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代后期,蒋介石在台湾发起声势浩大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旨在宣扬三民主义并自命为中华文化的道统传承者。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发展三民主义建设,以教育为本,极力倡导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望其成为复兴中华的斗士,为"光复"大陆冲锋陷阵。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的萧瑜远在乌拉圭,他提出"第三代国民教育"的说法,将当时的台湾小学生视为第三代国民,主张重视第三代国民教育。本文根据这一说法,对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初期的台湾国民教育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学人在台湾光复初期教育重建中的奠基性作用,分析他们在教育界开展的以"启蒙"为导向的文化建设,以及他们在去除日本殖民教育影响基础上大力推广国语等活动,可以看到学人们在台湾教育事业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台湾的鲁迅"和台湾左翼作家的代表,对应于台湾不同的历史阶段,陈映真的文学写作分别被赋予了针对不同反抗对象的"左翼"身份意味。陈映真从文学左翼、政治左翼而辗转进入文化左翼的"泛政治"写作之旅,为析解左翼文学思潮及实践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乃至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命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省思维度。  相似文献   

4.
台湾文化与祖国大陆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然而由于长期的政治分隔和地理分割而使其与大陆文化形成了母子分离之势 ,于是 ,“寻根情结”就成为台湾作家笔下的一个常见主题。本文力图解读台湾“寻根小说”中“根”的内涵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并进而分析其艺术追求 ,从而透视出当代台湾人民的文化心态 ,为两岸统一与文化交流提供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提出过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主张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后 ,台湾的政务仍归蒋介石国民党管理。台湾的生活可以照旧 ,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台湾可以继续实行三民主义和保留自己的军队。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最早设想。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环境的差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岸的"当代诗歌",选择了不同的"起点"。大陆诗歌继承并强化了现代革命(左翼)诗歌传统,确立了"介入"的、直接参与到现实事变中去的诗歌语言策略,催生了成为诗歌体式的"政治抒情诗"。与靠拢、进入"中心话语"的大陆诗歌取向不同,台湾这个时期的"诗歌政治",选择了"去政治"的、疏离"中心"的"边缘化"道路,并以西方"现代派"作为诗歌精神和诗歌艺术的主要资源。两岸诗歌的这种状况,分别提出了有关诗歌功能,诗人身份,诗歌与现实,西化与传统,诗歌"经典"遴选标准与方式等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台湾文化的特点和汉文化在岛内传播发展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中国大陆移民世代辛勤开垦的宝岛.中国大陆移民台湾先后有三批,其中第三批即汉民族的移入至关重要.纵观台湾文化发展的历程及其种种表象,大致可归纳出四大特点:古老性、迟发性、多元性和同源性;汉民族移垦台湾,汉文化在岛内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历史阶段:萌芽期一奠基期一发展期一苦斗期一繁荣期.事实证明:台湾文化尽管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它与祖国大陆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文化的自然延伸与发展."台独"势力推行"文化台独"政策,妄图在文化领域搞"去中国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早期中国新文学的若干思潮脉络在1949年后的祖国大陆断绝或暂时中断了,却在台湾文坛得到延续.20世纪50至70年代台湾文坛主要的思潮脉络有:三民主义文学、自由人文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乡土文学,等等.当代台湾小说随着文学主潮的变迁而呈现丰富多样的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塑了有别于祖国大陆文学的若干特色,是对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张我军等台湾作家提出"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命题,缘于日本殖民者将台湾文学排斥于其文学史之外而引起的反弹,台湾作家认为当时台湾落后于祖国大陆而欲向大陆寻求"现代""文明",以及台湾文学的固有根柢乃中国文化却与日本文化格格不入等。这个命题在1990年前后为大陆的"台湾文学史"著作广为引用,实在因为它代表着历史的事实和真相,但却遭到了"台独"派的猛烈抨击,加之以"统战""霸权""意识形态作祟"等"罪名"。在台湾自身的"台湾文学史"书写中,1985年后叶石涛等抹去或篡改了此前沿用的"一支流说",陈芳明《台湾新文学史》(2011)更从史明"台独史观"脱胎出"战后再殖民论",试图以所谓"台湾民族主义"取代固有的"中华民族主义",如以"台湾心灵"来概括70年代乡土文学的主要精神,从而将具有"中华民族主义"性质的"回归传统"取向消音、抹杀和遮蔽。这种史观、论调助长了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认同偏向,应引起学界的高度警惕并加以必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在光复后两岸文化交流的热潮中,鲁迅及其作品在台湾的广为传播,起到整合社会进步力量对抗黑暗现实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当时文化思潮对台湾乃至整个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思考盲点。大陆左翼所提倡的鲁迅"战斗精神"因与台湾日据时期对鲁迅"韧性斗争精神"的认知相契合而起到联合两岸知识者结成统一阵线的作用;但左翼具有政治"方向性"意义的鲁迅阐释并未得到台湾文化界的呼应。赴台后的许寿裳通过鲁迅重申"五四"精神,并将鲁迅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化身介绍给刚刚摆脱殖民困境的台湾文化界,与日据时期台湾知识者以中国文化对抗殖民文化及他们对启蒙者"鲁迅"的认识对接;不过许寿裳较为温和的鲁迅论中所暗示的健康的"中国化"道路却因种种原因未得到深入。这一阶段的鲁迅风潮已经能够预示1949年之后中国鲁迅阐释的不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台湾高科技产业与两岸产业合作趋势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20世纪90年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台湾高科技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初期,受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台湾高科技产业面临严重衰退。台湾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空间,促使其将视野扩大到祖国大陆,通过融合并吸纳大陆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扩展台湾经济的发展空间,为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开辟新路。在海峡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台湾高科技厂商纷纷到祖国大陆投资,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促使第三波台商投资大陆热潮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2.
