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文学中 ,池莉惯以“非女性化”写作而著称 ,但她的两篇近作《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却显示着作者向“女性写作”的转变。文章从这两篇小说的女性叙述立场、女性成长的叙述话语和作品的审美风格等方面阐述女作家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相似文献   

2.
2013年加拿大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认可。她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中的《男孩们与女孩们》在她系列作品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它是艾丽丝·门罗所有作品的一个“楔子”或“所有作品的雏形”。通过这篇微型小说,可以“一斑窥全豹”,对这位女作家所有作品中男性人物的命运走向、女性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娴熟的叙事技巧,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3.
关于“屈原”“天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天问”的怀疑精神和它所受向来传统眼光的歪曲“天问”是有关“屈原”思想的一篇重要作品,可是向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司马迁”作屈贾列传起,虽然这篇作品是相当郑重地被提出来,不像从来有些人把“天问”看作是屈原作品中最不重要的一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原型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暴雨”等意象的原型分析和人物行为的“细读” ,否定了作品“佣人劳碌”和“母性博爱”的题旨 ,认为这是一篇求爱不得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人类是由男性、女性构成的。在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包括生育和教养)和精神生产(包括文学艺术作品的生产)中,男女都是强大的、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对前者,从古至今没有人敢否认。对后者,一般人们也承认,但对于妇女也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这个命题,是不够重视的。至少中国的情况是这样。就拿文学创作这一门类来说,中国古代能诗会文的女性当不在少数,可作品留下来的有多少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除了女作者自身的原因(如唐孟昌期妻孙氏善诗,一日以为才思非妇人事,遂焚其稿)外,应该说与人们长期对女性创作不重视是有关的。在文学批评专著中,《文心雕龙》不论女作家的作品,《诗品》论及者仅有四位。在重要文学作品选本中,《文选》选诗文七百余篇,女性作品仅收两篇。《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不录女性作品一篇。这种情况在解放后仍未改变。比如“选诗一千首,希望能基本上体现中国古典诗歌优秀成就”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所选有名氏女作者仅蔡琰、李清照、秋瑾三人。“选文曾拟力求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种较到位的女性写作。她从女性自身境遇出发,考察女性个体生命的存在,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自觉追求。本文试图从林白的意义上来解读其作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孤独飘泊的魂灵进入其作品内容,归纳出林白小说的三个层次:即成长之旅、情爱之殇、生命之思;下篇以自身书写的世界为题,分觉醒自我、书写自身,女性写作展开,将林白放在历史与现实、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展露其个性:“通道”、“记忆”与“飞翔”确立了她写作态势的与众不同。在审视女性的心理特征上,她继承衔接起了一段历史,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出个人话语  相似文献   

7.
叙事作品中的主题意象能够给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功效,使作品的主题显得幽渺而深邃。凌叔华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意在通过“家”这一审美意象,来透视中产阶级女性狭窄的生存空间和苍白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8.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我讲文选课,从来主张读原著。因为一篇好的作品,其价值必在自身,如果离开了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之类的程式介绍,便不能欣赏的作品,很难说是一篇好的作品。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首便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于是引起教学者们的纷纷猜测。有人根据写作日期的“一九二七年七月”,认定这是一种时代的苦闷,因此作品发映了时代精神;有人却考证说,当时作者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1.
潮籍革命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关注女性命运、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主线。冯铿的作品序列展示了她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心路历程,从早期强烈呼吁社会为正在遭受苦难的女性“快谋救护的法子”,到批判像“一团肉”似的所谓的“时代女性”,指明女性“最后的出路”是参加革命,认为真正的新女性是“把自己是女人这一回事忘掉干净”的革命女性。  相似文献   

