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多数货运研究以提取货车静态停留行为为主,缺少对货车区域持续作业等动态停留行为的采集;停留行为结合物流园区、兴趣点、货运调查等数据研究货运出行特征,存在一定局限性、不稳定性。该文利用重型货车GPS数据与城市用地数据,设计基于时空序列的停留域搜索算法;构建停留时间、用地距离、用地性质权重三个维度的货运停留行为特征;运用轮廓系数评价聚类效果确定最佳簇数,基于围绕中心点划分的分类回归决策树(PAM-CART)算法建立城市货运停留行为识别模型,区别货运停留行为、非货运停留行为、混合货运停留行为。通过训练数据与验证数据交叉验证,模型准确率为99.3%。结果表明模型能准确地识别城市货运停留行为,可为城市货运交通、货运物流经济、货车碳排放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货运维系城市生产、生活物资供应,而重型货运又是高效货运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型货运交通需求的精准建模解析成为当前提升城市货运效率、优化货运设施布局的迫切需求。为准确把握货运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的关联关系,该文以深圳市12 t以上的重型货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GWR)来量化设施规模、人口数、兴趣点数量、道路网络里程等要素对货运交通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并结合模型结果对现行货运交通管理政策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GWR模型较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更佳的拟合优度,重型货运交通需求与工业和物流仓储两类主要用地类型的关联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且重型货车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工业区与大型物流仓储园区。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因地制宜制定货运交通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对外贸易和物流为研究对象,选择国际化程度较高,物流业发展国内领先的深圳市为案例,分析了深圳市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物流业发展地位和发展格局。提出全球生产网络下物流业会有较大的发展,每个城市和地区都应积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融入过程受到周边区域和城市的激烈竞争;港口和空港是城市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物流终端,政府应重视港口和空港货运发展,尤其是未来空港货运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物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城市物流活动网络以及支持城市物流活动的各类型设施共同构成了城市物流空间。物流不仅测度城市通过物流联系嵌入到城市与区域生产流通体系的程度,也是观察城市内部空间联系的重要方面。尽管如此,有关城市物流空间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在很长的时间内停滞不前,物流研究的数据采集不够系统,相关理论框架与方法发展不足。唯因近些年生产与消费端的变化,物流加速向供应链演进,并在上、下游加速实现整合,城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活跃导致城市货运需求激增,对货运交通规划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城市货运交通需求预测依赖于传统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在交通需求生成阶段基于土地利用类别均质假设,在不同土地利用形态下货车生成率保持不变。企业货运设施是生成货车需求的一类重要土地利用形式,研究其货运生成对掌握城市货运交通的总体流向有重要价值。鉴于现有方法对货车生成行为机理解析的不充分,该文基于货运交通生成及分布的基本特征,通过实地调研和货车轨迹数据分析,研究企业货运设施货车生成率的空间异质性,并与传统基于土地利用类别的建模方法进行对比。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及南翔镇为例,利用VISUM交通仿真软件对两类建模方法下的城市货运交通生成及分布结果进行仿真模拟。最后,利用上海市一周的货车轨迹数据提取出货车真实OD,并与两类建模的交通分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企业货运设施建模方法的相对优越性。该文为提升货运需求预测能力,优化城市货运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型货车运输是城市货运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点,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强力的支撑功能。该文以上海市大型货车GPS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OD点提取;然后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路网匹配,得到上海市各路段分时流量及车速;最后结合产业地块,分析上海市货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上海市货运通道。从运输结构、货运通道布局与交通组织、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角度给出货运通道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7.
孟祥林 《城市》2021,(4):11-2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固安县城市团发展搭建了平台.固安县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形的中心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可通过划分子片区在行政区划内构建次级城市团,形成"三片区+多节点"发展构架,打造"两横+一纵"主干城市链及辅助城市链,强化与周边中心地的联系.完善固安县城市团,需注重搭建框架与夯实基础并重,从"一心"到"...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作为以轨道运输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立体系统,成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重大变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象、新规律。站点影响域作为轨道交通植入城市空间后产生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其加以界定并进行深入专项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出交通导向、环境导向、空间导向等三种概念类型;进而,在分析轨道交通站点、行人、城市空间等关键要素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站点影响域的概念自然生成;提出了多学科融合、城市设计精细化、大数据探索等时代趋势下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创新机制——以"行为规律"为纽带,建立"交通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这一组科学联系,基于此提出未来精确划定站点影响域的"边界"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生态规划中,主要倚重"千层饼"生态适宜性区划和"廊道—斑块—基质"景观生态格局构建这两种方法,所建立的生态空间或局限于城市不可能发展的区域,或以不确定的迁移廊道联系景观斑块,其最大缺失是缺乏对生态过程的深层理解与预测。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剖析不同时期生态规划思想方法对生态本体的认知广度和深度的缺失与不足,尝试拓展对生态本体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扎根于对生境这一具有"生物群落"邻里概念、能作为生态系统基本空间单元的生态本体的认知,提出以"结构控制"生境网络为手段的生境生态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过去五六年间与大都市运输管理机构的合作,以及参与法国国家级研究项目"城市货物"和"欧洲最佳城市货运解决方案研究网络"的经验,就欧洲大城市的物流的现状,归纳出三个核心特征:⑴货物运输很大程度上与城市内部结构没有关联;⑵城市物流政策基本无效;⑶城市物流服务增长缓慢、供不应求。这三个观点尽管看起来带有较强的批判性,但却如实地反映了城市物流产业的现状。实际上,出于减少环境影响与提高服务质量的考量,业内也有努力使城市物流行业更加高效灵活,但变革却是缓慢的,并且似乎没有哪一方愿意先行一步。一方面,城市政府希望企业开展新的物流业务以满足顾客及零售商与日俱增的需求,同时又要有利于环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开拓新业务往往是低盈利高风险,物流行业倾向于等待政府启动相关补贴政策后再作行动。除了城市物流的现状趋势外,文章在结论部分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流空间”视角下,对城市体系的研究逐渐由属性数据测度的静态等级结构转向关系型数据测度的动态城市网络。