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沉默权与我国的侦查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特有的权利,近年来我国对沉默权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使我们加深了对沉默权制度的认识。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应确立有限制的沉默权规则。针对沉默权制度与我国现行侦查制度存在的冲突,我们应当对现有的侦查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以利于沉默权的实施,加强并完善我国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沉默权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人类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沉默权的确立是司法走向文明的一种标志。沉默权制度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振宇 《理论界》2009,(1):93-94
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否,体现着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的民主化程度以及对实体与程序正当、惩罚与保障人权等相关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本文从沉默权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探索和分析,阐明在我国确立沉默权是完善法治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是对司法改革乃至法治社会进程的巨大推选.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自然权利,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延伸。西方大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采取了沉默权制度,中国目前尚未有关于沉默权的明确规定。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立法确立沉默权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一项自然权利 ,是一项人权 ,是一项实施无罪推定的权利。沉默权在我国有三种争议 ,有的认为应引入 ,有的反对引入 ,有的认为对此既要引入 ,又要加以限制。笔者提出在我国应确立沉默权 ,并对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再次面临修改,沉默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沉默权的含义、两大法系有关沉默权的立法差异、我国确立沉默权的观点及其利弊以及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建立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沉默权制度之现代化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问题在当代中国已不再沉默 ,但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却面临着种种难题 ,主要表现为 :法治运动的理念先导与实践滞后 ,诉讼模式的传统影响与现代转型 ,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确立沉默权制度步履蹒跚。我们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并努力营造主客观条件解决之  相似文献   

8.
胡斌  陈卫 《南方论刊》2007,(12):42-44
对于沉默权问题的争论,本质在于对刑事诉讼模式的理解和选择。就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法律尚未确立沉默权制度,并且也不适宜立即引进和确立沉默权制度;由此,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联系到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比较安全和自由的价值取向,我国更应该选择构建安全优先的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问题在当代中国已不再沉默,但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却面临着种种难题,主要表现为法治运动的理念先导与实践滞后,诉讼模式的传统影响与现代转型,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与规则设计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刑事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确立沉默权制度步履蹒珊.我们对此应当充分认识并努力营造主客观条件解决之.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是当今理论上正热烈探讨的一个问题,对于在我国应否建立沉默权制度,学者们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沉默权含义的阐释、沉默权与零口供规则之本质区别以及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诉讼价值和笔者对于我国制定沉默权制度的几点思考,来谈谈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沉默权制度,并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我国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对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持肯定态度.我国应当在法律中明确地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刑事证据法中设立沉默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芳 《社会科学家》2006,(4):111-112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与讨论。而确立沉默权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杜绝刑讯逼供,有助于证据的认定,并且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实施控辩式庭审模式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沉默权还应加以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公正的最低标准之一,而如实回答依然存立于我国.沉默权距离我们有多远?从如实回答到沉默权是一个文化演进的过程.文化在迈向自由的同时,亦应该是沉默权确立之日.  相似文献   

14.
张小松 《天府新论》2005,(Z1):180-182
反对自我归罪是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由该项原则所衍生出来的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权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维护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不承认沉默权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法制的人文关怀不足在刑事程序方面的具体体现.法制文明的进步和国际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立法确立沉默权.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及诉讼制度的变革,人们更多地谈及到沉默权.那么,什么是沉默权,它包括哪些内容,它与司法公正有什么联系?本文试从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沉默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沉默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层面来说,沉默权制度既有积极价值,也有其消极意义.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沉默权制度的价值便有不同的显现.在英美等国家中,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使得其积极意义彰显,消极意义得以限制,从而产生了利大于弊的效果.然而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因而我国刑事司法中不可盲目引进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层面来说,沉默权制度既有积极价值,也有其消极意义。不同的社会条件下 ,沉默权制度的价值便有不同的显现。在英美等国家中,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使得其积极 意义彰显,消极意义得以限制,从而产生了利大于弊的效果。然而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其赖以 生存的社会条件,因而我国刑事司法中不可盲目引进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沉默权与刑讯逼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对控制刑讯逼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刑讯逼供并不是沉默权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所在。各国对沉默权的适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 ,已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着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沉默权 ,但沉默权并不是治疗刑讯逼供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