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底层写作的潮流和当代知识分子阶层自身的焦虑有关.于是,虽然以现实关怀、批判性的面目出现,底层写作只不过是支离破碎地呈现了下层生活的苦难片段,却无力、也无心以现实主义的文学激情去批判性地呈现民众的真实生活场景.所谓底层写作仍然在暗中借用"纯文学"的主题与模式,这决定了所谓底层写作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针对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辨析底层写作与“纯文学”思潮的关系,它们虽然取向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底层写作不能无视“纯文学”在形式探索等方面的成就;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借鉴“左翼文学”的经验与教训,底层写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的出现成为文坛热潮,首先,底层写作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变化紧密相关,其次,底层写作也是文学观念、实践自身发展的合理走向。文章着重分析底层写作出场的文学语境,追寻底层写作与新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底层写作”或“底层文学”,是一个备受近期文坛、特别是批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对近期文坛关于“底层写作”的相关理论批评进行概要扫描,就“底层写作”的概念的源起与界定、批评实践中的困惑与求解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试图阐明“底层写作”批评理路的延展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底层写作"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讨论热烈的文学思潮,大批作家和作品的出现成为当代文学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这场尚未成熟的思潮给当代文学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可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文学批评应在此过程中担负起尤为重要的责任,建立起自我独立的人格和批评准则,而知识分子在进行"底层写作"文学创作时应该关注民生的中心问题——人的问题,只有将文学创作深入到人性的至真层面才是文学的至高境界。文章主要就底层写作文学思潮的起源、特征和缺陷进行论述并指出底层文学发展道路上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底层”成为文学界的主题,底层写作逐渐成为新世纪文学生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落,涌现了一批颇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王十月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底层现实的力作,其现实品格实践了底层关怀,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当下的底层文学有特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表于1943年4月的短篇小说《两条鱼》是苏青于文学体例和小说题材双重探索的结果。小说有关战时都市"底层"市民生活的叙述,既演绎了苏青小说不易察觉的技巧,也折射出苏青小说的思想力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国民性和海派市民性格的反思。苏青"底层"叙事的探路,为现代女性写作如何叙述城市生活提供了两点启示:既要重视如何将有限的现实经验植入文学世界成为自身创作的"专属物",也要重视塑造富有地域色彩和人性深度的鲜活人物。  相似文献   

8.
在军旅题材小说创作中,辽宁作家曾剑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构思与审美追求。他的小说以东北边防地域作为文学的地理疆域,将军旅生活作为小说情节建构的背景,在繁复的日常生活中展示着小说底层人物的存在状态,揭示着普通士兵的内在复杂情感。曾剑小说在底层叙事的建构下,形成了独具诗意化、柔和之美的创作之风,同时又具有探究心灵的理性哲学之思。  相似文献   

9.
"底层写作"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一股文学创作潮流,它把关注的对象限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通过描写他们进城前后以及在城市中的遭遇,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指控,深刻地揭示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正在加大的无情现实,对底层民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底层写作"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彰显出一种苦难美,对于我国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小说中,现代作家们塑造了许多底层漂泊者形象.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艾芜、萧军、沈从文等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底层漂泊者的精神世界,即强力意志与野性活力、乐观豁达与自由自在、救急救难与救国救民.他们从现代视角对底层漂泊者的赞美,契合了新文化对西方动感文化的推崇,应和了西方文学对吉普赛人等漂泊民族文化精神的推崇,确立和张扬了一种具有阳刚之美的审美格调,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低碳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拉动上下游20多个产业、堪称高能耗高排放大户的房地产业,在当今全球性的“低碳”热潮中必然被寄予低碳厚望。从解读低碳经济及低碳地产着手,阐述地产低碳的现实困境和发展低碳地产的现实需要,并提出当前大力发展低碳地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月晓  李岚 《南都学坛》2007,27(5):105-108
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具有"单边市场"的特征,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房地产市场具有房地产供给滞后和房地产需求中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分离的特征,造成了房地产市场调节的非对称性,需求上升时房价上涨,需求下降时则以空置率取代价格成为房地产市场"出清"的主要手段。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金融之间具有正反馈机制。房地产消费使用的真实需求通常仅影响到租赁价格。除房地产金融资源因素外,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情况、市场预期心理,以及管制政策变动等都会使房地产价格发生周期性变化。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天然需要我们加强预测和干涉。  相似文献   

13.
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的制度改革带来了房地产物业管理服务市场化,随着物业管理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及业主委员会之间的矛盾也渐次升级,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及物业管理收费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不断,扰乱了住宅小区正常的生活秩序。本文剖析了物业管理纠纷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估算了中国房地产投资和非房地产投资的产出弹性并描述其变化趋势。实证结论表明:1999-2010年间,中国房地产投资的产出弹性远低于非房地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且两者均呈非线性变化,意味着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伴随生产效率的不断下降;房地产投资产出弹性在2008年出现历史性拐点,反映出中国政府自2006年末以后实施的房地产业发展的深化调控措施已经并在继续发挥其积极效应。因此,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市场还不很成熟的情况下,行政调控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弥补市场的失效和不足;但与此同时,政府必须注意合理控制中国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和增速,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房产档案管理、提高房产人员管理水平、加强创新等建议,特别是对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做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探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分析信息化对工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经济结构升级三个方面的推动作用;认为及时地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由此,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OECD国家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以及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国外房地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房地产业发展到相对高级阶段时,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房地产价格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弹性都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否则房地产业将有可能过热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危害。基于国外房地产业发展的经验,我国房地产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且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房地产业出现过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房地产买卖与租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交易的本质是房地产产权的交易。房地产使用权的供给与需求构成房地产租赁市场,房地产所有权的供给与需求构成房地产买卖市场或房地产产权市场。房地产出售市场与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均衡受房地产租赁资本成本、房地产租赁与买卖供给—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房地产开发周期的影响。非均衡房地产租赁市场与出售市场直接影响整个房地产的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房地产金融已经远远跟不上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速度,目前各地保障性住房的融资瓶颈问题凸显,各地正在积极探索解决途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房地产金融改革的思路必须明晰起来,基于虚拟经济分析框架的房地产虚实二重性研究为确定今后房地产金融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必须同时兼顾房地产的虚实二重性,使政策性房地产金融与商业性房地产金融协同发展。唯如此,中国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素来争议颇多。我们认为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财产所有权的占有权能 ,不动产亦因具有占有权能而可能被非法占有 ,所以 ,不动产亦可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