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下,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运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土地开...  相似文献   

2.
杨艳红  朱凤杰 《城市》2009,(5):72-74
一、地下空间环境综述 面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交通拥挤、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用地规模扩展造成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用地矛盾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发展地下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途径.并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快速城市化使得城市生态系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亟待一个平衡。所以生态格局的构建对于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同时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中以太原市城六区生态修复实践为例,通过生态特征与问题识别、生态敏感性分析以及生态干扰度分析,得出生态风险评价结果,阐述融合生态本底、生态过程构建生态格局从而划分生态空间控制线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的规划重点,综合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禁限建要素等分析了如何对规划区空间管制用地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制定空间管制用地分区和管制导引,并依托ArcGIS9.3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山地城市空间管制研究方法,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划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5.
当前,上海建设用地规模趋于极限,且具粗放利用特征,结构不尽合理,产出效率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城市规划理念尚有欠缺,土地使用制度不尽完善。面对土地资源的硬约束,上海要打造服务型和宜居型国际大都市,必须通过转型发展和制度创新来提升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提升产业能级、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创新土地使用制度、适度控制人口规模等方式来逐步缓解上海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保持城市生态和谐,实现上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资源。要尽快发布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明确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总体布局、重点开发区域等内容,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加强详细规划引导,对新城和旧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项控制指标提出规划控制和引导要求。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地区同步编制城市设计,作为指导后续建设的强制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光宇先生是我国山地城市学与生态城市研究的开拓者,在山地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有着极深造诣,其学术思想对现实山地城乡规划具有极高的借鉴与指导价值。山地城市生态系统较平原城市具有更高的环境多样性、系统敏感性与功能复合性。文章从回顾黄光宇先生对山地城市环境问题及生态特征的基础认知与研究入手,尝试从自然资源综合评定与生态环境保护、山地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塑造,山地脆弱生态系统管治三个方面,解读黄先生针对山地生态特征的城乡适应性规划思路与技术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案例,文章进一步阐释了相关规划规划思想的落地应用:地方营建与适应性规划、整体格局导引局域规划、建设与非建设空间共轭规划控制。通过黄先生相关学术思想回顾,希冀同行展开更多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沿运张秋古镇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韧性视角出发,基于古镇历史概况、现状分析和生态空间干扰因素分析,构建张秋古镇水环境空间研究框架,选取空间生态评价因子分析古镇生态空间敏感性,并构建水环境生态空间安全网络,进而对古镇水环境空间范式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古镇运河水面、汪塘以及水网面积较大的景观绿带为高敏感区域,分散式布局水网空间和古镇集中建设区域为中低敏感区域。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等级的敏感性区域,构建“节点—模块—廊道”的水环境生态空间安全网络,并提出“水安全—水技术—水径流—水管控”四维导向下沿运张秋古镇水环境空间范式。  相似文献   

9.
张萌  宫媛  肖煜  马驰骋 《城市》2015,(6):66-69
都市区生态空间网络的构建是都市区内各个城市空间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宁夏大银川都市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基底出发,以整个都市区为生态规划研究对象,提出不同于以往相对独立的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总体生态格局目标和理念;并结合大银川都市区的城乡发展进行了思考,从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设立、生态空间骨架的搭建、生态要素的串联组织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宁夏大银川都市区生态空间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城市》2010,(9):49-51
巴黎与天津同为沿河而建的大都市,在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城市格局。但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和建设历程的不同,两个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等多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巴黎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在城市空间规划、建筑风格保护、城市空间轮廓和城市建筑界面控制等方面拥有大量成功经验。而天津作为成长中的城市,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多元化的建筑文化以及在发展中的些微混乱与不确定性都使天津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扩张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城市建设的强度、速度不断提高,如何寻找和应用新的规划方法论,以解决由此导致的环境、生态、社会、文化等综合问题已成为学术热点话题。本研究将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设计的方法论,对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底线运用GIS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而后对内生发展情景、外生发展情景、历史外推情景三种城市扩张典型情景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优化城市扩张模式的合理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过程与生态安全格局在各自相异的扩张情境下,矛盾较深,差别较大;以历史惯性模式的优势驱动力的空间特征效应为基础,依靠外生发展模式的驱动力空间效应,使得因城市集聚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得以分散缓解;可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绿带、交通、工业等要素的布局调整以及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与管制等方面着力城市扩张模式的优化。本研究期望能为城市合理扩张提供规划方法实践,为促进城市生态修复,以及城市修补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基础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玉光 《城市》2016,(5):13-20
