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自1911年11月光复至“二次革命”失败,前后两年期间,曾先后年铸发行闽省军务公债票以及中华福建银号台伏票、中华福建银号银元票、福建都督府造中华元宝银角、福建银币厂造中华元宝银角、福建通宝铜钱、福建铜币厂造中华元宝铜元等货币,对于缓解闽省财政困难,维持金融秩序,巩固新生革命政权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了。条约规定中国偿付四亿五千万两的巨额赔款,分三十九年迈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余万两,平均每年要负担二千五百万两;此外还有所谓地方赔款,这是由清朝地方官吏与教堂教士议定“赔偿”教堂与教民的,总数亦有二千万两以上。在河南省,每年要摊派赔款九十万两,地方教案赔款全省总数虽无从考查,但仅泌阳一县卽达二万六千两,而教案在河南几遍于全省,佔计亦在三十万上下。1902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囘銮”,又给河南人民带来意外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试论辛亥革命前河南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矿山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也逐步推向高潮。其中,河南人民反对英国福公司的斗争,是一场有广泛社会阶层参加的规模较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斗争和全国各地收回利权运动相呼应,推动着辛亥革命的到来。本文拟对这场斗争作一考察,从一个侧面透视辛亥革命前的河南社会。  相似文献   

4.
古申国《国语·周语》曰:“齐、许、申,吕由大姜。”《左传》庄公12年曰:“夫姜,太岳之后也。”《史记·齐世家》曰:“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复之际,封于吕,或于申,姓姜氐。”其说申、吕始封甚早,殊不可信。因虞夏之时国家形态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分封之事是不可实现的。可是,据《国语·周语》韦昭往曰:“申、吕四岳之后,商周之世或封于申”。此说可信。申、吕封地应在何地?目前尚有争议;一说在南阳,一说在信阳。笔者认为对周初中国封地的认识,其实质是关系到周初政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为实现河南独立做了不懈的努力,如武装暴动,从外省组织军队入豫,争取清吏反正等。但从军队数量、训练程度、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考量,独立力量均处于劣势,袁世凯掌权即是革命成功的简单认识、革命党人自身发展不足、起义诸军的内部矛盾及独特的地形因素,使得河南独立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提要]在《大唐西域记》卷七中,玄奘记载了一个“烈士传说”。对于这个故事宗教背景的解读,目前有不同意见,“宗教背景不清楚”和“道教背景”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两种。实际上,该故事在形式上采用了典型的框架结构,外壳故事的宗教背景是印度密教,而非道教;内核故事则是一个佛教故事。厘清该故事的宗教背景,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唐西域记》的价值,考辨七世纪前后中印宗教文化交流的状况,止息相关争论,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     
史鉴 《老友》2011,(12):13-14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都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群众自发斗争席卷全  相似文献   

9.
董毓华烈士     
一·二九运动前后,董疏华(王仲华)在北京中国大学学习、战斗。图为该校大门。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国民党反劝军警包围北京中国大学时,董 颠华翻墙脱险处。董颠华脱险后在北京劈柴胡同养伤。图为北京劈柒胡同。图为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里的董颠华烈士墓。董毓华烈士  相似文献   

10.
烈士吴斌颂     
岳乐安 《中华魂》2012,(19):63-63
杭州长运公司大巴司机吴斌在飞铁破窗而入,击中腹部,骨断肝裂的危急时刻顽强拼搏,将车稳稳地停靠于路旁,车上24名乘客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1.
豫籍留日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社会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河南境内最早觉醒的知识分子阶层。清末民初时期,豫籍留日学生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河南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限制,留日学生主导的河南辛亥革命并未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但其付出与努力仍值得今人学习与肯定。  相似文献   

12.
江涛烈士传     
在山西敌后抗战史上,有一位杰出的青年女战士,她就是我党的优秀党员,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坚强干部——江涛同志。四十二年前,江涛同志在国民党蒋介石、阎锡山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发愤读书江涛同志原名姜淑贞,参加革命后改名江涛,意思是自己要象汹涌的大江怒涛,洗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浊水,换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新世界。她于一九一五年农历二月初四生于吉林省长白山麓延吉县朝阳川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祖籍山东济南府。清末民初年  相似文献   