12.
伊莱恩·肖沃尔特 伊莱恩·肖沃尔特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批评家之一,因此,她的理论见解对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下面我想考察一下她关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两篇论文,《走向女权主义诗学》<1979年)和《荒野中的女权主义批评》(1981年)。 在第一篇论文里,肖沃尔特把女权主义批评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读者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权主义批判”(femi-nist critique);第二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作家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性批评”(gynocritics)。“女权主义批判”探讨男作家的作品,肖沃尔特告诉我们,这种类型的批评“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臆说”。然而,这种批评运用“怀疑论”的方法去研究文学文本,似乎与肖沃尔特第二种类型的批评完全不同,因为在“女性批评”的基本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女性艺术创造的心理动力”和“个别作家作品的研究”,而且还发现了“妇女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品。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当有日文杂志的编者向鲁迅索稿时,鲁迅自己曾将这篇小说译成日文;一九三二年,他还将《孔乙己》编入他的《自选集》里。这些,也都能说明鲁迅对《孔乙己》这篇作品的态度。的确,这是一篇具有惊人的艺术概括力的作品。鲁迅以简洁凝炼的线条,从容不迫的文字,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刻划  相似文献   

14.
由我校中文系毕业的校友张效民同志主编的这一“辞典”,共收入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及70余篇书信,近300余篇杂文,共计收作品500余篇,并逐篇加以赏析。全部“辞典”近300万字,鲁迅先生全部重要文学作品,大备于此。“辞典”的编撰在引导读者认真阅读鲁迅原作,理解鲁迅先生崇高的人格精神,体味作品高超精湛的艺术水平,进而学习鲁迅精神。因此,“辞典”的赏析文字,以帮助读者读懂原作为基点,尤重艺术鉴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解读丁玲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发掘其在革命叙事下潜藏的农村女性遭遇性侵犯/生存困境的歧义修辞。结合作品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本文从三个层次探讨这篇小说中的歧义修辞,指出主人公贞贞与“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异体同构关联。这种复杂而丰富的歧义修辞隐喻了丁玲那一时期自我认同的困窘及其最终的化解方式。本文由此认为,这篇小说为丁玲转型前的心灵世界留下了零乱却真实的文本镜像。  相似文献   

16.
沙特的最新著作,也是他迄今为止所发表的篇幅最长、内容最难懂的著作,在法国问世以来刚刚过一年。正如他在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这部著作包括“具有不同重要性和不同雄心的”两篇作品。第一篇作品《方法问题》,作为“说明当前哲学中的种种矛盾”的企图的一部分,最初刊在一本波兰文的评论杂志上,这是一篇相当短小而通俗的论文,后来又于1957年秋重载于《现代》杂志上。第二篇作品《辩证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学三巨匠之一的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中国题材作品群”中精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中国女性的形象。这群中国女性的形象与他在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芥川描写这样一群中国女性形象的目的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这是芥川表达理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一开始就以“格式的特别”使入耳目一新。这“特别”,首先当然是与习见的旧小说迥然不同;另一方面,这些小说本身的“格式”也是多样的。正如茅盾所说:“《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鲁迅不愧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总是能为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找到最和谐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生于阿佤山长于阿佤山,深深的爱也“埋在阿佤山”的董秀英,以一篇三千来字的散文《木鼓声声》敲响了她文学创作中“第一声木鼓。”现在来看这篇作品,我们当然可以列数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毕竟是董秀英向我们讲述的第一个来自阿佤山的故事,并且,客观地说,浸透在作品里的那股子清新和朴实也的确亮人眼目。从那以后,人们又陆续看到了她的几个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后来获奖的《佤山风雨夜》和《最后的微笑》。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几篇作品其实依然只是董秀英正式步入文学创作的几声“前奏”而已。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杰出的散文作品,在宋代被称为“四绝”之一。(《渑水燕淡录》)《岳阳楼记》产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古代散文中的“记”,一般都以纪事,或者写景,或者即景抒情为主。因此,许多评论家都用这种常规去理解《岳阳楼记》这篇独具风格的作品,有的以为是写景文,有的以为是纪事文,有的以为是即景抒情之作。如《后山诗话》中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以为奇。”其实这篇作品并不是写景文。过去分析《岳阳楼记》的特色,多以为是情景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