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供养方式的主要形式,而社会养老则是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补充形式,养老的内容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养老方式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和挑战,未来中国农村将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照顾和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年人过上健康、幸福、长寿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425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分析了老年人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及差异.调查显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安徽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予以照顾,配偶、子女是其最主要的照顾者;同时,亲属、邻居、朋友等关系资源也有所介入.  相似文献   

3.
尽管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法律规定和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愿望来看,由核心家人(配偶及子女)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强和家庭规模萎缩使得核心家人难以全部承担沉重的养老负担。文章就老年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及由谁满足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这一问题,对2002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跟踪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由核心家人来提供老年人在居住、生病照顾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是最令老年人满意的。在需求满足方面,经济供养主要依靠儿子,而共同居住、生病照顾和情感慰藉上则主要是配偶的作用,再加上来自儿子、女儿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皖北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系统分析了新时期皖北地区农村老人的生活与养老状况.研究发现,目前皖北地区农民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供养、生病费用和生活、生病照顾等方面.分析认为,在适当增加政府养老全补贴力度和充分挖掘家庭养老资源的同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养老意识,加强其各方面养老准备.  相似文献   

5.
成年子女照顾者和老年人居家养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照顾领域中重要的养老方式.对深圳老人成年子女照顾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接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选择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成年子女照顾者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面临压力,男性和女性照顾者在经济、时间和心理所受到的压力有所差异.老人在经济方面更依赖男性照顾者,而在生活照料方面则更依赖女性照顾者,老人更倾向于与儿子同住,成年子女照顾者也对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具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列举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困境,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危机的成因,并对如何整合我国农村的村庄、家庭和个人的养老资源,应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从城乡和东中西这两个区域角度对我国老年人的分布状况、健康现状及养老来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发现:在老年人口分布方面,呈现“东多中西较少”、农村比城镇多、城乡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地区高龄老人增长更快等现象.在老年人口健康方面,东部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农村,农村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城镇.在老年人口生活来源方面,家庭供养仍然是我国老年人最重要的养老生活来源,东部老年人生活来源优于中西部老年人;城镇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养老,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是高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更是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最主要生活来源.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今天,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家庭养老功能减弱,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重要载体。加强社区在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功能,既可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优点,又能弥补家庭养老不足。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适合中国国情。家庭养老是以和谐的代际关系为基础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离不开所有的家庭成员。尊重关心老年人 ,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营造一个代际和谐、社会共享的生活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员 ,要自尊、自强、自立 ,有能力的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活动 ,为社会发展继续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社区照顾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养老模式优缺点的分析,提出目前在我国农村应该采取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建议。文章主要从老年人经济保障、生活照顾、心理关怀和权益保护四方面探讨了农村养老社区照顾模式的设计,并结合我国农村养老社区照顾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养老"概念的重申与我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养老与敬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为突出养老道义上的至善性,着意渲染历史上的圣王之治无不重养老,认为重养老是善治的体现,富有道义上的正当性,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就如何养老而言,儒家强调要"制民恒产",在确保人民有稳定的资产和收入来养老的同时,力主统治者应轻徭薄赋,施行"仁政";儒家的养老不仅重视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也很注重在精神和情感上敬重长者;同时,儒家认为政府对养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作为国家养老保障改革试点,目前正面临着养老统筹收支缺口日益扩大的危机,需要财政作为最终支撑。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养老统筹和地方财政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统账"式养老保障供求平衡决定因素中财政支持的作用与能力,从而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推动社会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辽宁经济运行的健康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入了老龄化的 2 1世纪 ,占全国老龄人口 75 %的农村如何养老已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经济大问题。分析农村现有养老的利弊 ,目前宜采取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即对农村老人和准老人以互助家庭养老方式为主、青壮劳力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的主动型养老方式 ,方适合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5.
对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养老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本文认为,在众多养老模式中,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在家庭养老中,子女应注重从物质和精神备方面赡养老人;在社会养老模式中,关键在于形成健全的社会养老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使日益增多的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方式,在现代化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也逐渐在弱化,在现行养老保障制度仍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家庭代际关系变迁、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各种因素交织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本文以云南德宏少数民族村寨G村为例,试图探讨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对完善现行家庭养老模式提出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推进老年公寓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但目前却面临政策的不配套和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我们应做到: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老年公寓建设纳入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保证老年公寓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的生活;放宽眼界,统筹发展,大力通过老年公寓建设培植和发掘老年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吉林省老龄化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阐述,提出维护农村老年人依法养老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老年人对家庭经济资源控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效,但还存在着相关制度和政策有待落实、社会认识和参与度不足、空置率高而有效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紧缺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共同体,即要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共同体;注重社会参与,创新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共同体;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共同体;培养人才队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人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挑战,探索老年住宅市场化运作的多种方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