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甘肃境内分布有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汉代为防止匈奴侵扰,沿武威、张掖酒泉北边修筑长城,东接秦长城,西至敦煌乘塞列燧,并设置阳关、玉门关等。东汉时,玉门关或关或闭。两晋之后,玉门关外始渐趋衰败。到隋唐时期,选择新址筑关,仍称玉门关。安史之乱后,河西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陷于吐蕃,又先后被回鹘、西夏、元等政权统治,唐玉门关的边防意义渐失,仅充当驿站税卡而已。到明代长城以河西走廊为轴,同时设立若干卫所屯兵驻守,此时唐玉门关已废弃。玉门关开通后,即成为丝绸之路要道上的重要关隘,并成为中原王朝的国门象征。  相似文献   

2.
历史校园景观风貌是由建(构)筑物、景观环境、空间格局等有形的物质形态与校园历史、传统、活动等无形的人文特征组成,具有历史记录、科学艺术、情感记忆、场所精神等价值.根据在历史校园景观风貌遗存的组成中,各历史时期的校园景观风貌遗存所占比重的相互关系,可将历史校园归纳为"单一风貌主导型"和"多时期风貌杂糅型"两类.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3.
五凉政权统治时期,河西地区的经济与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相对安稳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与支持,河西地区的儒学与教育、文学、艺术等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在此前的基础上发生了大的变化,可谓硕果累累.出现了靖恭堂图赞、勒铭酒泉、曲水诗宴等文学活动,并形成了包容、尊儒、崇学,重视教育的社会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4.
翻阅历史,明朝是长城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也代表了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江西)一带的边民迁徒至内地,同时吸取前朝教训,在对北部边防无力采取全面防御的情况下,将秦汉长城加以修缮利用,并在重要地段修筑关隘、烽、墩、城堡。  相似文献   

5.
研究从古村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出发,引入历史文化景观廊道的概念,提出古村落历史文化景观廊道的构建原则以及景观生态和文化遗存视角的构建方法,从整体空间布局、文化遗存保护、自然景观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重点景区打造五个方面对西藏尼木县吞达村的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构建进行了实践探索,把古村落现存的历史遗存碎片转变成为包容性的连续廊道,为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彭强 《老年人》2014,(5):38-39
正一直想去辰龙关看看。为那场三百多年前的战事,为一睹那"关前谷径盘曲,四周峭壁千仞。关之上丛篁密箐,关之隘仅容匹马"的奇境险况,也为了一首诗。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终于成行了。从怀化沅陵县城出发,沿319国道行驶60来公里就到了一个叫官庄的小镇。官庄往北约4公里外有一处古驿站——界亭驿,辰龙关就位于官庄与界亭驿之间,历史上是中部地区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  相似文献   

7.
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是城市观指导下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体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系列复杂的都市空间问题也相应被激发,尤其体现在都市空间联系断裂、城市公共空间丧失以及历史遗存面临危机等几个层面上.本研究力图从整合交通体系、织补城市断链、补充公共空间及保护历史遗存四个方面,探讨在应对不同都市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地域气候适应性建构的角度分析冀东地区的石木结构住宅,并以长城沿线的兰成沟村为研究对象,借助田野调查、问卷收集、图解分析等方法,分析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演变过程,总结该地区住宅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住宅的演变过程进行解析,提取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被动性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解析引发其演变的内在因素,从室内空间变迁、功能匹配组织、空间路径系统、材料组织建构四个层面对传统石木结构住宅和新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中具有许多气候适应性建构智慧,但这些气候适应性应答设计逐渐消失,极大地弱化了住宅对室内物理环境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姬培栋 《城市》2004,(4):62-63
日前终于得以圆自己多年一梦,沿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进行为期15天的东南亚之旅.兴奋之余"掩卷"静思,其实这些长盛不衰、吸引众多游人趋之若鹜的旅游热点地区,单就业内人士常论及的旅游资源而言,并无太多骄人之处,不仅没有我国的黄山、张家界、武夷山、九寨沟,甚至天津蓟县盘山那般的名山大川;也没有我国的兵马俑、故宫、长城、颐和园,甚至天津蓟县独乐寺那般悠久和辉煌的历史遗存,而且除并不比我国的北戴河、海南亚龙湾、大连、表岛,甚至天津塘沽更出然的泰国芭堤雅海滨外,甚至没有什么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0.
水作为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在屯堡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安顺屯堡聚落水环境与水景观营建的4个主要方面:聚落选址山水相生,主要选址位于河谷坝子与周边山体交接之处,形成"山—水—田—林—村"的整体空间格局;因水兴建重要的屯田安居设施,解决饮用水源、山地稻耕农作以及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凭借河流水体参与防御体系构建,利用山水之势抵御外侵,并人工修筑水渠等方式加强聚落防御性;理水成景,营造稻作农业湿地景观、水口园林景观等特色山地水景观。  相似文献   

