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庆节时,交警叔叔还在上班,冬冬非常佩服,就拿起笔,给叔叔们写慰(wèi)问信。他开头这样写道:“敬爱的警察叔叔,您们好!”坐在一旁的妈妈看了,皱起眉头问:“你为什么要用‘您们’呢?”冬冬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您’是对长辈、老师或自己崇敬的人的尊称,‘交警队’里有许多叔叔,当然应该用‘您们’喽!”妈妈听了笑道:“‘您’是尊称,你说得对,可是‘您’没有复数形式,后面怎能加上‘们’而变成‘您们’呢?”“那么,遇到多数的‘您’该怎么称呼呢?”冬冬发起愁来。妈妈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接着讲解道:“如果称呼两个以上的人,可以说‘您俩’…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向语法学家们请教:“‘语法’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们有的会说:“‘语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指语法本身,一个指语法书。比方说,‘你这话不合语法’,这是指语法本身。又如说,‘这是一本语法’,这是指讲语法的书。”也有的说:“人们有时侯用‘语法’这个名称代表语言的语法构造本身,有时候又用它代表语法学,因此有必要分清这两个概念。”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语法”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一指语言的“语法规律本身”,它“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二指语法学,它  相似文献   

3.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4.
今天,妈妈从熟食店买回两个咸鸡腿。我抓起一个就咬,“嘎巴”一声,哇,好硬,差点把我的牙给咯破了!妈妈也试着咬了咬,奇怪地说:“怎么这么硬?”爸爸闻讯赶来,拿起鸡腿,照着阳光一瞧,“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咬不动呢,原来是前腿。”妈妈奇怪地说:“鸡腿还分前和后?难道鸡有四条腿?”一下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然后,我指着爸爸的鼻子说:“妈妈给我讲过‘画蛇添足’的故事,今天你又创造了一个‘给鸡添腿’的笑话。”“给鸡添腿”的笑话$江苏江都市真武中心小学二(1)班@魏鑫  相似文献   

5.
笑语连珠     
《新少年》2003,(5)
(一)罗德先生拿着儿子不及格的成绩单,来找老师。老师平静地说:“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极其相似。”罗德先生说:“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试卷吗?”老师说:“不能的。他同桌在不会答的题目下写着‘我不知道’,而你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妈妈做好了饭菜,喊两个孩子来吃。哥哥壮壮不挑食,粗粮、细粮,荤(hūn)菜、素菜都吃,吃得津(jīn)津有味;弟弟盼盼只喜欢吃大鱼大肉,却不喜欢吃蔬菜,妈妈做的白菜炖(dùn)豆腐他连一下也不夹。妈妈叹了一口气,对盼盼说:你只爱吃大鱼大肉,又懒得运动,都快成小胖墩(dūn)儿啦。今后不要叫你‘盼盼’了,干脆改成‘胖胖’算啦!”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见《老子》第十二章)这里的“口爽”可不是“爽口”“,爽”在这里是“败坏”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丰盛的餐饮,能败坏人的口味,而且还不利于身体健康。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固然好吃,可是天天吃,…  相似文献   

7.
大年三十,正准备做年夜饭时,煤气没了。我赶紧给煤气公司打电话,电话刚接通,却被妻子按掉了。妻子一脸神秘地说:“今天不能充煤气。”“为什么?”我满腹狐疑。妻子一本正经地说:“你想想,‘煤’和‘霉’谐音,今天是大年三十,正好煤气没了,预示着来年我们定会大吉大利,好运连连。如果你今天充煤气,不是要把‘霉’气带回家吗?我们明年的日子还不是倒霉透顶。所以啊,这充煤气好歹也得过了年初三。”“嗨,你还信这个?”我拉开妻子的手,继续打电话。妻子急了,“你真要打,我就跟你急,要是我们明年谁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看着妻子又哭又闹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上,熊猫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看”字,说:“请小朋友们各说一句能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话,但不能出现‘看’这个字。”“我先说。”小猕(mí)猴站起来说“,清晨,我们望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指着小鹿桌上的乒乓球说:“咦,这是什么蛋呀?我没见过。”小山羊说“:瞧,小猪坐得多直呀!”小兔说“:熊猫老师,你干吗老瞅着我呀?”小狐狸说“:我坐在窗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树上的小鸟。”小猫说“:刚才我瞪了小老鼠一眼。”小狗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书,让我好好儿读。”熊猫老师笑了“: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你能再找出几个…  相似文献   

9.
老爸自从退了休,就天天奔居委会跑,敲锣、打鼓、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老妈对老爸说:“老头子,以后我就甭给你做饭了,你就‘长’在居委会得了。”老爸笑:“那不叫‘长’,应该说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老妈把眼一瞪:“我说是‘长’就是‘长’,别跟我咬文嚼字儿的!”老爸挤挤眼:“你倒想咬想嚼呢,只怕崩了‘牙’……嘿嘿。”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5,(9)
鬓卫丝竺扁 十个男子一字形排开,旁边一个人喊:“怕老婆的向前一步走!”九个人都迈出了一步,只有一个人没动。别人问他:“你不怕老婆吗?”他小声说:“我不知道怕不怕,反正她说过,人多的地方让我别去。”口‘粮’,无米也念‘良’,去了‘旅’边米,加女就成‘娘’,谁娘不爱子,谁子  相似文献   