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利用SDK数据表征各乡镇间的实测人流联系强度,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改进的优势流法和位序—规模法测度城镇体系网络特征,且与现行县域总体规划的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宁海县各乡镇联系整体呈现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不均衡特征;二、第一、第二和第三优势流主要向跃龙街道和桃源街道汇集,且可识别区域内联系紧密的乡镇组合;三、宁海县的人群流动通廊与规划轴线走向、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基本一致,西店镇、茶院乡—力洋镇组合、前童镇—岔路镇组合的发展基本符合规划设想,长街镇与规划设想尚有一定的差距。为优化宁海城镇体系,建议采取统筹区域交通、强化重点乡镇中心性、整合要素资源等措施。本研究对于其他区域城镇体系的识别和规划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将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完善城市群和城镇体系发展关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区域内部空间关系由城市间各类功能联系所构成,包括交通联系、产业关联、贸易联系、竞争与合作、科技创新联系、文化联系等不同形式的功能联系,反映出区域的空间关系,构建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空间格局。区域的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特色城镇,对区域的空间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从村镇间人际联系的角度构建村镇空间联系网络,用以表征区域村镇空间结构。以康定市折东区域两镇七乡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一、康定市折东区域村镇空间结构呈现"整体联系松散,局部联系紧密,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各社团范围与村镇行政范围不完全吻合;二、各村镇主要以人口流出为主,重要村镇与市域村镇体系产业布局存在部分耦合关系,村镇间发展差距明显,发展较好村镇主要集中在河流沿线的下游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区域发展中村镇群体的组团划分和各村镇重要程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中,大数据"资产化"是指对城市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的价值。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不仅能为规划决策提供高准确率的参考性和预见性,更将引领和拓展城市各行业享受数据红利的广度和深度。而在城市规划享受大数据资产化红利的过程中,关键且首要的问题是:在构成大数据价值链的数据、思维和技术三足鼎立的关系中,厘清城市规划的角色定位,进而探寻大数据"资产化"的途径。本文通过剖析城市规划中大数据价值链的构成,提出城市规划应在其所拥有的空间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引入数据综合等相关技术,吸纳、激发创新性思维,担负起"城市数据中间人"的角色;并基于这一角色定位,构建由大数据获取、大数据组织和大数据综合所构成的城市规划大数据"资产化"的大平台,促进城市规划决策过程演变为:选择因果推理或相关关系的思维范式—组织相关数据—综合数据为信息—综合信息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货运共享枢纽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关注,当时的情况是,随着城市间货物运输活动的效率不断提高,城市地区内通过货车进行货物运输的成本却大幅增加。早期研究建议建立城市货运共享枢纽,使货车运输企业能够将零散的货物集中起来。过去几年,一方面为了满足承运商装卸货物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给货车司机在市中心周边提供一个交通高峰期轮候的场所,“城市港”的概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最新获取的调查数据,运用需求的有序概率模型来考察货运公司对此类设施是否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杨卡 《城市观察》2024,(1):86-99+161-162
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2018年腾讯出行大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及对区外人口流动的热度和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的对外迁移热度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和交通影响力与对京联系强度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性对第二层级城市对外联系的影响较大;汽车方式的对外人口流动网络受距离律影响显著,与周边城市联系热度较高;飞机、火车等对外联系方式则更符合经济律特征,区域内城市通过飞机和火车方式与全国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联系紧密;区内人口流动网络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大凝聚子群以及东部、南部的3个小凝聚子群,群内联系紧密;区域人口迁移网络以北京—廊坊—天津为核心,以“京津石三角形”区域为密集区。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城乡环境遭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建筑文化遗产面临自身衰败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遗产廊道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廊道适宜性理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提出了结合遗产廊道整体性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构想,利用GIS技术进行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首先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得研究区域高中低敏感区的主要分布情况,通过生态适宜性分析获得研究区域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分区的主要分布情况;然后对研究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与空间分布集聚分析,确定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与基本空间格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空间可达性,得出潜在的文化遗产廊道区域;最后,结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最终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空间网络。文化遗产廊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实现从文化遗产点到历史文化空间的视角转变,本研究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廊道的规划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末端配送对于网络购物的重要性越来越强,网络零售企业、物流快递企业等纷纷加大末端物流网络的建设,围绕社区来配备快递配送网点和相应的服务设施。国家相关规划也提出了将电商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推动末端配送设施的网格化配置。虽然相关研究及政策已经开始推进,但是受制于数据限制,关于社区快递配送网点的规划布局研究仍然有待深化。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兴趣点等大数据采集与空间分析方法,对邮政公司、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末端配送网点的空间分布进行探讨,分析上述公司末端配送网点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能力,以期为末端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研究支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大都市圈是引导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多层次、多中心、多节点"的空间功能体系和结构.为提升新城在上海大都市圈多中心结构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基于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和新发展格局要求,研判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演变形势,形成"导流、引流和集聚"的新城总体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市域城镇体系间的网络化交通联系,优化新城与对外枢纽的锚固链接,创新城市交通服务和制度供给等新城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