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当下我国西部中小山地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新区建设活动,城市新区生态化的空间格局构建是保障其未来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的再认识,将其内涵特征概括为自然要素生态化与人工环境低碳化两方面,同时针对当前中小山地城市新区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保留与重塑山地自然要素以实现生态补偿;构建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小尺度混合功能街区。最后通过郪江新城城市设计对以上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山地城市发展、影响山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基于山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当前山地城市设计的研究背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要性的阐述,并借鉴生态城市理论与紧凑城市理论,提出未来山地城市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选择雨水管理、透水铺装和街道植物三类要素阐述生态街道的设计方向。结合绿色街道的相关文献,从缩小街道宽度和设置生物滞留池两方面补充了生态街道的设计方法。以厦门市环岛路为例,分析其街道生态设计的现状,提出完善环岛路及其步道范围的生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畅  周威 《城市》2013,(2):43-47
一、引言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有一段著名的话: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不同城市的风貌差异首先体现为街道的差异,而非建筑的差异。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人格化魅力,即城市的性格,这种性格来源于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精神。城  相似文献   

6.
“抓住一点,搞活一片”常常是策划者和形象设计者所遵循的一条原则,从抓好一条街道的形象设计出发,作好城市形象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街道是一个城市的血脉,通过对街道形象的观照,人们能窥一斑而见全豹,最直观地感受到一个城市机体是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还是死气沉沉缺乏灵气的。所谓城市街道形象,是指通过人们对城市的道路及由道路两旁的立体建筑物等硬件组成的街的格局、样式、风格特色的观照和对街道所  相似文献   

7.
识别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于阶梯纵横的山地城市。现有研究多将老年人视作均质整体,忽略不同行动能力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本文以重庆市团结坝社区为例,采用活动日志与行为注记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山地城市社区不同行动能力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特征及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老年人户外活动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行动方便与行动迟缓老人的主要活动场地及分布模式存在共性与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老年友好环境并不是均质的,应与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差异化适配,使资源更高效地利用。最后本文提出山地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以更大程度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支持老年人自主生活。  相似文献   

8.
黄光宇先生是我国山地城市学与生态城市研究的开拓者,在山地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有着极深造诣,其学术思想对现实山地城乡规划具有极高的借鉴与指导价值。山地城市生态系统较平原城市具有更高的环境多样性、系统敏感性与功能复合性。文章从回顾黄光宇先生对山地城市环境问题及生态特征的基础认知与研究入手,尝试从自然资源综合评定与生态环境保护、山地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塑造,山地脆弱生态系统管治三个方面,解读黄先生针对山地生态特征的城乡适应性规划思路与技术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案例,文章进一步阐释了相关规划规划思想的落地应用:地方营建与适应性规划、整体格局导引局域规划、建设与非建设空间共轭规划控制。通过黄先生相关学术思想回顾,希冀同行展开更多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日常活动机会与其健康水平息息相关。街道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对其活动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为明晰老年人日常活动的街道环境影响因子,提高活动出行质量,从可行能力视角切入,将老年人日常感知的活动机会作为因变量,街道可步行性(街道连通性、街廓尺度、步行安全性)、生活性(设施密度及丰富度、设施可达性)以及美学性(街道绿化、界面连续性)三个维度特征数据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街道环境要素对活动能力水平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维度街道环境要素对不同类型活动能力差异显著,对比街道美学性环境要素,街道可步行性、生活性要素是影响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主导方面。其中,在步行性维度,停车方式对活动能力至关重要,整合度次之;在生活性维度,商业设施可达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十分关键,设施种类次之,此外设施数量与休闲和医疗设施可达性对活动能力的作用效应也不容忽视。据此,为提高老年人活动水平,选取两个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的街道环境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在客观上需要更大的城市空间载体和更高规格的顶层设计,才能合理解决城市人口居住,引导城市转型,拉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因而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有为地推进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建设,对缓解城市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亳州新区为案例,在全面认知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定位和结构布局,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形象与设计,以提升亳州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引导该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我防控是预防、规避和处置健身锻炼风险的内在因素.加大健身锻炼风险的自我防控能力,需要提升健身锻炼参与者有关健身锻炼风险预防和应对知识的具备程度.在实证调查保定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自我防控知识具备程度基础上,提出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自我防控的应然对策,以期为加强老年人健身风险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孙红雁  陈清 《城市》2007,(11):70-73
一、城市设计导则的起缘 (一)城市设计的产生 18世纪下半叶,随着突飞猛进的世界工业化进程,城市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生活品质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弊端,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街道空间作为山地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与立体化的空间形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山地城镇街道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山地城镇特定的城市更新目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突出自然要素、重构新旧城市肌理、优化街道界面等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时间和学术思想的关联演变为主脉络,梳理了黄光宇先生在山地城市学和生态城市理论方法建构方面的标志性思想节点、代表作品和重要文章,从山地认知的自发启蒙到山地意识的自觉萌芽、觉醒、升华,直至系统构建山地、生态学术体系,勾勒出黄先生一生的思想认知过程和学术发展道路。并以山水深情为辅线,探秘影响先生学术方向的文化基因,揭示传统山水文化和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对先生学术思想升华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3亿,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型人口的社会。城乡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的问题也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年龄上讲,人们普遍地认为中国城乡的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然而人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处于贫困状态下的老年人,关注贫困的规模、贫困的程度。目前,城市中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已经被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制度内,虽然,这一制度并没有涵盖城市中农业户口的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的老年人。然而,即使对于在城市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来说,救助的力度是否充分并及时到位,对于改善处于贫困中老年人的状况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将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调查和1992年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中贫困的变化情况,为救助贫困老年人的社会介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下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老人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可行的思路,以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已有"街道城市主义"研究中以街道为个体的城市空间分析、统计和模拟的框架体系,论文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贵阳市老城区核心区域街道为样本,运用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公共服务性街道、商业性街道、居住性街道、交通性街道和混合性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研究各类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量化关系.研究数据表明,与行政中心、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