欲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大城市病”,必须彻底扭转粗放的空间扩张方式,注重内涵式增长,构建结构紧凑、生态友好的城市空间新格局.要将城市作为一个由各种功能、要素交互作用、协同运行构成的“生命有机体”,发挥好规划调控和交通定向引导的作用,调整不合理的空间扩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防止因经济活动空间过度、无序扩张对生活、生态空间严重挤压造成空间结构畸形,提高城市功能协调度.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中,要注意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区布局,均衡分布各种优质资源,形成若干自足性、独立性强的新的吸引中心,在各中心辐射的范围内,居民不需远距离出行即可满足基本工作生活需求,促进职住统一,配合新城区建设,在大城市城区内部形成多中心和谐均衡发展的格局,以增强整个城市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适时引导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口向周边地区疏解,形成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综合功能和整体竞争力更加强大的城镇化地区——都市圈和城市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李和平  林涛 《城市》2023,(5):99-104
约束城市扩张、全域全要素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目标。城市边缘区承担着城市建成空间和生态空间内外要素、能量的渗透功能,围绕城市边缘区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是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的关键。本文遵循“源地识别-阻面计算-廊道识别”的基本逻辑,尝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Linkage Mapper工具,建立渗透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的生态网络,建立复合城市发展诉求、契合“建成区-边缘区”生态格局的城市国土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结构刚性”与“形式弹性”结合的管控方法。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对本文的方法进行实证。本文提出基于生态格局构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路径,可为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蒋智  秦川 《城市》2010,(2):53-55
对于城市居住空间而言,其演进过程的重要意义要大于其建设过程。居住空间的演进过程将决定它是否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住区。城市居住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居住空间是一个缩小化的城市。居住空间的生长性包括功能的多样性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弹性变化、街道的活力培养、持续生长陛以及社会自治。只有引导居住空间在演进过程中健康、稳定地生长,才能促进居住空间的发展成熟,进而促进城市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刘霖 《城市》2011,(5):43-45
随着城市这一有机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筑、新区域产生,同时,原有的一些旧建筑、旧区域因其特定功能的消失、迁移,渐渐成为闲置空间。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土地资源稀缺、成本高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为了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空间再利用”便成了展示现代城市建设水平和解决相关城市问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绿道规划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景观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以及风景园林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在现有对绿道规划研究过程及成果中,重点聚焦于对绿道的历史及发展、旅游及休憩功能以及绿道使用者行为与需求的分析,对于绿道对城市生态功能的影响关注较少。当前,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过度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得城市的生态本底不断破碎化,进而导致城市的生态功能退化严重;城市绿道是重塑城市生态本底,提升城市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成都市为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技术方法,以城市发展导向变更的时间段为节点,分别从2000年、2008年以及2016年对成都市的生态本底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以提升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绿道规划方法,探索构建同步提升城市美观与生态服务功能的规划路径,其研究结论对于综合型、多目标、市域尺度的绿道系统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下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人类健康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空间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具有重大意义,而目前,从局地效应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空间对热环境影响还比较缺乏,影响城市生态空间降温效应的因素还未明了。因此,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广州市中心区生态空间进行识别并反演地表温度,定量刻画城市核心区内部生态空间的降温强度,以探讨广州市生态空间斑块结构特征和空间布局对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生态空间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高低值耦合分布趋势,生态空间越集中连片分布,越有利于促进局地热量扩散,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⑵生态空间对周边环境降温强度主要由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位置共同决定,当生态空间的空间结构特性保持一定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对缓解周围城市热环境的作用也有所差异。本研究揭示城市生态空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周围环境对冷却效应强度的影响机制,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为实证,应用核密度分析法对2000年、2010年、2016年杭州市的人才规模和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的人才规模具有"先快后慢"的增长趋缓特征;人才分布格局具有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化的趋势;城市中心区是各年龄阶段人才的高度集聚区域,同时城市外围空间已成为人才规模增长与空间集聚的主要区域。进一步判断:城市地理空间对人才集聚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重要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和政策措施等对人才集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城市外围的人才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城市人才规模增长、优化人才分布格局以及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空间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娟  刘惠瑾 《城市》2015,(2):40-44
城市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活动空间实体和复杂的空间巨系统.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映射着城市的历史底蕴.天津从近代的开埠城市到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再到如今的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的转变提升,最终反映到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当前,天津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功能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刘立钧  徐洪英 《城市》2016,(9):56-60
沧州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和港口城市,笔者尝试从京杭大运河和港口这两个方面研究其与沧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首先分析了京杭大运河对沧州城市产生以及演变的影响;其次以黄骅港发展的三个时期作为节点,分析了港口对沧州城市空间及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这两个因素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