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部属顶撞上级,是领导工作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一个正常现象。对部属的顶撞处理得当,会对领导形象的树立、上下关系的改善、单位工作的改进起好作用。所以,如何把部属顶撞的事情处理好,应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2.
现实工作中,“领导很累”似乎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无论是行政管理干部,还是企业管理干部,无论是资深的老领导,还是新提拔的年轻领导,大多有这种感受,特别是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在经济转型期间总感到“事难办”、“人难管”、“问题难解决”、“任务难落实”、“关系难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3.
王金家 《领导广角》2001,(10):49-49
办室主任是“帘里官”,是名正言顺的领导决策幕僚,为领导决策谏言,是办公室主任的重要职责,是为领导提供高质量政务服务的具体体现。然而,要保证自己的谏言被领导采纳,进谏须讲究艺术和方法。或委婉表意,或直言陈之,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做到不仅敢谏,而且善谏。  相似文献   

4.
(一)高校加强“三进”工作的领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性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  相似文献   

5.
和仁 《领导文萃》2007,(4):57-58
在一个公司里,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安分守己的人”,剩下的其中一大半是“谨小慎微的人”,最少的当然是“干事的人”。这三种人是公司的组成部分,他们互相制约,互相均衡,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解华 《当代秘书》2003,(8):28-29
人之天性都不愿意听到批评,领导者亦然。领导者不是圣人,不可能时时处处都比下级高明,在工作中也难免出现失误和错误。作为一个下属,对领导者的失误和错误不能坐而视之,应及时用适当的方法提出来。向领导者进谏,既关系到你的  相似文献   

7.
许多时候、许多场合,作为领导并不一定需要宏篇大论。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让部属听从指挥,努力工作领导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人的感情上的细节,就会产生惊人效果。关于小细节问题拿破仑有一个小窍门儿:他总是努力地记  相似文献   

8.
在机关说话     
孟宪利 《领导文萃》2008,(11):78-80
“说”在机关,永远不会是信口开河。总的原则是,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是你最应该说也必须说的。超越职责范围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除了消耗体力、引火烧身之外,对于我们的发展并无实质意义。而且凡是习惯议论长短的人,最终会被领导在潜意识里认为“能力有限”——这是一条真理。但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必须搞懂搞清楚,有思路、有观点、有办法,特别要有独特的见解,随时能够“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9.
有句流行语叫做“领导也是人”,大凡领导犯了酒戒,犯了色戒,犯了财戒,犯了乱表态、乱发议论的气戒……要言之,若犯了错误,就搬出这话来,似乎这么一说,也就法无可宥,情有可原了。这就让人疑惑,犯了错误的领导是人,不犯错误的领导就是神了吗?由元人明的文人宋濂,在老朱身边干了19年,几乎没犯错误,后来虽有小波折,但算得上是善终了。在老朱身边工作,能够二十年如一日地好好活着的,有几?百十开国功臣,活到自然死的,只有一二人。这个宋濂,万花凋谢他独妍,何也?  相似文献   

10.
与夜有关 《决策》2011,(12):90-90
前些天,跟县委书记汇报,讲到省里某厅长是我们乡的人,过了国庆想去汇报工作,不过因为一些事,心里没把握,得向书记说说。  相似文献   

11.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每个人应当力求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用母亲教会的语言说话。请相信,母亲教会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是照本宣科地念讲稿,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母亲教会的语言”讲话。  相似文献   

12.
“宽宏大度”一词也作“宽宏大量”,本义是人的心胸气量大,形容人的心胸开阔,度量很大。一些成功的领导者因为肚量宏大,能容忍下各种逆耳之言,在实施领导活动中能服众,达到预期目的。有些领导因为不具备宽宏大度品格,心胸狭小致使正确的意见难以实现。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宽宏大度的品格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黎明 《领导文萃》2007,(7):36-38
中国绝大多数人想当官,这是当下我们社会的“就业意向”。近日由官方组织的一次大型调查,给这个直觉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该报告说“愿意做工人的人仅有1%”。依我之见,如果进一步细致调查进行技术矫正,极可能愿当“领导阶级”的人连1%都没有.  相似文献   

14.
脾气     
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关于脾气的文字,十分精彩有趣,现摘抄如下: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以本事将人分高下,早已有之,但从脾气维度来品评人物,则真是别出心裁,足见脾气与人的雅俗高下颇有关系。我的经验略有不同。大本事的人,确实常常都是一些心性修养到家的高人,心胸海样宽,能容天下事,也就无从谈脾气。无本事的人,常常也没脾气。既无本事,也就多自贱自弃,畏天敬命,忍气吞声,即使生气,一般也不敢对别人撒,只管生自己的气。麻烦的就是有点小本事的人,常常有大脾气。这类人习惯于高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决策》2010,(4):102-102
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当官的感兴趣。公侯伯子男,一到七品官,那么令人神往,又那么令人生厌。很多人怕官,很多人又想当官。人们不想与当官的打交道,却又不得不与当官的打交道。领导不是神,领导也是人,但有时候可神了!  相似文献   

16.
领导越轨行为与人的其它行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而是取决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或因素。勒温指出:“人们可以说行为以及行为的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环境的状况,即B=f(P,E)。在这个公式中,个体P以及他所处的环境E必须被看成是两个彼此互相依赖的变量。  相似文献   

17.
管仲在齐桓公要拜其为相时坚辞不就,再请,管仲说,要我为相可以,但要用五个人:谦恭有礼,进退有度,辩辞刚柔,我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外交官);垦田辟土,尽地之利,聚集粮粟,我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练军强兵,让三军之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执法严明,不杀无辜,不诬无罪,我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敢于直谏,不怕杀头,不怕丢  相似文献   

18.
艾浪滔 《经理人》2004,(4):94-95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上任伊始,通常都会拿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以展现能力和决心。但这三把火是“三昧真火”还是“星星之火”,不同领导管理能力的人燃烧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文山会海”曾经被形容是一种痼疾,它消磨人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大量的公共钱财,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文山会海”,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有的改革也确实收到成效。但是,由于旧的思维方式作崇和科学会议机制的欠缺,无的放矢、效率低下、内容苍白、误时误事的会议还大量存在,有的甚至成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召开会议是为了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布置任务或者接受监督,是一项普遍使用的工作方式。有的会议虽然很有必要,但是从提高效率、节省经费的角度看也是可以化繁为简,变长为短的。当前尤其需要坚决改革的是那些大而空的会议、浪费惊人的会议。  相似文献   

20.
许文 《决策与信息》2011,(8):246-247
领导用人的艺术是领导学长青的话题,也是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领导干部领导力的体现之一。如何识别人才辨别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是领导用人的关键,本文从选才用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领导实际工作中体现的用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