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总结了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方式和贡献,并从中得出了几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桥梁,是毛泽东进行理论创造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坚持调查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表现出来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纵横观。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三个自信背景下,增添了新的内容,树立了新的目标,形成了新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大众化的过程.对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研究,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将更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深入民心,使其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互联网也呈现飞速发展态势,中国人民对国家政治局势和意识形态的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新时代在网络视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极其重要,该工作遇到很多机遇与挑战。故立足现实问题,探索在网络视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与应对策略,主张强化巩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新网络视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机制、建设在网络视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才”队伍,致力于提高新时代在网络视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效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来武装政工干部,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特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大众化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的主要路线,从而提高政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丰富政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以来,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艾思奇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下,曾被大众普遍的接受。为了避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生活中被逐渐边缘化,实现马克思在创立学说时:“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理想,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本文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大众化相结合的,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实现,基本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准确把握中国实际国情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以来,高校一直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挥的重要途径,并且对马克思注意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里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一定的路径来解决出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高职学校的学生的思想培养有着积极地作用,并且能够为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文章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和探索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哲学基础,使得我党能够充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基本关系进行探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属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梦,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认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表现。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为中国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视角,论述毛泽东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坚持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残中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前推进莫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示了我国的民族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先进领导者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的理论成果。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理解,使其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成为领导我国未来的民族建设的思想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目前领导中国的指导思想,必须使其结合中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显现了我国的特色。本文就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毛泽东和邓小平通过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我国自身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果。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通过我国领导人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不断地进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内容,从静态和动态进行分析,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一条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一国、一地、一时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也取决于不同的实践对它的需要程度。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适性和世界性使其具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理契合性使其具备中国化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其自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品性,在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学术层面中国化和实践层面中国化两重逻辑,相应也体现出两重进路:一重可以推动理论思维的丰富与发展,提供理论智慧;一重可以推动实践展开,提供实践智慧。毛泽东、艾思奇等人在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冯契、张岱年等哲学家则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积极发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产生以来,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间,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自我国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十分迅速。面对新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大众化,是我们党、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使马克思主义大旗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什么李大钊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原因,进而指导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