,各部落在语言习惯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以部落为基础的各远征军在被征服区域的长期驻扎,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引起的阿拉伯部落迁徙活动,将这些部落的语言习惯带到了他们生活的新天地,并且影响了当地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环境的变迁,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且渗透着某些阿拉伯部落语言习惯的各种方言,使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呈现出通用阿拉伯语与千姿百态的阿拉伯方言并存的局面。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言习惯上固然有很多差别,但历史上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其方言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也门与海湾地区有陆路走廊相通,阿拉伯半岛与苏丹隔红海相望,也门人曾是伊斯兰征服运动的主力军,盖哈坦人及阿拉伯半岛中部的一些部落曾西渡红海迁居苏丹或东涉沙漠迁居阿拉伯湾沿岸等情况,这三个地区的主要方言,存在相似现象,现将词法方面的某些相似现象简述如下: 一、将一些词中的读成 苏丹方言将等读成也门人将读成阿联酋人将读成。 有些阿拉伯语言学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萨提·胡斯里的生平与著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后分析了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在民族、民族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萨提·胡斯里把语言和历史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与构成要素,反对把宗教作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关系问题上,胡斯里提出了反对泛伊斯兰主义的"穆斯林统一",倡导"阿拉伯统一"的政治主张,实际上也就是以泛阿拉伯主义取代泛伊斯兰主义.  相似文献   

12.
盖尔达维的中间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思潮之一,伊斯兰"中间主义"认为,伊斯兰文明的首要信息是中正与和平,伊斯兰教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不同文明间应开展平等对话与交流,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卡塔尔大学教授尤苏夫·盖尔达维是这一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对其主要思想作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他的中正、中和思想对于维护阿拉伯民族的团结、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创始人,哈桑·班纳的思想和实践在当代政治伊斯兰运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班纳的政治伊斯兰思想主要体现在:力图对伊斯兰作出整全性的解释,以此为创造伊斯兰秩序提供思想根据;提出了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纲领,反对穆斯林社会的西方化.世俗化倾向;力主自下而上的伊斯兰化,注重圣战在造就伊斯兰国家中的作用,并倡导世界范围的泛伊斯兰主义.本文通过对其思想的发掘和梳理以期更好认识当今政治伊斯兰运动的渊源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极其重要的物质象征,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伊斯兰教的新月在阿拉伯半岛升起时,清真寺最初级的形式已经萌芽。清真寺的历史与伊斯兰教的历史同样久远,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历史的见证,清真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无疑也是伊斯兰教兴起和发展的真实历史写照。本文试从伊斯兰教的兴起开始,对伊斯兰教早期清真寺建筑的沿革、建筑特征及其功能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主义首先是一种宗教内部不断重复的变迁现象,其在当代兴起同近代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斯兰世界在全球体系中的不利处境密切相关.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即是希望通过宗教的符号来进行社会变革,以应对这一不利的局面.从社会形式讲,伊斯兰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运动,其本质则是政治意识形态.当代伊斯兰主义发生的一个主要背景在于全球化,而其自身同时也被全球化;不仅表现为全球化的组织,更具有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发起、举办的全国性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6月16~18日在马鞍山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的有关学术研究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9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与背景 与会者对9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发展的原因及其背景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 1.50~60年代在伊斯兰世界盛行的民族主义运动未能使许多伊斯兰国家取得真正的政治与经济独立,特别是80~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恶化,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尤其是以原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的解体加剧了这些国家的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失望,从而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国内、国际的机会。 2.80~90年代,伊斯兰世界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民族主义运动来取代伊斯兰复兴运动。 3.一些伊斯兰国家人民贫富差距加大,政治日趋腐败,社会道德风气每况愈下。 4.穆斯林对四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等感到失望,渴望回归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之本源上去,以期寻求实现社会公正的道路。 5.伊斯兰世界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加剧。 6.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伊斯兰国家的渗透不断加深,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强权政治刺激了伊斯兰社会,伊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阿拉伯世界》2014,(6):F0003-F0003
《阿拉伯世界研究》一直致力于弘扬学术探索与创新,促进中国“阿拉伯学”、“中东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并长期关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问题,强调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力求凸显中国话语和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一.产生与发展瓦哈卜一神教派运动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半岛腹地纳季德地区。他们自称为“唯一神教派”,反对他们的人称他们为“瓦哈比教派”。其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他生于纳季德地区的一个叫欧叶伊奈的村镇,他的父亲是一位宗教法官,自幼随其父学习宗教知识,后来到了麦地那深造。曾在希贾兹、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居住多年,据说他还到过库尔迪斯坦和伊斯法罕。在游历各地时,目睹当地一些穆斯林拜“圣徒”、“圣基”、树木、山洞等,心中深感不安。返回故乡的时候,他所得到的观感是,同时代穆斯林所奉行的伊斯兰教,已远远地  相似文献   

19.
一些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习惯将伊斯兰制度和文化与西方制度和文化对立起来看待,他们把西方世界描绘成罪恶世界,认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剥削的、不公正的制度.但是,在一些温和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中,则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他们对伊斯兰教的经典解释和诠释持灵活、理性的务实态度,他们的领导人、政治家、金融家和企业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文化,并不彻底拒绝西方的思想文化,他们在从事重大的国际事务和经济活动中,保持了自己的伊斯兰特性和传统,因而不失为忠诚的伊斯兰信士.沙特亲王瓦立德就是这样的典型,他既是热衷于西方证卷交易的金融家,又完全保持了他的伊斯兰信仰和实践,他将两种存有巨大差别的文化体系、价值观念和经济实践融合起来,并身体力行.在他的生活中,看不到思想信仰的冲突.行为实践的冲撞和价值观取向的摩擦,能看到的是两者间的并行不悖与和平共处,或至少是互为补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正>《阿拉伯世界研究》一直致力于弘扬学术探索与创新精神,促进中国"阿拉伯学"、"中东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并长期关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问题,强调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力求凸显中国话语和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