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聪玲 《城市》2021,(10):75-79
城市公园是城市休闲生活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等开敞空间的需求逐步增加.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城市公园在城市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优化的可能途径.笔者梳理了城市公园的概念、内涵和研究进展,并以两个著名公园为例分析了城市公园对城市生活的贡献,主要包括生态、社会、政治、文化和社交等方面.我国的城市公园体系正在形成,围绕城市公园的社会文化影响仍需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2.
李灵芝 《城市》2014,(1):58-61
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公园的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新的城市公园不断涌现老的公园也在逐步改造。当前,大港公园的园林景观和服务设施已明显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根据公园现有条件和整体布局的需要对公园的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对园林景观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使公园布局更合理、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景观更优美是此次改造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增转存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厘清前期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将有助于下阶段的公园绿地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本文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区域特征、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解读,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工具分析了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覆盖率和时空演变轨迹。研究发现济南存量和增量两种类型区域存在显著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异,并对两者的差异化驱动因素进行了识别,具体表现为:存量地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显著优于增量地区,可达性改善程度却显著低于增量地区;存量地区可达性趋向空间平衡,而增量地区可达性始终聚集在特定区域。在驱动因素上,存量地区与增量地区存在单因驱动和多因交互驱动的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创新公园绿地投入、探索多元化空间要素协同等下阶段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区公园是居住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居民的日常行为及其心理、生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区公园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户外交流场所,改善邻里关系,增进城市日益淡漠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针对目前廊坊市主城区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日后社区公园的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展现,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资源,对塑造健康、和谐、丰富的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在人地关系紧张的珠三角城市群地区,设立湿地公园是兼顾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明智选择。对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途径与技术的探索,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湿地生境关键,是城市湿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对如何在生态多样性视角下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生境进行探讨。论文对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生态本底资源、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指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强调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需考虑"空间布局"与"过程演替"的特点及其耦合作用,从宏观(区域尺度)、中观(景观尺度)、微观(场地尺度)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规划策略与建议;进而从场地规划设计尺度,提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技术途径,以期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景观的生态多样性提出可能实现的设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游憩交通方式的绿色、环保、低碳对于构筑高品质的游憩环境至关重要。城市公园因为其开放的管理方式引发私家车过量进入,游憩交通问题频频发生。近年来,多个城市公园相继颁布公园"禁车令"、"限行令"等政策以限制机动交通为主的游憩交通发展,引导其转向非机动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方式。研究基于机动交通不断减少的现实状况,从揭示机动交通趋零化下城市公园的交通特征着手,提出规划应对策略,并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例,从交通空间再组织的困境剖析、动态交通体系的多元优化以及配套交通体系的提升整治等三个方面探讨游憩交通空间的调适方法,以期为城市公园交通空间的建设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吉林北山公园的发展应遵循《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的城市发展定位,汲取鞍山千山公园和我国北方其他城市公园的经验,结合我市城市文化特点来考量,即:保护性发展生物景观,特色性发展文化景观。继而达到学人所长,避己之短,张扬特色,加快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分布着许多非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公园,其间的亭台楼阁美化了城市的景观,青草绿树改善了城市的生态;尤其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居民的生活,陶冶了公众的情操。城市公园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是具有正向性的公共产品,应由公共部门提供。随着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政府更应把基本职能定位在公园之类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加之各地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的增强,许  相似文献   

9.
