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光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从氐羌族系南迁看云南海贝文化刘光曙海贝是海洋中一种生物的外壳,云南不产贝,海贝是从外地输入进来的。笔者在《论云南早期海贝的来源》一文中提出,云南早期海贝不是从印度方向来的,而是从东南沿海、越南方向来的论点①。后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云南海贝文化的兴... 相似文献
2.
田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2):67-69,78
由于受地理环境、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以马王堆为代表的汉代初期审美文化,形成了具有浪漫诡异的地域特色的审美趣味。同时,又熔铸中原文化和南方各种文化,具有多元化的艺术特征,体现了汉代初期审美文化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出土文物反映有汉一代北京地区的百戏艺术活动获得普遍发展。究其原因,与当时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密集出现以及悠久的历史有关,这些都为汉代北京地区的百戏艺术发展奠定了物质、艺术和观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玉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
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初起始祖熊绎,封地丹阳(今湖北秭归,一说是巴东),历七代至熊通(第八世),不断向南扩充领土,逐渐成为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为适应其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公元前689年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现有遗址可考察)。公元前652年,楚与晋会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楚败,但楚并不服输,随后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左传》宣公十二年);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94-101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属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珍贵文物,既有中原的丝绸与生活器具,更有来自中亚和西亚等地的丝绸、奢侈品等物。这与吐谷浑人在羌中道或青海道交通网络路线上的活跃密不可分。因青海道的存在,使古代青海地区活跃性地纳入了国际化交流的行列。由此,青海地区肩负了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政治上联络塞北与江南的历史重任,同时起到了佛教文化的接受与再传播的作用,故其地位绝不亚于河西走廊,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7.
赵海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41-43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8.
李明喜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109-110
语言反映文化。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它集中体现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从英汉习语来源来探讨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英汉民族文化的内涵,正确理解和运用英汉习语。 相似文献
9.
从姓氏来源看中英文化心理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正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143-144
从中英姓氏的来源及其主要类型可知中英文化心理共同点是有强烈的宗族观念;不同之处是中国人重祖先、重皇权,英国人重个性、尚自然。 相似文献
10.
杨绪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7-21
本文试图通过<金瓶梅>的素材来源考察它的成书.通过比较内容和文字的差异,笔者认为<百家公案>并非<金瓶梅>的直接来源,而词话本和崇祯本确为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9,(1)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一般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亦是如此。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商周之前,作为原始的古代通道——褒斜道即为人类所利用。一九八○年在汉中地区南郑县梁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石器,经学者研究认定,与我省兰田及山西的匼河,丁村等地的旧石器在造型和制作两个方面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把“梁山旧石器可划属于华北‘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尖状器 相似文献
12.
骆越是我国南方古代的一个民族。它发源何处?分布多广?是现在哪个民族的先民?历来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拟从考古材料及民俗学材料探骆越源流及其分布。一、屈肢蹲葬的主人是骆越的先民“民族的形成,一般自部族出现开始……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可以朔到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13.
舒向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五溪[1]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民族文化十分丰富,特别是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图腾崇拜习俗尤具特色。广为流传的盘瓠神话就发生在五溪地区。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五溪地区相继发掘了一批古遗址、古墓葬,出土了一大批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遗物,尤其是出土的那些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似鸟非鸟的花纹、图案、雕刻器和一些造型逼真的动物塑像,格外引人注意。石兴邦先生在《半坡氏族社会》一书中指出:“根据民族志的资料,大约有80%以上的陶器上的动物图像是氏族信仰的图腾标志”。五溪地区出土的这批动物纹饰、图案、雕刻器和动物塑… 相似文献
14.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6,(3)
一九七八年,勉县老道寺清理发掘出一批古墓葬,其中四号墓属于三国时期的夫妻合葬。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六十余件。①其中的陶陂池、水塘、冬水田模型以及持锸农俑等文物,是直接反映当时农田水利设施和生产状况的实物资料,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15.
云南彝族的图腾崇拜、建筑、植物等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彝族园林在表现主题、地形特征、园林形态、建筑形式、庭院布局、装饰装修、小品、植物等方面体现了彝族追求与自然协调统一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云南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地区,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发生灾害或许不可避免。灾前及时撤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关键在于灾前科学预测,准确及时预报。为此,地方政府必须认识危机缓解在危机管理循环中的特有地位,重视危机缓解在公共危机中的可行性,重视研究制定具体的危机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35-140
云南是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世居有26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纷繁多彩,更是一个文化富矿,潜藏了巨大经济价值。从1996年开始,云南省开始探索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可能性,经过20年的摸索,云南省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挤身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大省,并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云南省走过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之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对铜鼓的起源问题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学者戈露波(V·GcLoubew)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史前学会议上提出了铜鼓起源于东京南部和越南北部的观点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我国考古学、民族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铜鼓的起源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观点:铜鼓起源于荆楚民族;铜鼓的创造者为古代印度尼西安人,即居住于杨子江中游的“濮越”人;铜鼓的创造者是云南的“濮人”;铜鼓是云南的“百越”人创 相似文献
19.
孙秋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海南黎族的来源问题曾是学术界长期探讨、争论而又一直未有定论的问题。综观建国前后学术界的见解,对海南黎族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古越族说和南洋古代民族说。笔者以人类学的观点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海南黎族的来源既非纯由古越族发展而来,亦非由南洋古代民族迁徙而来,而是由海南岛上的远古土著居民为主体,兼融古代骆越人、南越人、壮人和汉人等民族成员的成份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朱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马克思本人十分重视实践思想,在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把“感性活动”即实践作为区别自己的哲学同以往旧哲学的关键。“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同其它思想一样,马克思的实践观也有一个对以往旧哲学的批判继承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正确理解“实践”范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理论界研究实践的文章不少,但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似乎不多见。因此,本文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