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认为美国新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主导趋势是大都市区化,但大都市区发展中由于地域蔓延和行政分割带来种种区域性矛盾.美国通过多维度地方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大都市区发展中的问题.其做法和经验对中国新城市化阶段中的大都市区发展与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指出,20世纪美国城市化的主导趋势是大都市区化,但大都市区发展中由于行政分割也面临种种区域性的矛盾和问题.文章着重阐述了美国大都市区实行区域协调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及对浙江城市化发展和强化城镇密集地区协调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都市区化及中国城市化模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可 《齐鲁学刊》2005,(4):115-118
从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轨迹看,都市区化已经成为美国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主流组织模式,是推动美国经济繁荣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它对中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具有重大启迪作用。中美城市化模式尽管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大都市区化是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必然选择,中国以都市区的城市化组织模式取代传统的城镇体系组织模式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需要关注大都市区管治。目前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建轻管"和"单一式"的管治理念,"后果导向"和"管家式"的管治模式,部分大都市区管治行政主体缺失,大都市区管治的监督机制薄弱,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普遍,公众参与度不高等。为了实现中国大都市区"好的管治",管治理念将不断地趋向于市场化、民主化、柔性化、信息化、"人本化"和"能本化";在大都市区管治中必须协调政府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构建完善的垂直管治体系和水平管治体系,实现由"后果导向"式管治向"原因导向"式管治的转变;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管治模式。同时,要重视大都市区管治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都市区膨胀病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胀病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且速度较高区域的典型症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已经或可能出现膨胀病,其主要表现为:人口膨胀引起的交通堵塞与住房拥挤;空间蔓延引发的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和矛盾--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城中村"的出现、城乡边缘区问题加剧;环境恶化;中心城市衰退;开发区呈蔓延态势;公共安全危机凸现等.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在还没有彻底解决区域落后病和萧条病的基础上,又面临着要解决大都市区膨胀病的问题.这不仅是我国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未来区域政策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专区:美国地方政府体系中的“隐形巨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美国地方政府总数40%以上的专区政府,是在美国地方政府零碎化、大都市区政府难产而大都市区的高速发展又迫切需要区域性服务的局面下的次优选择。专区弥补了大都市区政府的体制性缺陷,提供了较有效率的服务,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零碎化的趋势,利弊兼而有之。但在美国地方政府体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和大都市区仍在发展的前提下,专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区治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实现大都市区的善治,不同地区的政治家们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大都市区的城市,并且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大都市区治理体制进行了多次变革。伦敦大都市区治理体制的变革反映了大都市区治理体制变迁的普遍趋势,分析、总结这些变革的特征、经验以及变迁背后的原因对于探索大都市区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新疆南疆三地州要出台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先导,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城市化(城镇化),以策应新农村建设;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积极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变城乡结合部为城乡耦合区。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后,美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大都市化,大都市区凭借其特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优势,构成美国经济增长的中枢。美国大都市的发展已走过10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大都市区的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经济结构、多中心的复合型空间结构和马赛克式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大都市区与一般大城市不同的复杂多样的特征。了解和认识美国大都市区管理的经验教训,辨析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行体制创新、打破传统地方政府和行政区划束缚、争取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雪梅  肖建颖  陈琢 《理论界》2013,(12):43-45
全域城市化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别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以全国率先提出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大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域城市化内涵的深入思考,归纳总结大连推进全域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制约因素,提出大连推进全域城市化的对策建议,使全域城市化成为大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界定了大都市边缘区及旅游区位的概念,构建了旅游区位的五个因子,对大都市边缘区的旅游区位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大都市边缘区应通过补位发展战略和近位发展战略进行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加速城市化进程,要通过创新城市协调发展机制、创新就业安置方式、创新社会保障体制、创新户籍管理体制、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等有力措施,促进城市化发展,实现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达到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城市化空间阶段理论,采用人口普查数据,以上海为例并与伦敦比较,分析了大都市人口城市化空间格局的演进。研究揭示,1950年代以来的近60年中,上海处于人口郊区化过程当中,但1990年代之前的郊区化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之后则以市场因素为主导;1990年代以来上海的郊区化进程主要由外来人口迁入带动;相较于伦敦,结合面积的可比性等因素,上海的人口总量容纳能力并不逊色,但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太高而郊区人口密度明显偏低,郊区化进程还有待深入。建议通过规划措施和公共服务引导大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疏解,以解决外来人口市民化问题推动大都市城市化的空间优化,并通过加强中央政策的统筹和引导,促使人口城市化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均衡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波特兰大都市区政府是美国仅有的通过直接选举产生并具有自治章程的区域性地方政府,尽管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实体性地方政府,但它在区域性问题的协调合作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成绩.对此,学术界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大都市区治理的典型.1992年波特兰大都市区政府章程,是其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其某些基本原则,在大都市区治理方面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对这一章程产生的由来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赵聚军 《人文杂志》2012,(2):154-158
完善大都市区管治体系的关键之一,就在于通过统筹跨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来发挥服务供给的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对西方国家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归纳可以发现,大都市区内的地方政府设置状况,特别是辖域和人口规模,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效率、质量和均等化程度,都存在紧密的联系。中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大都市区化的趋势已经展露无疑,各种"大都市区病"随之纷纷出现。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适时、适度运用行政区划手段改造地方政府体系,将会对构建完善的大都市区管治体系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基本策略方面,应继续坚持和完善"单中心广域市制",避免陷入"巴尔干化"的泥潭。  相似文献   

16.
大都市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高级形式。中国大都市区实践发展的客观实际迫切要求理论界对其基本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和阐释。从大都市区的基本问题界定、形成机制、划分方案、概念混淆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等四大方面对中国大都市区概念厘定进行理论阐释和梳理,进而为深入研究大都市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从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轨迹、地理—经济—政治的形成梯度、规划—建设—管理的治理逻辑、核心—腹地—世界的空间拓展四方面进行概念厘定,形成大都市区概念的基本表述,即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一种城市地域形式,是一个由众多的具有个性发展特征的城市有机组合而成的区域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论证了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此基础上 ,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阶段 ,分析了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士林 《社会科学》2008,42(6):13-25
从全局性、深层次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最能代表中国改革开放实绩的是城市、"大都市"与"城市群".整齐划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与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影响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城市的改革开放可相应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恢复、起跑与积累阶段.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相适应,以"城镇"与"小城市"发展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是其标志与主要成果;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以"大都市"与"城市群"为核心的"都市化进程"构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从"城市化"到"都市化"的飞跃.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结果.对于中国的"大都市"与"城市群"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育不足和发展不全面.如何超越粗俗的欲望与低级的物质享乐,防止在未来发展中走向"罗马化",是中国都市化进程面临的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与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傅晨 《学术研究》2008,(4):88-93
城市化的本质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民分享城市化的成果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以此判断并对广东城市化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非均衡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必须转换城市化发展现,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战略,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内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基本的共识,由此对全球和我国城市化进程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在中国,人们把"大都市"和"城市群"两分并不仅仅是个概念使用问题,更折射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深层困境。一个理想的大都市必然是以城市群的形态出现,同时,一个理想的城市群在本质上则如同大都市一样是一个有机体。所以,不是人们一般理解或现实中的"大都市",而是具有明显层级分工体系的"城市群",才应该成为中国城市在都市化进程中真正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