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永州民族旅游商品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民族旅游业是由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购”创汇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经营中最重要的构成,且弹性较大,属“无限花费”。永州1984-2004年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8%,而民族地区旅游购物收入只占民族旅游总收入的5%。这一方面表明,永  相似文献   

2.
文化·经济·利润——民族文化旅游热点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面临升级换代,作为“阅历产业”,旅游正以一种生活要素进驻平常百姓生活,旅游消费化时代已经来临。而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西部开发云蒸霞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路子已经变得更加清晰、明朗,民族文化旅游被推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最前列。民族文化涵盖的内容广博而庞杂,在这里我们仅分析其中具有市场开发价值或潜力的部分。民族风情旅游它是指旅游者亲临民族聚居区,深入村寨或家庭,去观赏和感受民族风俗文化、歌舞、民居建筑以及饮食风味,还可以购买民族用品,装饰品等。民族节日旅游是风情旅游的重点内容,其间不仅…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工商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调查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处泸沽湖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市场现况,对沿湖经营摩梭文化旅游的主要村庄的旅游商品市场,进行分类描述、分析和总结,探讨泸浩湖民族文化旅游和旅游购物的发展与特征,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体现摩梭文化和泸洁湖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单一,商店零售为主,规模较小,同质化严重,品牌意识差,没有泸沽湖名片式的有影响的品牌产品.最后,本文提出要依托应用人类学分支学科工商人类学对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张波 《中国民族》2014,(12):52-53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素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重庆市唯一的苗族聚居自治县。近年来,地处重庆市“一心三带”的彭水县围绕“建设民族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目标,把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与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重庆民俗生态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重庆最具魅力旅游区县、“重庆非去不可”创新案例前三甲、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十大民族(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一种生活方式,通常被称为“无烟工业”或“无形贸易”。它通过“风景出口”和其它经济措施为国家创造财富、积累资金、增加外汇收入,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最快的产业之一。湖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对国内外旅游者极具吸引力。充分有效的开发旅游资源,建立健全旅游文化市场,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来抓,这必将加快湖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族的民俗文化金聪“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传承最久远,最广泛,也是最能体现民族凝聚力的群众性民俗活动之一。白族“本主”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现今有的村寨本主依然是山、树、蛇、龙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主”崇拜溶进了对英雄人物和为本民族...  相似文献   

7.
积极开发民族旅游商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一个新兴的、前途无量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这种高经济效益的消费活动,在增加外汇收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社会劳动就业,促进有关行业发展方面,有着“催化”作用。单就旅游者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选购纪念性商品一项来说,就是一个不可小看的开发性经济活动。至少,它牵涉并带动着一个地区轻纺、食品、工艺美术、土特产品加工等业的发展,对振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3,(5):18-18
正张家界市土家族研究会成立于2000年10月,现任会长吴远平。自成立以来,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普及土家族文化知识,学会编著、出版了《湘鄂西土家族》《土家知识百问》《土家地区名胜大观》《中国民族风情游丛书·土家族》《永定区民族史纲》等40多本民族研究、旅游书籍。为了探索少数民族民俗散文创  相似文献   

9.
海南中部旅游全线告急!海南省以通什市为中心的中南部山区是著名的黎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依托当地优势,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旅游业,建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民族博物馆、涉外酒店等设施,成为海南省重点景区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然而,近两年来,随着海南东线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海南旅游市场无序竞争加剧,中部地区旅游业效益大幅滑坡,游客人数锐减,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不良的影响。据通什市旅游局统计资料表明,通什市1996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6.7万人次,其…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在接受调查的海外旅游者中,对中国山水风光感兴趣的占50.6%;对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感兴趣的占39.6%和27.0%;对中国的饮食烹调感兴趣的占19.2%;对旅游购物和文化艺术感兴趣的占18.7%和18.1%;对医疗保健、节庆活动等旅游资源感兴趣的均不足10%。由此可以看出,民俗风情、文化艺术、民族饮食、民族节庆等,在旅游资源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为主线,分别从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模式,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提供实践性较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开发桂北、桂中民俗旅游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桂林市和柳州市等旅游部门对开辟民俗旅游项目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桂林市旅游局推出的“漓江民俗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柳州市旅游局推出的“少数民族节日游”等专项旅游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这些已开发的民俗旅游的规模程度和提炼的深度,不论是与桂北桂中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比较,还是与桂林市旅游发展,与桂北桂中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来比,都是远远不够的。桂北民俗旅游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江河源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民族———藏族、土族、回族的建筑、服饰和他们各具代表性的一些民间工艺品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江河源部分民间工艺特点及审美意蕴 ,笔者欲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江河源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4.
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厘清旅游和民族三交的关系层次对旅游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交互范畴的拓展价值。旅游和民族三交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内涵、关系逻辑和关系形态,旅游者异地构建“族际互动”促发多元主体身心发展和族际团结进步是其关系内涵;核心吸引、过程推进、场域支撑和人本理性构成多层次关系互动逻辑;族际主体间围绕族群文化和族际共有文化构建起旅游业态和日常民族三交的符号交互系统。文章据此提出了旅游与民族三交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旅游促进民族三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的再造与重构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恩施土司城的个案研究表明,“文化景观再造”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司城不属于遗址所在地的开发,它的文化定位和旅游形象是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图建构起来的,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土司制度和鄂西南本地的民风民俗,为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传承场”,实现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黄延军  黄鑫 《民族论坛》2004,(11):19-20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旅游业发展来势迅猛,近年来出现了这样的新趋势,即在旅游人数激增的同时,个人文化素质也在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浏览”风景名胜,或对偏远地区作猎奇式的寻幽探秘,以往浅层次的旅游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的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亟待更加深入地对旅游文化进行开发以适应这种需要。民族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以充实丰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内涵,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更快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游客忠诚度研究有利于民族旅游业针对游客的行为感知进行旅游产品迭代提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旅游者行为感知、满意度与忠诚度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旅游者忠诚度驱动因素模型,能达到较好的测试效果,从而揭示旅游者行为感知、综合满意度与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机理。对旅游者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能够提升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8.
桂西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长寿、生态、民俗、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旅游业也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旅游商品市场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桂西北旅游纪念品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理念,具有深远的传承和发扬的意义。本次研究主要从环江毛南族傩面具文化、宜州刘三姐文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纪念的设计方法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聚居在湘鄂西地区的土家族,民族风情别具特色,其饮食习俗反映了土家人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鲜明的民族性格。那么,这种饮食习俗的特点,文化意义及社会原因何在?发展方向如何呢?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饮食,既“饮”又“食”。土家族的饮食习俗可概括为茶、酒、食三大部分,其中茶、酒同属于“饮”。土家族聚居地多为山区,气候温和,盛产茶叶。土家人最喜欢喝油茶汤,民间  相似文献   

20.
’97旅游你的航线将往何处?文/贾光杰可以预见的是:香港回归祖国将为1997年南线旅游添上浓墨重彩;但显然,新的航线不会掩去那些含有永久魅力的目的地———同样可以预见的是:民族风情与民族地区旅游景区,仍将是’97旅游精品———’97中国旅游年与民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