西川满是日据时期活跃于台湾文坛的"二世"日本人,他在台湾度过了三十余年,不论在战前的殖民地台湾时代还是战后的返日时代,西川满以台湾为题材创作的小说颇多。通过解读西川满台湾题材小说,可以得见西川满根本没有象其所谓的对台湾有着"无限的慕情和赞美",他真正不过是以日本民族本位去理解并看待殖民地台湾,并投注部分感情而已。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问题"是一个引起国内外众多人士关注的"问题丛",从中西文化比较视角能够作出更清晰地解读。在文化定位上,西方为自然哲学,中国为道德哲学;在文化取向上,西方属爱智,中国属致用;在文化精神上,西方倡批判怀疑,中国倡中庸;在文化传统上,西方学者传统、工匠传统、数学传统与宗教传统等蕴育了近代科学而中国诸传统与其迥然不同。由此,中国文化建设应注重研究基础理论、培养怀疑批判精神与培育科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作为新文学作家被引介到台湾文坛,到三四十年代,台湾成为鲁迅在东亚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左翼战士”的鲁迅形象逐渐生成.光复初期两岸文化汇流,两岸知识分子共同掀起台湾文化史上罕见的“鲁迅风潮”.此后,绵延贯穿整个“戒严”期的“反鲁论述”,与同时期向海外发展出的自由人文主义者的鲁迅研究、向“地下”发展出的左翼知识青年阅读鲁迅的潜流一起组成“戒严”期台湾鲁迅接受的三色光谱.“解严”后,形态各异的鲁迅著作及中国大陆、香港等地的鲁迅研究成果相继在台湾公开出版;学术界也开始对鲁迅进行学理性的研究与讨论,台湾鲁迅研究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得到了推进,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习俗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去台知识分子是影响台湾政治和文化生态的重要力量。在台湾光复过程中,其成为中国文化重心在台重建的核心群体。国民政府迁台时期,随着大批精英知识分子的涌入及台湾新教育体系的建设,五四精神和传统文化在岛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兴。去台知识分子的坚守传承对台湾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两岸文化脐带的永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7.
台商是指20世纪80年代出现到祖国大陆进行投资、经商的台湾企业界人士.关于台商概念、性质、两岸贸易与台商投资的关系、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分期、台商在两岸关系中作用等方面的学术界最新研究状况,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胡风在光复初期台湾文坛产生较大影响,与一批胡风的友人聚集于此有关,但产生于国统区左翼文艺运动中、吸取了鲁迅精髓的胡风文艺思想与当时台湾文坛实际语境、目标和需求的深深契合,是更重要的原因。官僚统治的弊政需加以揭露和批判,黑暗、沉重的社会环境需有坚强的主观精神力量和激情加以对抗和突破,这使得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论能在台湾文坛获得广泛共鸣和实践。胡风文艺思想当时已引起左翼文学内部的争论,这其实只是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语境所致,其留下的经验教训值得深加反省。  相似文献   

19.
以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两个版本为基础,还原"真实"的雾社历史事件,雾社事件中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暴政是表,捍卫本土文化信仰是本。台湾少数族群有14个,包括9个较大族群,主要是从祖国大陆自北而南迁到岛上的古越族后裔,原本是一家人。日本殖民台湾50年并没有使台湾原住民产生文化认同,台湾原住民的出草书写了另外一种类型的"抗日"历史,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文明与野蛮、殖民与反殖民的对垒中,文明固然可贵,但"野蛮的骄傲"也同样让人尊敬。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当前祖国大陆、台湾当局、台湾民众三者之间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的互动关系构造动态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逆推归纳法判断博弈的路径和各博弈方的得益,最终获得三个博弈主体在整场博弈中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民进党在台湾实现"全面执政",但是在大陆业已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的情势下,如果蔡英文执政团队真正以台湾民众福祉为念,就势必要承认"九二共识"。当前,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仍然是积极争取台湾民心,进一步夯实"九二共识"在岛内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应强化不承认"九二共识"将引发严重后果的可置信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