11.
张相鹏 《国学学刊》2022,(2):50-57+138-139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分别于1976年、1990年和2005年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其中,1976年和1990年主要是对四坝文化墓葬的发掘,2005年的发掘除了极少量属于四坝文化的墓葬外,其余遗存均属于骟马文化,其绝对年代距今2700~2400年。从骟马文化遗存出土的遗物来看,该地人群的经济活动主要有畜牧业、手工业和小范围的种植业,这对于研究这一时段河西走廊西端人群的经济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来是寻找一座关的,却喜欢上了一座小山村。关叫倒马关,村因关而得名,名曰倒马关村。关自然是有名的,这也是我要来寻它的原因。早就听朋友讲,倒马关与居庸关、紫荆关合为长城“内三关”,它依峭壁,傍深涧,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  相似文献   

13.
红树  阿友 《伴侣(A版)》2016,(10):14-16
为实现少时梦想,他成了第一个徒步走完中国明长城的外国人.因为爱长城,他到长城上捡垃圾并成立“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他用笔追踪长城悠久的历史,出版过关于长城的5本专著.他从亲身经历出发,用详实准确的史实,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长城故事;他用镜头展示长城的雄伟和沧桑,多次举办“长城今昔对比图片展”与“长城文物虚拟展”,并计划将长城课程开进大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各行各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卫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提出: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余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聚落千百年来的文化遗存,它们既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结果,又承载着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研究以秦巴山区的14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分析考证、GIS空间分析和相关数理统计方法,探讨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在时间分布态势上,各地区对于传统文化遗存的重视程度有提升,区域内保留至今的仍以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村落为主,具有多元丰富的民族特色;二、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特征,集中分布在通江县、昭化区、汉滨区、文县和嵩县等地区,形成以四川地区为主要集聚区,其他省份有次级集聚区的"单核集聚、多区共生"空间格局;三、由于秦巴山区复杂的人地关系矛盾,形成了以复杂自然地形主导、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互馈的耦合机制,影响了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对理顺沿海城市海陆统筹协调与空间保护利用等诸多现实问题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仍缺乏基于海陆统筹的系统性、标准化功能分区体系及针对海陆全域及海陆相邻地域功能冲突空间的优化调整方法。本文以秦皇岛海岸带地区为实证案例,基于功能主导、尺度适应、海陆统筹三大原则,构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此建立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现状功能分区;以“农业—城乡—生态”功能为导向,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基于“现状—规划—适宜性”功能冲突区域、海陆相邻功能冲突区域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功能分区优化与调整方法。本研究可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体系与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永霸"满洲",从国内招募了10多万贫民组成开拓团,到中国东北落户屯田。日本战败后,2808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成为孤儿。当时,一些处境仍然艰难的中国人收容了这些孩子,将他们养育成人,这就是日本残留孤儿。他们在中国完成了社会化过程,在某种文化意义上,他们已经成了"中国人"。"日本遗孤"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折射了历史,折射了时代变迁,折射了人性的光辉与扭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保险体系构成的复杂性、复合性、过渡性等特点,并针对一些将社会保险体系局限于项目或制度体系的认识。从理论上作了三种向度的探讨。一则把其体系看作一特定复杂系统,并从社会大系统中“抽”出来。对其体系有层次和结构功能的系统构成作了论述;二则将其体系“放”在社会大系统中,对其体系与社会大系统的复合性交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作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分析;三则进一步将其体系放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坐标”中,对其体系的“近期→中期→长期”时间过渡目标构成和“城市→农村”空间过渡目标构成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绍兴古城范围为环城河内约8.32平方公里的区域,分布着丰富的历史遗存,构筑了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古城内人口大量集聚、道路拥堵、风貌不佳、部分功能与古城保护冲突。加之原先用地结构也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大量商业、商务、行政事业单位的集聚与文化古城的定位不符,亟待功能疏解。以绍兴古城功能定位为参考,明确非古城功能作为疏解对象,提出疏解策略,从用地、人口结构、交通层面提出了疏解方案,并以绍兴目前的实践为例,提出了疏解后空间再利用三种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沈洋  陈向楠 《城市观察》2014,(1):90-99,109
在利益多元的城乡一体化语境中,我国旅游型村庄建设正面临"资源流失、风貌雷同、文化变异、特色同质"的严峻局面。对于解决旅游型村庄规划所呈现的诸多问题,以往的研究思路大多是从规划技术角度入手分析,然而事实证明收效并不显著。与传统研究视角相异,本文在方法论上进行了较为新颖的尝试,从利益协调的角度切入旅游型村庄规划,采取"系统集控、点位突破"的"层第体系"决策管理来解析旅游型村庄规划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