何璐  江波 《现代妇女》2014,(7):15-15
现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的过程中,城市非自然资源不断地破坏、污染自然资源环境,城市湿地也同样受到城市资源的侵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5年陆续批准建立了3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带动了建设热潮。笔者通过分析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接下来的设计中将文化、艺术、科学三者更完善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实现对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地恢复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寻求有效途径对水系统与水质进行整治和净化,对植被群落和鸟类栖息地进行营建,同时能够创造丰富的景观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之一,智慧城市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将视野放之于世界,借鉴国外建设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介绍了日本、韩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情况,总结日本、韩国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分析了其实践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以期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郊野公园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供人们游憩和健身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郊野公园规划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发展概况、主要活动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与相关规划条例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从选址特征、规划实施与运营管理情况3个方面总结我国郊野公园在规划与管理上的缺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郊野公园今后的建设与管控模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黄光宇先生是我国山地城市学与生态城市研究的开拓者,在山地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有着极深造诣,其学术思想对现实山地城乡规划具有极高的借鉴与指导价值。山地城市生态系统较平原城市具有更高的环境多样性、系统敏感性与功能复合性。文章从回顾黄光宇先生对山地城市环境问题及生态特征的基础认知与研究入手,尝试从自然资源综合评定与生态环境保护、山地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塑造,山地脆弱生态系统管治三个方面,解读黄先生针对山地生态特征的城乡适应性规划思路与技术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案例,文章进一步阐释了相关规划规划思想的落地应用:地方营建与适应性规划、整体格局导引局域规划、建设与非建设空间共轭规划控制。通过黄先生相关学术思想回顾,希冀同行展开更多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GDP总量已经突破2万亿元,进入全球城市TOP20行列。认真分析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GDP早已迈入2万亿元经济体的顶尖全球城市的共同发展特征,对我国建设全球城市意义重大。这些共同特征和启示借鉴是:大力建设国际交通枢纽,金融业成为高端资源配置的强有力手段,强化城市的制造业根基,消费升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跨国公司是全球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持续创新是城市发展转型的根本驱动力,依靠开放发展推动贸易旅游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冯炜  王志华  刘俊 《城市》2015,(3):72-7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所认识。笔者在英国学习访问期间对英国城市道路设施做了调研,感受到英国在城市管理方面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注重市民的出行安全和舒适,使交通秩序井然。本文对英国城市道路建设人性化设计的介绍,旨在为天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城市绿地空间微气候环境的热舒适性是影响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而综合公园是市民在城市绿色空间中进行不同活动的集中选择。为了深入探讨综合公园不同空间类型对居民热舒适性的调节作用,研究以沈阳市万柳塘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实测和微气候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公园不同活动类型空间的热舒适度,校准居民对热环境感知的中性温度和不同热等级的感知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活动空间的热舒适感知存在差异;研究基于MATLAB对微气候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各类活动空间更为准确的热舒适评价结果;通过研究确定了四类空间的生理等效温度(PET)等级及中性温度范围,并基于此对各类空间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景观设计师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科学地改善城市室外热环境。  相似文献   

17.
马聪玲 《城市》2015,(10):69-74
城市公园是国民旅游休闲的重要空间,是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必备的功能区。城市公园的规模、文化价值、分布密度及其与城市周边公共交通、商业设施和服务的衔接程度,不仅决定着城市公园旅游休闲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也为旅游休闲相关产业依托城市公园周边实现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可能。然而,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在形成之初却受到城市化进程、产业和人口流动、城市超大型活动、空间文化价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不天然地与城市常住人口的日常休闲需求以及外来人口的空间流动特征相契合。如何协调城市公园建设和后续的旅游休闲利用,对于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要素在空间集聚、深化国民休闲旅游,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发展功能复合型的枢纽站、提倡低碳出行方式、保护城市的历史景观、建设大型城市公园和保障利益相关者共同决策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奥地利维也纳班霍夫城的建设模式。维也纳班霍夫城的开发体现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间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指导道路建设的重要文件,但由于其功能定位,主要解决道路功能性要求,不能充分满足工程实施的具体需要.而道路设计更多地着眼于工程自身需求,对整体路网的考虑不足,与相交道路的关系也把握不够.道路规划设计条件是在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当前发展需要和基本情况提出的,能够指导道路工程设计的技术文件,弥补了综合交通规划和具体道路工程设计之间的规划管理空白.笔者对道路规划设计条件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配合案例进行了说明,并对建立规划设计条件编制工作制度提出了建议.道路规划设计条件工作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有应用,在全国遗一步推广对落实城市工作意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与人口协调发展是长三角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基于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联系度和集对势的协调评价模型对2006—2019年长三角市际公园与人口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整体上公园与人口两系统呈正向发展态势,协调程度趋好,但稳定性较弱;各协调类型城市公园与人口系统内部差异较大,公园系统协调性总体优于人口系统协调性,公园总量、公园格局、人口生活水平因子协调影响力强;时序上“一核五圈”城市群公园与人口协调能力保持正向发展态势,空间上圈层之间协调能力杭州、宁波都市圈领先、上海较差。研究可为长三角公园系统的优化、人地协调状况的平衡以及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