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交通系统由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组成。要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就必须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使其协调发展,才能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潜能。 一、我国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现状 为了加强对全国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1988年公安部、建设部曾联合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相似文献   

2.
王景全 《城市》2013,(5):31-36
宜居是21世纪新的城市观。建设宜居城市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原经济区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宜居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城镇化由量的扩  相似文献   

3.
胡洁  周晓虹 《社会学研究》2023,(2):1-25+226
从1982年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批社会学系复建起,重建中的中国社会学走过了整整40年的学科或专业建设之路。本文根据专业文献、《社会学年鉴》和亲历者的个人传记,辅以40位社会学家的口述史访谈,以改革开放或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背景,追溯了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两大时期和若干阶段;讨论了被喻为“五脏六腑”的学科建设基本框架,恪守学科建设宗旨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实践,以及围绕专业化和中国化展开的两个基本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讨论了社会学学科的建设成就。  相似文献   

4.
李志平  韩宇  于春青 《城市》2022,(12):48-55
笔者回顾了城市工业园区从新建时期到成长时期的交通支撑情况变化,结合天津市宜兴埠工业园用地现状、产业现状、职住情况和交通现状,基于我国城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既有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构建高效便捷、安全有序、绿色、经济的交通系统的相关对策,为城市工业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新型城市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交通影响评价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栋  程炳杰  张平 《城市》2011,(8):65-68
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城市局部的开发或新型项目的建设会引起所在道路网络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变化,从而加大道路网络的交通负荷,对道路管理形成负担。交通影响评价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通过对项目建设交通发生量的预测,研究新建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网络的影响程度,并依据交通影响评价结果采取一定措施以确保道路服务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陈桂生 《城市观察》2012,(3):112-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交通拥挤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机动车快速增加、道路建设滞后、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了市民出行,也制约了城市治理及其经济发展。借鉴域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市政路网建设、完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建设,可以逐渐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7.
魏星 《城市》2006,(6):76-78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也可以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国内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机动化时代的到来.天津市近年来同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先后完成道路卡口疏通、实施配套道路以及旧路改造.我们在看到这些辉煌成果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设计部门往往较多考虑地下管线、路基、路面、排水、景观等方面,在修建如此多的道路时,因种种原因,缺少交通设计环节,没有充分考虑通行安全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以致道路建成后往往无法发挥出其全部的功能,造成了一部分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刘海岩  郝克路 《城市》2007,(6):69-72
街道 街道是中国城市对城区道路的泛称.在古代中国城市中,道路的功能不仅是交通往来,而且也是空间控制和礼制的标志.例如西周时期,"道"被作为分封土地的界限.按照《周礼》的记载,理想的城市中,应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道路各九条,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即所谓"九经九纬".城外有一条环城的道路,称"环涂".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思想界有过一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知识分子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偏重于政治方面,并有在中国实行“独裁制”或“民主制”之争。这次讨论在当时影响很大。结合史料,从学理角度,为民主辩论,时至今日依然有其价值.尤其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在城市发展史上,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是十分缓慢的,城市的产业与人口向郊区迁移只是偶然现象。从工业化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城市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城市存在的交通、教育以及犯罪等问题,特别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扩张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城市建设的强度、速度不断提高,如何寻找和应用新的规划方法论,以解决由此导致的环境、生态、社会、文化等综合问题已成为学术热点话题。本研究将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设计的方法论,对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底线运用GIS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而后对内生发展情景、外生发展情景、历史外推情景三种城市扩张典型情景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优化城市扩张模式的合理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过程与生态安全格局在各自相异的扩张情境下,矛盾较深,差别较大;以历史惯性模式的优势驱动力的空间特征效应为基础,依靠外生发展模式的驱动力空间效应,使得因城市集聚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得以分散缓解;可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绿带、交通、工业等要素的布局调整以及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与管制等方面着力城市扩张模式的优化。本研究期望能为城市合理扩张提供规划方法实践,为促进城市生态修复,以及城市修补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基础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巷弄住宅空间的出现意味着在文化"他者"到"正本"的过程中,传统中国城市与外来现代城市叠合成双重结构的共生体系,这一发现对我国当下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市交通港肮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所属的承担上海交通港航发展研究、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学术交流、技术服务等职能的事业单位。中心下设上海公用事业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通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实体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编辑部。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先后承担了上海交通港航行业重要智能化应用项目的研发与建设以及若干行业政策、标准、规划等项目的研究。交通智能化应用项目主要有:"上海虹桥枢纽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建设"、"上海闵行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数量众多、建设于上世纪城市发展初期的老城区火车站从发展的增长极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成为当务之急.在深入剖析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布局模式特点和问题及全面总结国内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理念,并以阜阳站为例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多数存在交通需求构成复杂、周边交通环境欠佳、设施空间布局局促等问题,采用"按需定供、资源整合、外畅内达、立体交通、以人为本、碳中和"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并改善交通组织,可以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实现城市的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建华 《城市》2007,(11):29-3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城市发展史上.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是十分缓慢的.城市的产业与人口向郊区迁移只是偶然现象.从工业化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城市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城市存在的交通、教育以及犯罪等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卫生问题.促使部分富裕人群先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有新鲜空间与充足阳光的地带.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在分析当前绿色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城市"绿心"的思想内涵,针对旧城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旧城"绿心"的建设思路,并从规模等级、空间分布、土地利用、交通建设4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并以江西省鹰潭市旧城"绿心"规划为例,以期为对我国旧城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维新 《城市》2012,(6):18-20
在中国的交通建设中,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地铁是近几年的建设热点,也有人称之为"大跃进".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的建设,以及这些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和科学论证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研究者,需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其一就是对史料的可靠性进行鉴别,史料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基础,而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和评判,本文以自己读史料笔记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为例,说明我们要从"辩正"史料出发进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路立  藏留洋  于顺东  刘健 《城市》2010,(7):58-63
天津市在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的基础上,2007年首次确立了构建生态城市的目标,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以“三区”为主体,以海河生态廊道和滨海生态廊道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主要河流、道路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生态体系。相关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在市域生态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天津市林业专项规划》、《天津中心城区及环外地区绿地系统规划》、《天津市水系框架性规划》、《天津滨海新区绿地系统规划》及各区县总体规划等。  相似文献   

20.
交通拥堵是国内城市中心区面临的难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进入用地的存量发展阶段,以增量交通设施建设为主的交通拥堵治理策略已难以为继。以位于广州市中心区的环五山片区为例,研究提出存量发展阶段下的交通治理对策应转向存量设施的效率提升,遵循存量优化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从强化公共交通出行、挖掘道路潜力、扩充道路容量、提高转换效率等方面提出拥堵治理的相关措施,对缓解环五山片区的交通拥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