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基督教文学主要通过融通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和基督教文化精神,于耶稣之死和自然律动两个向度来探寻死亡与生命的辩证关系。用"爱"超越死亡,"爱"是生命的牵引力。这种神性写作在当下是一种有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学的神性书写,中国基督教文学始终把对人的存在的终极性追问和个体生命的形而上体验作为话语言说的重要内容。它在人与神的对话之中,发出了对性爱、死亡、自然的永恒之问。这对于中国文学的人学表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存在于 192 3年 - 194 9年间的无产阶级文学 ,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是在工农革命运动、战争、区域性文化、非无产阶级文学、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等因素构成的生存境遇里发生发展的。探讨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这一生存境遇 ,对于认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本质、规律、特征和评价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仅是“罪感”文化,更是“爱感”文化,它的“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助于提供一种接近于文学本质的“博爱现实主义”;基督教文化是“普世”性文化,它的“普世观”有助于提供一种走出中西对峙模式、实现文化融合的依据和思路;基督教文化对弥漫全球的“后现代”思潮作出了神学回应,力倡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提供一种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新向度;基督教文化不是律法性的“审判”文化而是恩典性的“赦罪”文化,它的宽恕与宽容有利于提供一种切实促进文学繁荣发展的宽容性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亚洲.正面临着一种"新生存困境".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早年因自然根源造成的贫穷、饥饿和疾病,转变成了今天因为发达和追求发达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印尼大海啸、缅甸大风灾、中国的四川大地震等,都是这种"新生存困境"的展示.它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和改变我们亚洲的文学现状,却直接改变着我们整个亚洲的生存现实.而这种生存现实无疑会走进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个来自中国中原地区最偏僻的乡村的写作者,我时家乡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而写作无疑是这种情感焦虑的结果.面对"新生存困境",我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和灵魂,去关注那些被掩埋在黄土之下永远无语的亡灵,去聆听他们向这个世界发出的最悠长和最揪心的疑问与感叹.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联姻,一方面是它需要文学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真理”,另一方面是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宗教意义,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7.
注重各地域文化的发掘 ,寻找各种族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以此展现中国文学独有的审美观照方式 ,亦是张扬民族本土化文学的一条可行之路。同时 ,中国文学既要思索全球化文学可能的共有审美价值尺度———如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用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来说 ,就是“文学就其根本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 ,“文学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普遍关照” ,继续从事未完成的“全球性”文化启蒙和在这种语境中对中国独有传统的创造性认同 ,这要求既师法西方经验更要在西方面前重塑“中国” ,以便在“全球性”文化语境中确立中国文化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道德教育面临着生存困境,主要体现为道德教育的地位边缘化和本性的失落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生存困境的出现在于道德信念的危机、教育的功利化以及道德教育自身的沉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现代道德教育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需要社会、教育和自身因素的共同努力,尤其要强调外部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莫言荣获诺奖凸显出中国文学外译的乏力;凸显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困境:译入过多译出过少,现当代文学比例偏低,中国文学外译到底由谁来承担.应提高翻译报酬重视文学翻译学术价值,加大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力度,采用“中国人为主,汉学家为辅”的译者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西方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论,相应的本体论也由传统的形而上学性质转向了生存本体论,这使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与阐释.同样,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也发生了类似的转变,鲜明地表现在文学的祛魅与回归和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转变相似.这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觉看待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即生存本体论角度.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和文学,都属于人类意识形态文化的范畴,二者都是人精神领域发展到强盛时期的产物.欧洲中世纪神学宗教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具有了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再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的强大能力.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出现,则表明人类具有了通过自己的大脑用形象和情感再造一个物象世界的能力.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说,中世纪的西方文学的观念和基督教的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基督教的思维结构与文学的思维结构、基督教目的与文学的目的以及基督教对文学的内在艺术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认为基督教进入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和形式上的重要资源。现代作家借鉴了基督教思想和《圣经》的文学价值 ,并创造性地加以文学表现和转化 ,从而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独特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章还进一步比较性地探讨了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 ,同中国传统文学与佛禅和道家 ,西方文学与基督教联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问题。由此提出建立中国文学的现实性与终极性 ,民族性与人类性价值相互统一的美学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当代中国 ,虽然文学的影响力并未下降到如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无可挽回的地步 ,但就雅文学本身而言 ,确实面临很大的困境。本文分析造成雅文学发展困难的内外因素 ,在深入讨论雅文学的“劲敌”即俗文学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雅文学可能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全球化的文学时代就是文学翻译的时代,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愈来愈加重要。然而,当今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面临着许多困境,诸如对世界文学的认识、世界文学的评判标准的差别以及文学翻译原则等,不利于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15.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6.
黑人种族在美洲大地上的发展延续始终弥漫着悲剧性,因而悲剧意识深深根植于族人心中,所以无数以黑人命运为中心的文学作品都以描绘黑人悲剧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探讨种族生存困境。生存困境的多方位展示更是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兰斯顿.休斯在作品中所着力注重的。结合休斯小说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境遇,分析种族生存困境主题在其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透过政治、经济的表层,可以发现,潜在于西方文学中的一股巨大的暗流就是基督教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基督教观念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来观照西方文学,认为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里,伴随着都市文明缺点的日益显豁,自然与人性受到严重异化,人的完整性被无情割裂,回归自然乐园与回归本真人性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图通过对自然的神性解释,从神意之美中寻觅终极的源泉,架起了重返自然乐园和复归本真人性的诗意桥梁.这种神性书写暗合了世界艺术潮流的脉动,提供了某种具有未来意义的现代化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其实质就是一部人类生存困境的突围史。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 ,人类曾先后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四方突围 ,但却依然没有走出困境。改变传统的单一方向的突围模式 ,在人类生存的“元点”向四面敞开而不坚执于其中的某一面 ,或许是人类在无路可走的时代走出困境的一种可能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最早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并称“二希”,是西方文化的两大书面源头,二者相辅相成,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基督教对欧洲十九世纪初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