11.
取与舍     
《北方人》2007,(4)
今天你从图书馆抱回一大摞书,砰一声丢在地板,哭丧着脸说:“才两个礼拜,怎么读得完?”又说英文老师早讲了,她要给你们“上吨”的书去读,还说天天会给功课,就算十题中只有一题没做,也要扣一半的分数。接着你又抱怨物理老师,说他教得太快了,害你回家  相似文献   

12.
放飞理想     
今天,老师讲《理想的翅膀》一课,讲的是小朋友们放飞风筝的事。读完课文后,老师笑眯眯地问:“你们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李倩首先站起来说:“我想当一名护士,所以要做一个红十字风筝。”陈锐没等李倩说完,急急地说:“2008年奥运会很快就到了,我要做一个五环旗风筝迎奥运。”刘欢也不甘示弱,他站得高高的,说:“我要做—个乌龟风筝。”同学们一听,哄地一下笑起来。老师问:“你为什么要做乌龟风筝呢?”刘欢说:“因为乌龟个子小,爬得又慢,它很难看清周围的世界。我要让它飞到天上,把我们祖国的大…  相似文献   

13.
沙憎日记     
3月3日今天晚上,我们师徒四人谈古论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女人上。大师兄托着下巴,望着佛像若有所思地问师傅:“师傅,记得你曾说过:‘空即是色,色既是空’。那你给我起个法号叫‘悟空’,也就是‘悟色’的意思了?唉!我现在想‘空’一下!”师傅慢吞吞地说:“大家再忍耐一下吧,到了天竺……”八戒抢过来说:“到了天竺又能怎样?成了正果就有的忍了。”  相似文献   

14.
八月十五,应该合家团圆。在森林里住着的猴子一家正热火朝天地准备晚饭呢。小猴子来到妈妈身边,吵着要帮忙。可妈妈不同意,他只好去和兄弟们玩。吃饭时间到了,按照它们的习惯,今天应该把月亮“请”回家。于是妈妈说:“小猴子,你已经长大了。今天你去‘请’月亮吧。”“遵命!”  相似文献   

15.
拜儿子为师     
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每次家长会我都不想去,因为看见别的家长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头昂得高高的,我心里总不是滋味。三四次下来,我一狠心,省吃俭用买回一台电脑,也好多挣几个稿费,给儿子请家教。用电脑就要学会打字,但“五笔字根”太难记,我决定采用“全拼”输入法。然而我是老四川人,字音读不准,就常常打错字。看我打不出字来,儿子就主动上前指导。嘿!你别说,儿子汉语拼音学得很好,普通话也说得很标准。有一次,我学得不好,儿子不耐烦地说:“妈妈!你怎么这么笨?老是把‘四’说成‘是’!”我非常生气,大声吼道:“我怎么笨啦?你…  相似文献   

16.
家庭对诗会     
退休无事,居家佩大山,我说,年轻时正赶上“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年代,要不,没准我也是个作家。话音刚落,小孙女在一旁笑着说:“奶奶说你现在就是‘坐家’,整天坐在家里的‘坐家’。”老伴在一旁说:“你爷爷自认为是当作家的料,我们试试他,问问他敢试吗?”我当然不服,于是答应了。最后商量决定以  相似文献   

17.
造句要具体     
一次,为区别“喜欢”与“欢喜”的用法,小强同学就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欢喜——我今天很欢喜。喜欢——我喜欢家中的小花猫。王老师看见了,指着第一个句子问小强:“你今天为什么欢喜?”“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新运动鞋,当时我欢喜得跳了起来。”“好,这才说明你是真的欢喜。我们继续讨论——你为什么喜欢小花猫?”“它会抓老鼠。还有,我每次回家,它都迎接我呢。”“那你又怎么样喜欢它?”“每次吃饭都要赏它一块鱼、肉什么的。”“好,现在你能把‘喜欢’这个句子重新说说吗?”“我家的小花猫不仅会抓老鼠,而且我每次回家,它还迎接我呢。我特…  相似文献   

18.
废品风波     
红星小学六(1)中队第三小队的小队长于婧婧背着一个黑布袋子走进教室。“于婧婧,今天要来卫生检查团,你身为小队长,责任重大,却整天背个大黑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神秘兮兮的。”中队长王丰说。于婧婧在班里是胆小、内向的女孩。她看一眼王丰,低声说:“这……是……”王丰一拍自己的大脑壳儿,哭丧着脸说“:我说于婧婧哪!‘这’什么哪?‘是’什么哪?你倒是说呀!真是急死人了。你这个破袋子往教室里一放,不是要给咱中队抹黑吗?检查团要是看见你这个大黑布袋子可怎么办哪!”于婧婧红着脸说:“我……我把它装我书包里总行了吧?”王丰真是哭笑不…  相似文献   

19.
苏轼《贾谊论》是一篇有名的人物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书”)与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张书”)都在文选部分里收了这篇文章。《贾谊论》说:“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王书对这句话仅注了一个“累”字,释为“忧虑”。张书则注得颇详细:“遗俗之累,指不同于世俗的毛病。‘遗俗’:与‘高世’句式相当,等于说‘遣世’,即‘离开世俗’,与世俗之人不一样。累:事相因致损。拖累、负担,这里指缺点、毛病。”张书既释“累”为“缺点、毛病”,则两书对“遗俗之累”的解释很显然是不同的。究竟应该怎样解释“遗俗之累”呢?考“遗俗之累”乃前人熟语,苏轼于此不过是  相似文献   

20.
芥子纳须弥     
金跃军 《社区》2014,(26):1-1
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