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科学执政理念,是党在新时期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党执政经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邓小平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历程彰显了党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臧爱绒 《理论界》2010,(2):21-23
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最忠实的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执政理念表现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念;为人民谋利益的民本理念;调节利益关系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3.
刘元珍  赵洪军 《东岳论丛》2006,27(5):195-196
要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当前的着力点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使经济发展成果真正用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实现人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全面发展;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尊重和维护每个人的正当利益、正确处理当代人的利益与未来人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民行动党治理新加坡的成功 ,应归功于其依据新加坡的具体国情和新加坡的国际环境所确立的执政理念。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成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成熟的执政理念 :政党政治理念———国家利益至上 ,民族团结和睦 ;政府管理理念———“好政府”与“强政府” ;社会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先于民主政治。这三个理念概括了人民行动党的治国方略与指导思想 ,又是这三个理念支撑了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全面准确地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和他们的根本利益为本。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田越 《南方论刊》2010,(5):35-36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执政理念上的最新认识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解决党执政合法性问题和对权力形成有效制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领导干部,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实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需要。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思想深处打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满怀深情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自觉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段淑娟 《南方论刊》2011,(4):4-6,2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命题,把握以人为本首先要正确理解“人”。从本体论上说,它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的人;从认识论上说,它是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自由的人;从价值论上说,它是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实践的人;从历史观上说,它是剧作者和剧中人相统一的现实的人。在当前阶段,以人为本之“人”的哲学内核是作为以上所有“人”之集中表现的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化与执政理念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和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执政的价值诉求;人民群众是主体存在、客体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实现每个人的人格平等和法律平等是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目的存在和手段存在的统一体,因此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是科学执政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体,因此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当下的正当权益是科学执政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论文阐述了以人为本在区域规划中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认为在区域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于规划实践之中。为此,在区域规划中必须落实“五个统筹”,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积极吸收当地人参与和征求当地人意见;以人的全面的发展作为区域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注重规划细节,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区域规划所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具体实践。市场经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世界历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方位;社会利益整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1.
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是直接关系到党的伟大事业能否得以实现和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能否得到维护的根本问题.但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动力系统角度讲,有两种力量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共同推动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执政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一种是来自外部的由各种因素所形成的外促力;另一种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等所形成的内驱力.深入研究这种动力系统,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中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在我党的执政理念上就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包含着以民为本,以民为本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民为本,以民为本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现实统一,必须把全面小康作为第一目标,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民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蕴涵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首先把“发展”这一术语引用到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来。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本质、内涵有了更科学、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对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执政理念认识尤为深刻:即执政意识为求进创新、执政宗旨为以人为本、执政方式为统筹兼顾、执政品格为求真务实,并以此为中国人民作政治与经济的引领。  相似文献   

14.
论人民利益标准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好地维护、实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利益的实现则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真正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因而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统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规律,也是执政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益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提出的重要理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美好生活与国际新秩序新机制的迫切需要与殷切期盼。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人民在人类社会共同体中具有主体性地位,蕴含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从国际现实来看,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本质上是对人民利益需求的全方面回应,符合时代潮流。不断凝聚人民的利益共识、构建人民利益共同体、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也就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因此,从人民视角出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立意与价值旨归,及其对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完善国际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宪政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应渗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中,规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立的指导自身执政实践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权意蕴,提出和阐发有说服力的人权新观点,有助于把国际上对中国治国新理念的认同转化为对中国人权观的认同,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牛珊珊 《理论界》2014,(6):19-2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以及党自身建设出现的漏洞,使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坚持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脱离群众的三大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要直面问题并创新观念,切实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根本性措施的还是要加强制度保障,矫正和约束领导干部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偏差或失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真正使群众路线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50 年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类执政历史上属于“比较好”的。党在管理国家政务方面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基本路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地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最大限度地争取多数;保持强大的国防能力和政治威慑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党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观;加强和善于学习;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优化执政方式;从严治党,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从党执政50 年的经验中获得的启示主要是:关键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形成有权威的执政体系;根本问题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努力吸取和运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治理国家;在创造性实践中增强党的执政力;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的规律性,掌握执政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在实践上体现为国家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种职能。执政党除了自己阶级和阶层的"狭隘利益"外,还必须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以人为本"在政党层面和国家层面具有一定区别。"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权益;严格党员标准,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高度重视、充分尊重和保障新社会阶层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