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是国际共运史的一个悬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同时发生”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否对立;列宁是否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及评价。“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解读,更关系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深入研究“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提出要创立新法制、严格守法执法、完善法律监督,开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先河,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列宁关于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制监督的论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思想是列宁法制思想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如何规定我们党的工作着重点?这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作深入研究。我以为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必须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一个过程。唯物辩证法是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指南。列宁说:“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  相似文献   

4.
<正>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建设者,不拘泥于经典理论和教条,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找到了一条农民占人口多数、资本主义经济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列宁关于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揭示了“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规律,成为目前仍是小生产者汪洋大海、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商品经济国内市场极为落后的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正如邓小平所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因此,学习研究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一战”期间或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以及列宁始终坚持“同时胜利”论 ,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 ,都没有准确反映列宁的思想。实际上 ,列宁最终也未提出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列宁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 ,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思想 ,对“社会主义”和“社会革命”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短短几年中,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的论证,坚持认为他在1918年提出、在1921年之后得到丰富发展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途径,并把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俄国叫“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六十年后,邓小平以实践唯物主义作指导,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两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俄、中这样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说”,斯大林捍卫了列宁这一学说,并系统发展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一国胜利说”是列宁的功绩;“一国建成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本质作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 ,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在总结经验、反思历史的基础上 ,既立足现实 ,又关照理想 ,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科学的回答 ,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从制度安排、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合理的维度和现实的空间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实现了契合。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谈得较少。列宁是第一个领导社会主义实践的革命领袖,他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但是,列宁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作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斯大林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明确提出要严格区分“结合外部的矛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列宁刑法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列宁“不废除死刑”的思想,创造了社会主义刑法的“死缓”制度;二是坚持列宁“对罪犯实行强制劳动”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动改造罪犯的刑事政策和实践措施;三是在治党方面,坚持和完善了列宁“从重惩处党员干部犯罪”的刑事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11.
再认识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什么是再认识?它是人们主观任意杜撰的还是有其客观根据的呢?从理论上弄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搞好“四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作了精辟的阐述,有待我们认真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社会主义运动中几次思想大解放作了历史回顾,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了具体论述。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启示作了理论总结,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虽然列宁和邓小平所处年代不同,但他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都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本文从五个角度对列宁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邓小平理论对列宁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即认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给予科学的回答;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作了正确的战略选择;在世界风云变幻,特别是苏东剧变的形势下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提出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问题。从十月革命至今,这一问题就像一把悬挂在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列宁回应了这一挑战,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夺取政权、保存政权,在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文化基础的理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当今马克思主义者回答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历史合理性问题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造就一支新型的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执政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导师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探索了社会主义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课题,总结了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某些带有规律性的实践经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公仆”的思想.在我们致力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的今天,学习和研究列宁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列宁到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 ,直至形成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模式。苏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 ,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艰难过程中,经历了四大理论观点的变化:社会革命理论从“共同胜利”到“一国胜利”;过渡时期学说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设道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政治建设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他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理论与实践、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和邓小平在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曾经问一位工人:“列宁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工人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朴素。象真理一样朴素。”这位工人把革命导师列宁的品质特点概括得何等形象啊!列宁的崇高品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自我修养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