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个战役中,傅作义将军在我党的政治争取下,毅然率部起义,使得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获得彻底胜利,从而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加速了蒋家王朝的崩溃。傅作义将军的起义,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过程,早日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蒋介石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在整个决战过程中,毛主席高瞻远瞩,全局在胸,不单紧紧抓住战略决战时机,同时也准确地选择了平津战役作战时机,及时制定了《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牢牢把握着整个战役主动权,使战役各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引战役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然而,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贯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同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激烈斗争。一向以“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自居  相似文献   

3.
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朱德对解放战争的宏观指导为三大战役全面铺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式。他还立足于全国战场,从战略战术方面对三大战役的进程作了全面预示。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解放全国的进程,朱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1948年晋中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开始对太原形成合围。山西大学及省内的一些中学的学生来到北平求学。入秋,解放军重兵包围平津,国民党统治集团惶惶不可终日。中国民主青年联盟的范兴源、李步仁几位同志在经过中共地下组织的认可后,秘密组织在北平的山西青年支援解放太原的工作,并开始了摸底活动。  相似文献   

5.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至11月2日胜利结束。此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并为解放平津.华北及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前提。本文试对这一重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纪念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锦州全部落成开馆。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其特点是将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解放北平的过程中,与傅作义集团的主要战场是在天津、张家口和北平郊区.其中平郊战争歼灭了数量众多的国民党军队,同时也使得北平周围的解放区连成一片,给困守北平城的傅作义以巨大的压力,从而为"北平方式"--北平和平解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北平和平解放能够得以实现,平郊战场的战争及其胜利无疑具有奠基石般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不但是革命老区,还是我党我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地。辽宁的解放对东北乃至全中国的解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宁在解放战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辽宁人民在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艰苦卓绝、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纪念辽宁解放六十周年,总结辽宁解放历史的规律性,增强辽宁人的自豪感和创业守成的历史责任感,对今天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夫 《老友》2005,(11)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都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这一战役,人民解放军歼敌47万,东北全境解放,平津和华北甚至整个长江以北,都成了解放大军锋芒所慑之处。国民党反动政府内部一片慌乱,一些人已成惊弓之鸟,一些人也在打算自己的"退路"。此役之后的第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光辉的历史上,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进攻,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始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战略反攻;继而在南线实行外线的战略进攻和在北线实行内线的战略反攻;中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最后在渡江战役后,向华南、西南、西北之敌实施战略追击,全歼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完成了全国(除台湾省外)的解放.前后两年多,共举行了八十六次重要战役,占解放战争全部战役的百分之六十四,歼敌六百九十万人,占解放战争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六.交战规模之巨大,作战地区之辽阔,歼敌数量之众多,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相似文献   

10.
在太原解放50周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赴京看望了当年我军太原情报总站(番号909)站长、总参离休干部张常仅同志。 谈到解放太原的情报斗争,张老很自然地就把话题集中到了在太原解放战役中立下卓越功绩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情报工作者赵宗复同志的身上。其实这正好是我这次访问的主题。80年代,我曾参加过赵宗复  相似文献   

11.
平津战役     
李伽 《源流》2010,(21)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与辽沈、平津战役相比,淮海战役是我军在战场上总兵力少于敌军、武器和装备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军获胜的关键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适时、正确地制定了淮海战役的战略方针,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的淮海总前委,在战役的组织指挥方面坚决贯彻并实施了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并根据“敌变我变”的原则,以卓越的战争艺术,出色地导演了这场伟大的战役。  相似文献   

13.
马广志 《老友》2010,(1):13-13
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罗荣桓率兵入关。中央命令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共同指挥平津战役。此时我军已处于优势地位,而且军队的士气正处在最旺盛的时期,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大仗了。  相似文献   

14.
<正>1947年8月,刘邓大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沿途堵截,跃进到战略上敌人最敏感的大别山区。在历时7月的艰苦斗争中,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并与陈粟大军、陈谢兵团互相配合,机动作战,纵横驰骋,扫荡中原,取得了“歼敌十九万人,解放县城一百余座,在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原根据地”的重大胜利。我们认真总结一下这一阶段我党我军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扬长避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民党的治安军即将砍下他的脑袋时,八路军前来营救。枪声大作中,机灵的王占山成功逃脱敌人的魔掌。从此,"报党恩"就成了 17岁少年王占山一生的执著追求。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员王占山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广、抗美援朝、边境作战等战役战斗,负伤38处;他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匡正家风、严于律己,从不向组织伸手,从不让家人搞特殊化;他宁当"穷司令",过"抠"生活,也要想方设法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在建党百年之际,这位铁心跟党走了 74载的老军人获得"七一勋章"。  相似文献   

16.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这是传统的看法。笔者认为,济南战役是战略决战的序幕,但是,序幕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开始于济南战役。这可以从粟裕的一席话中得到启示。 淮海战役是敌我南线决战,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战役中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战役。当有人请粟裕谈谈他建议中央军委举行淮海战役时的考虑,粟裕说:“谈这个问题要从豫东战役谈起。”他是发动淮海战役的最初建议者、淮海战役总前委五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中,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规定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以后,又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以及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我党我军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坚决而又灵活地贯彻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1940年,新四军为完成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所进行的统战工作和黄桥战役,便是颇具特色的事例。本文拟结合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谈谈贯彻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特别是争取中间势力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口之战是抗日战争中继卢沟桥事变、平津沦陷后的第一个战役.战役中,以国民党将领汤恩伯为首的国民党军队英勇抵抗侵华日军,在付出惨重伤亡的情况下,最后造成日军伤亡1万5千余人的重大战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相当的影响.但是,客观上由于日军势力明显优于我军,主观上由于国民党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领导作战将领的素质局限等等因素,决定了南口之战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对南口之战的回顾,意在对这段历来为人所忽略的历史作一史实性的梳理,同时也对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在战役中的表现作一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1947年我参军后,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个战役。  相似文献   

20.
成都解放是四川,乃至西南、全国解放的标志性事件。促成成都解放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军事斗争与政治工作的完美结合。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进攻与政治攻势;二是地方党组织的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它们纵横交织交融,发挥着立体作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军事攻势是成都解放的必须前提,多方强大政治攻势是成都解放的必要条件;地方党组织的工作是人民解放军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必要补充。人民解放军与地方党组织共同努力,双方把军事斗争与政治工作完美融合,充分说明在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的历史大势面前,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进攻势不可挡,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增强,而其成效也更加显著。由此,成都得以迅速解放、顺利解放、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