13.
张秋人(1898—1927),浙江诸暨人。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杰出的宣传鼓动家,先后在上海、衡阳、宁波、绍兴、芜湖、广州、武汉、杭州等地从事广泛的革命活动。一九二七年九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时不幸被捕,翌年二月壮烈牺牲于浙江陆军监狱。  相似文献   

14.
家世与童年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一八九五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生在湖北省黄岡县,宅楼村。陈宅楼是回龙山下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小村庄,村内有七、八十户人家,大都姓陈,村中央矗立着一座祭祀祖先的三层小楼,村名由此而来。潭秋的祖先陈畴,字寿田,为清乙亥湖北乡试第六名举人,一生教书,有水田三、四十亩,为小康之家。父亲陈厚怙,字子胆,号受之,一生采田躬耕,克勤克俭。母亲龚莲馨,一直操持家务。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长兄伯棠,次兄防武,三兄春林,四兄福堂,五兄树三,六兄伟如,八弟荫林,姐兰生,妹蒲生。尽管潭秋的父母勤俭持家,  相似文献   

15.
梁柏台烈士(一八九九年——一九三五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之一。曾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历任内务部部长,司法人民委员等职,在我党历史上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党史征集委员会已将梁柏台烈士列为我省重要党史人物和著名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16.
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座落于辽宁省锦州市铁道北的一块高地上,在锦州烈士陵园北院,是陵园的主体建筑。远远望去,一尊庄严、威武的解放军战士的全身铜像挺立于绿丛种之中,那横扫千钧、势不可挡,誓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反映了这座纪念塔的鲜明主题。纪念塔于一九五六年一月奠基,一九五七年十月落成。塔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八年,蒋军嫡系罗广文部一一一军在山东被我第三野战军歼灭,仅存一个番号。罗广文奉命回川重新组建。川西党组织派遣张学云、韩秉炀、周一生等同志打入该军一一一师三三二团三营七连,掌握连队,准备策反。党内职务,韩秉炀任支部书记,周一生任组织委员,张学云任宣传委员;军事职务,张学云是连长,韩、周二人不谙军事,任副班长。 张学云率领这个连队的骨干于六月开到重庆后,奉命去川南接收新兵。九月,他们经过永川时,韩秉炀回成都汇报工作,川西党组织留下了他,要原是川东地下党成员的周一生与川东党取得联系,策反工作转由川东党领导。十月初,川东临委指派我和龚安国、张斌两同志到学云连队。我当了班长,龚是卫生兵,张是列兵。党内职务,我接替韩秉炀任支部书记,张学云、周一生原来的职务不变。当  相似文献   

18.
李鸣珂烈士,四川南部县人,一九○○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一九二五年鸣珂同志到黄埔军校学习,结业后被分到叶挺同志领导的北伐军二十四师工作,担任过中队长的职务,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鸣珂同志任南昌起义部队总指挥部警卫营营长,随同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到广东重建命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秋,李鸣珂同志回到上海,在中央特务委员会(即中央特科)工作.一九二八年夏,中央委派鸣珂同志任四川省委委员兼省军委书记.一九三○年四月,在敌人的刑场上英勇就义.终年三十岁.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三烈士赞     
龟山苍苍,江水泱泱,烈士一死满清亡,掷好头颅报轩皇,精神栩栩下大荒,功名赫赫披武昌。呜呼三烈士兮汉族之光!永享俎豆于千秋兮,与江山而俱长。  相似文献   

20.
柴桑考辨     
柴桑是个古老的地名 ,又是九江地方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划 ,多位历史名人曾在这里活动过 ,史书留下明确的记载。关于它的城址座落地 ,还存在不同的说法 ,本人曾于 1996年在《九江师专学报》发表《柴桑故址考》一文 ,现对尚未澄清的事实再作补辨如下。一、柴桑县得名于柴桑山说辨疑柴桑山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一书中。“中山经”云 :“又南行九十里 ,曰柴桑之山 ,其上多银 ,其下多碧 ,多氵今石赭 ,其木多柳芑楮桑 ,其兽多麇鹿 ;多白蛇飞蛇。”该书在“柴桑山”下有东晋郭璞小字注 :“今在浔阳柴桑县南 ,其庐山相连也。” (据清乾隆毕沅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