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昙曜五窟作为跨文化时代背景下开凿的中国早期佛教石窟,其艺术风格受鲜卑游牧文化、河西文化、中原汉族文化、西域犍陀罗文化的综合影响。昙曜五窟佛教造像之发型样式主要可分为水波纹发、磨光肉髻及丝发三类,是为中国早期官造佛像发式的基本形态。佛像发型样式的“云冈模式”之成形与发展,对诸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古代各地石窟佛教造像的发型样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麻”考     
“麻”在上古文献中最初指意单一,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据上下文意也可指大麻之籽实、大麻纤维所织之布——麻布。传统文献所言“五谷”、“九谷”,其中之“麻”是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此“大麻”又称汉麻、火麻等,其植株雌雄异株。在古代,其籽实可用以榨油食用,亦可炒熟食用,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经常出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脂麻”即“芝麻”,其在中国种植虽早,但在汉代以后才逐渐普及,文献中最初的“麻”并不指“脂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文类”与“文体”范畴生成了中国古代的文章关于“分类”与“辨体”的思想。前者重点发展了关于文章的“类”的思想,其分类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后者则鲜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类思想的独特品质,“每体自为一类”的文章分类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体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4.
古代发式在性别方面具有明确、清晰、稳定的标识性特点。但是,发式发展到今天,其性别的标识性却呈现出模糊化倾向,它的产生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文章试图从发式文化的古今演变历史、影响性别标识模糊化倾向的因素等方面,论述发式性别标识模糊化倾向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机制,以期对发式自我形象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飞白 《老友》2012,(4):57-57
“待字”与古代人取名字的礼俗有关。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  相似文献   

6.
“八议”制度,是指中国古代刑事审判程序中对八类特殊身份的罪犯报请皇帝或朝廷议决减轻或免予刑罚的制度。文章以“八议”制度为出发点,对“八议”制度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从我国国情深入探讨“八议”制度的现代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礼治”和“德治”两个方面论述了儒家的法律观,并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认为《唐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完成,对中国及东南亚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假发是用人发或丝线、化学纤维等制成的一种不具有生命力的独立发式,同时也可以和有生命力的人发结合来改变发式外观面貌的服饰品,是首服的一种。它的历史渊源流长。文章主要是从假发的渊源、结构、地位的角度表达假发所蕴含的内在形式美和服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作家论(下)樊德三学识论“学识”,与“德才”一样,也是作家创作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条件。“学”,主要指阅读、练习,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积学”。“识”,主要指观察外物,即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玄览”。“学识”论,历来为古代文论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体论中,“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特征性的文章整体;而在西方stylistics中,style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特征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文体”与style尽管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语对应性,但仍然是无法等同的两个异质范畴:从具体层面看是文章整体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从本体层面看有生命整体观与工具(语言)本体观的不同。差异的揭示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