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鎮,地处农村与城市之間,交通方便。它不仅在經济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民生产資料和生活資料交流集散的地方;而且,还常常是一定政权机关的所在地;也是思想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长期以来,集镇已經形成为农村政治、經济、文化的中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集鎮的性质和它对周围农村及农民的关系,有着根本的不同。在旧中国,集鎮是农村中地主、商业資本家聚居之处,是封建主义、資本主义野蛮地掠夺农村,残酷剝削和奴役广大劳动农民  相似文献   

2.
最近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地指出了我国人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貫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經济的总方針;指出了我們的經济工作必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的地位,正确地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門的工作轉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軌道上来。这个发展国民經济的总方針的理論根据,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的观点。我們都知道,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三四年《我們的經济政策》的論文中就指出:“农业生产是我們經济建設工作的第一位”。他在一九四五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所作的《論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进一步地、更全面地闡述了农业在国民經济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了工业的发展必須要有一个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指出了我国工业必須以本国农业市场为主体,只有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各行各业都要大力支援农业。积极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証我国国民經济的繼續跃进,保証我国人民公社的巩固与发展,保証我国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貫彻执行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社会主义商业是連結生产和消費、工业和农业的紐帶。它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为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經济最主要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門。正确处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关系,对国民經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毛澤东同志在肯定工业主导地位的同时,一貫重視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把农业的国民經济意义,精辟地概括为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民經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民經济所包含的各个生产部門之間,存在着互相依賴、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其中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实踐証明:农业发展了,以工业为主导的整个国民經济就能更快地发展。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和毛澤东同志的領导下,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改革,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較低,因此,还不能完全摆脫自然灾害的影响。卽以1959年为例,我国中部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是整个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也是商业发展的基础,沒有农业也就沒有商业。从历史上看,首先是由于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后才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如果人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够他們自己必不可少的消费,那就不可能有商品交換的产生,不可能有工商业的分工和发展。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义农业时指出:“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农业仍然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工业、商业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是毛澤东同志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經济建設的实际相結合而树立的科学論点,是农业在我国国民經济中客观存在的极端重要的作用的最完整、最深刻的理論概括。毛澤东同志对于我国农业的这一命題,是对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經济学的創造性的发展,它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論意义与实踐意义。学习与正确領会毛澤东同志关于我国农业的这一天才論点,是理論工作者与一切經济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由于自己水平很低,学习得很不够,仅将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提出来,以供大家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8.
一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經济中两个重要的物質生产部門,是国民經济的两条腿,它們本来是相互依賴、相互促进的。在我們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里,农业更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高速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工业和整个国民經济的高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布局就是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包括农业生产在地区上的分工和地区內部农业各部門的綜合发展。农业生产在地区上的明确分工,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經济发展的結果。在前資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經济占統治地位,因此,只是出现了农业生产地区分工的一些雛型。到了資本主义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加深了,商品經济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国民經济各部門的生产专門化相继出现,正如列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农村人民公社經营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农村人民公社的經营管理工作,是值得重視的一个問題。我国农村在实现集体化,特別是在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提高,集体經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集体經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仍然是摆  相似文献   

11.
三、自然经济与錢币问题由于統治阶級的严重剝削与压迫,官僚与商业高利贷者的大量兼并土地与剝削农民,以及战争与人为的天灾的頻繁,使汉代的农村經济日趋衰頹、破坏,因之引起以农村經济为根本的商业的衰落;商业的日趋下降,又引起錢币經济的没落;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实物經济終于替代錢币經济而兴起了。(以实物为贷币,卽表現自然经济的趋势)。汉末以后的自然經济,是和家庭手工业与小农农业強固結合的生产条件相适应的。每个庄园、每个农村都以自給自足为基本条件,它們不大需要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馬克思主义原理的問題,我国經济学界比較一致地认为,这是由农业本身的特点和它在国民經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即(一)农业是人們衣食的主要来源;(二)农业是工业的原料基地;(三)农业是工业品的銷售市场;(四)农业是資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五)农村人口是工业和国民經济其它各部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此外,在我国条件下,农业和对外貿易的发展也有极密切的关系。另一种看法认为,“农业只有前两点作用才构成农业成为基础的原因”。我基本上同意前一种看法。根据馬克思列宁主义經典著作的有关闡述,我认为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原理,应当包括如下互相联系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經济学界在闡述农业是国民經济基础的原理时,往往引用馬克思提出的“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个論点,作为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据。但是,大家对这个論点的理解却不很相同。一种流行的看法,是把它解释成为农业剩余劳动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汪旭庄同志。他在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三年期間,先后发表了《怎样理解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論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和农业相互結合的規律》两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实际上是把生产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产品的劳动視为“农业剩余劳动”,并把农业提供給共  相似文献   

14.
在討論中,許多同志都認为: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經济的总方針,不是与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的理論相独立的,而是再生产理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反映了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工业是国民經济的主导这两个客观經济規律的要求,是以这两个客观經济规律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五月間,广东經济学会农业經济学組就农业技术經济效果問題进行了初步的討論。参加討論的除了研究农业經济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外,还有部分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学家。与会者一致认为,农业技术經济这門科学是介于技术研究和經济研究之間的边緣科学,农业經济学界与农业科学技术界要互助协作,才能有效地解决在理論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所提出的各种問題。会上主要討論下列問題: 一、关于农业技术經济效果的实貭問题。一种意见认为,农业技术經济效果的实貭就是研究农业生产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劳动(包括活劳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下,国民經济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社会再生产的各个过程之間,国民經济各部門之間、企业之間、各地区之間,都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一个环节跟下上,就会影响其他許多环节的发展。要使整个国民經济联成一气,都能根据社会主义建設的需要高速度地向前发展,就必須加强协作。“协作是生产发展的一个客观規律,違反这个規律是不行的。因为生产是社会的生产,特別是进到大工业时代,更是如此。”(簿一波:“关于經济部門整风的几个問題”)。在社会生产大跃进的現在,强调全面协作更加重要。因为国民經济中会經常出現新的矛盾,例如生产跃进和机器設备的供应之間的矛盾、生产跃进和技术力量的补充之間的矛盾、生产跃进和原材料供应之間的矛盾等等;在各部门之間、各企业之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农业合作化問題》已經发表十周年了。这是一部在农民問题上发展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十年来,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問题的理論,已經掌握广大群众,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它把我国五亿农民动員和組織起来,迅速地实現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在农村中消灭了富农經济制度和个体經济制度,使全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农田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民經济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証明了党的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方針的正确性,同时,也越来越明显地看出,工业积极支援农业,加快农业的技术改造对实現工业农业同时并举方針,对把我国迅速建成一个具有現代工业、現代农业、現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巨大意义。朱德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群英会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我們的各个工业部门,都必須坚决地把自己的工作轉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軌道上来,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部门,既包括重工业部门和輕工业部门,也包括手工业部门。特別是集鎮手工业生产,更要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最近我在上海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集鎮的鉄、木、竹手工业为农业服务的問題做了一些調查。现在談些个人粗浅的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和技术改革,是我国发展农业生产、实現农业現代化的重要原則之一。我国第一个五年計划就已指出:“在发展农业生产和采取技术措施的时候都必須特别注意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的原則对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是适用的。由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因地制宜原則显得特別重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經济再生产的統一。农业生产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約,又受經济因素的制約,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必須适应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