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文艺批评家。他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艺评论文章。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便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文艺批评的实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学习鲁迅关于文艺批评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开展文艺批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3.
文艺批评风格论张利群文艺批评学不仅应该包括文艺批评理论的研究,也应该包括文艺批评实践的研究,而文艺批评风格问题则是文艺批评创作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文艺风格学只研究文艺创作风格而不研究文艺批评风格。中国古代文论是极...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曾参“孝”论任重曾参是孔子的重要第子之一。作为孔子的传人,曾参对孔子的思想、理论极为推崇,并为儒学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是继孔子之后的著名儒学大师。他所弘扬的孝道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伦理意识与审美意识之中。他不仅对孔子有关“孝”的理论做了发挥,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就对孔子、儒学的评论,及其对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的影响,谈一些很不成熟的意见,欢迎批评。 对孔子、儒学的基本评价 对孔子、儒学的分析和评价,过去就存在分歧,加之“四人帮”一搅,问题更复杂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思想和理论,其正确与否,都自身不能证明自身,必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代后半期,“湖畔诗人”冯雪峰文学创作方面的兴趣逐渐转向文艺理论。一九二六年他译著了《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从《译者序》中可以看出,冯雪峰的文艺思想开始倾向无产阶级立场,这正是他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后的文艺运动中,冯雪峰致力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建设,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理论批评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冯雪峰同志作为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我国革命文艺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身体力行从事诗歌、杂文、电影剧本和寓言等创作、而且以毕生精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和文艺理论批评工作,成为有胆有识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自然,他首先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他的理论建树、文学批评,表现出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风度。冯雪峰一生坎坷,但正因此更显示了他的一身正气,铮铮铁骨。他的人品与文品,都是值得人们称道和学习的。冯雪峰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文艺理论批评活动,是与整个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活动,完全  相似文献   

9.
正当我们学习和贯彻中央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精神的时候,隆重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鲁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前导,他的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和继承。 文艺批评是文艺领域进行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是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鲁迅一生十分重视文艺批评的作用,他认为“文艺必须有批评”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没有批评,文艺就不能健步前进。他提出文艺批评的任务,一方面是“剪除恶草”,另一方面是“灌溉佳花,——佳花的苗”。(《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而要做好锄草育花的工作,文艺批评家“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也就是说,文艺批评一定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对于反动的文艺思潮和作品,对于各种错误的倾向,决不能忍让妥协,听之任之。他说:假使“对于充  相似文献   

10.
(一)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①他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革命精神,不仅渗透于文学创作中,而且贯穿于文艺批评中,他以极大的热忱,钻研、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结合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文艺斗争的实践中,探索了文艺与政治、文艺的阶级性、艺术形象的创造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了精辟的科学的见解,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理  相似文献   

11.
孔子秉承夏商西周三代的思想遗产 ,融旧铸新 ,在改造旧思想、旧学说的基础上 ,为他那个时代打造出新的思想、学说和理论品牌———儒学 ,由此奠立了农业文明状态下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新范式和话语体式结构 ,影响至巨。但当时过境迁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乃至后工业社会时 ,孔子及其儒学能否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思想、智力支持 ,或者说 ,这种支持究竟在多大程度、层面上发生了作用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是儒学神学化的时代,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本着“实事疾妄”的精神,对儒者之宗的孔子,勇敢地提出责难,推倒被汉儒神化了的孔子偶象,这在独尊儒学的封建时代,确是惊世骇俗之举。尤为可贵的是王充把孔子放到先秦诸子中去考察,在揭露孔子思想体系内在矛盾的同时,又能毫无偏见地吸取和改造其中的合理因素,充实和完善唯物主义学说。从王充对孔子学说的扬弃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进步学者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李健吾的文艺批评思想是我们现代文艺批评史上一宗宝贵财富。他化名刘西渭,开始文艺批评活动于三十年代初,直到八十年代,近五十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批评文字。 仅仅考察李健吾在三、四十年代的文艺批评,我认为他在现代文艺批评史上的成就就有这么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他对文学新人气息的敏感,发掘、彰显了一大批文艺青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文艺界常常把文艺批评与文艺批判等同起来,把文艺批评与文艺斗争等同起来,似乎文艺批评就是文艺批判和文艺斗争。这样一来,文艺批评就完全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直至现在,由此理解文艺批评所造成的影响尚未彻底根除,不是一提到文艺批评就使人心悸吗?所以,要正确开展文艺批评,要充分发挥文艺批评的作用,就需要对文艺批评的性质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对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探索王凤胜周恩来在文艺、文艺批评领域,有着卓越的、多方面的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在长期、认真的探索中,充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理论。所谓文艺批评的标准,就是批评家在评论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时所掌握的尺度,所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批评不断变革发展,理论资源更加丰富,文艺观念更加开放,文艺批评方法更加多样,文艺批评学科更加追求独立性和自律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最主要的是唯物史观视野的缺失,由此导致批评视野狭隘和价值观迷乱。重新理解唯物史观视野及其主要文艺观念,从而对当代文艺批评中的理论视野以及自律论、人性观、审美观等问题加以辨析,是颇有必要也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当下文艺批评顽疾进行精准"把脉"的同时,也为消除种种怪象开出了两张内外兼治的"处方":一是"内治"文艺批评的责任担当与功利意识问题;二是"外治"文艺批评的中西理论资源问题。功利和人情如果过多过深地介入了文艺批评的操作,批评的公信力就很值得怀疑。在理论资源的接受上,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条件下文艺走向市场化。面对商业化的文艺现实 ,文艺批评进入两难困境 ,文艺批评的出路在于批评家的观念的彻底转变 ,社会责任感、理论勇气的增强和批评文本通俗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探讨了孔子的文艺思想:一、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所揭示的文艺客观规律,把文艺的社会作用概括得颇完整、全面;二、孔子对待现实、人生,对待社会、政治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一系列文艺论述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的理论源头;三、孔子关于文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至今仍有值得认同的因素;四、孔子的“中和”美学观,体现了他对美的客观认识,只是在主观反映时,与其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观相交织,其美学观中的进步意义显得隐晦。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久地支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支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而在儒学文化圈的广大西太平洋地区,近几十年来的经济不断起飞,更与孔子的思想影响紧密相关。因此,对孔子的思想,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进行重新评价和再深入探讨,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庶、富、教的人口经济思想孔子从他的“仁”的哲学思想出发,响亮地提出了“爱人”(《论语·颜渊》)的口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