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朗教授,浙江衢州人,1938年10月生。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叶朗教授196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晨阳先生撰著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最近面世。此书由动笔到最终出版,历时七八年,可谓是一部倾注着作者心血的辛勤力作。周立升教授在此书序中指出,“该书内容丰富,评析中肯,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发前人所未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认为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具有开拓的意义”。这一评价不是虚誉。据我所知,凡是读过此书者大都有类似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 ,朱光潜先生美学学术道路的变迁不只是美学观念层次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美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的变迁 :从心理美学转变为哲学美学 ,走上了与其前期美学正相反的自上而下的道路。这既是朱先生个人的学术误区 ,也是整个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遗憾 !承续朱光潜先生的心理美学成果 ,化观念为方法 ,走科学美学之路 ,是深化当代中国哲学美学既有成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乃昌先生的新作《壮族稻作农业史》。这部30万言、分上下两篇共13章的著作,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由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农业史专家游修龄先生和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广西籍教授梁庭望先生分别作序,给予很高评价。我认为,此书是近年来稻作农业史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壮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5.
陈娟 《船山学刊》2022,(5):52-62
叶朗将古代美学资源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的创新相结合,发展出独特的意象美学理论体系。其中,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意象思想的阐释具有独特性,集中体现了他的阐释方法。叶朗将王夫之的诗学思想放在古代诗学的发展脉络中看待,认为“意象”是王夫之诗学思想的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对王夫之的诗学思想进行体系化。叶朗对王夫之诗学思想的这种阐释,是一种重构式阐释。重构式阐释在较大限度上打通了当代美学语境与古代美学思想之间的隔阂,使得古代美学资源在当代重新焕发出理论活力,是古代美学思想实现现代转化和当代美学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建疆 《人文杂志》2006,1(3):86-88
我国美学界试图摆脱认识论的主客两分、二元对立思维,从存在论的整体观上去重新思考审美现象的活动肇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朱立元先生在此间发表的系列论文中,较早地反思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并将这些成果集中地体现在了他于1998年出版的《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之魂》一书中。但由于既定的学术范式的惯性作用,我国主流美学中的形而上方法和实践—认识论哲学导向依然占统治地位。从2001年开始,随着朱立元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美学》一书的出版,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朱立元先生所说,他的美…  相似文献   

7.
读《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丁原明高晨阳先生撰写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近30万字的学术专著,由动笔到最终出版,历时七八年,可谓是一部灌注着作者心血的开拓性研究的力作。周立升教授在此书的《序》中指出,“该书内容丰富,评析中...  相似文献   

8.
周来祥教授谈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牛宏宝带着“中国美学走向21世纪”这个题目,笔者拜访了著名美学家、博士导师、国际美学协会执委、山东大学教授周来样先生。访者:周先生是在美学和文艺学领域著作和建树都甚丰的美学家。今天想请您谈谈中国美学走向21世纪这个题目。答...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讨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和特点时,不少人认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表现”,而西方传统美学重“再现”。叶朗先生所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中指出:“这种看法为很多人所接受,但是并不符合事实”。我觉得“流行观点”虽有偏激之处,而叶朗同志所摆出的论据和资料却不能说明自己的立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反而证明了它的相反结论。现特以一孔之见,试作辨析,恭请同仁明鉴,并求指教。  相似文献   

10.
叶朗先生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问世了.它力图通过对史的研究弄清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和特点,这是很有意义的.《大纲》的绪论指出:"近年来,一些著作和论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被不少人所接受,辗转相传,成为流行观念.但是这些流行观念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加以澄清,就会阻碍我们认识中国古典美学的本来面目."因此,《大纲》始终抓住对流行观念的批评,阐述着对中国古典美  相似文献   

11.
叶朗同志在《学术月刊》1980年10月号发表了《不要轻易否定脂砚斋的美学——就脂砚斋的评价问题与郝延霖、徐迟等同志商榷》一文,对脂评“自传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拜读以后,不敢苟同。下面谈几点意见,进一步相互探讨。1.被叶朗同志用来推倒徐迟等同志观点的所谓脂砚斋批语,作者是畸笏,不是脂砚斋。为了能说明问题,特照录庚辰本第十九回中的这条双行墨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研究——访刘纲纪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7年3月30日,笔者拜访了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纲纪先生。刘教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出版了《“六法”初步研究》、《龚贤》、《黄慎》、《书法美学简论》、《美学对话》、《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等专著,目前正与李泽厚共同主编多卷本的《中国美学史》,在美学界颇有影响。作为刚刚涉足于美学领域的青年人,笔者想通过这次采访学习刘教授的治学经验,并借此机会请他谈谈对目前国内学术动态的看法。以下便是我们之间的谈话——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90’比较文学研讨会上,笔者有幸同著名文艺学家胡经之教授作过长谈。先生长期在北京大学执教,融合美学与文艺学于一炉,开拓文艺美学学科,甚有贡献,近年又来深圳大学创办国际文化系,拓展新兴学科,多有建树。在这三、四年间,陆续出版了《文艺美学》、《西方廿世纪文论史》、《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为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编了《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及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先生对文艺学方法论尤多注意,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前不久完成了一个文科博士点科研项目,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劳承万刚过而立之年,潘知常便向中国美学界抛出了三本硬实实的著作:《美的冲突》、《众妙之门》、《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25万字)。其中(生命美学》的出版,在他个人的学术史上,是不平...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先生对近现代学术有重要贡献,这是周知的事实.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他自沉颐和园之昆明湖以来,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其所受学界推重,则可谓历久而弥隆,这在近代学人中恐怕是不多的.由此亦可见其学术影响之一斑.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均十分重视对观堂生平及其学术的研究.其范围涉及了文学、美学、词曲、古史、古文字诸方面,并有不少值得重视的新创获.但是,诚如周传儒教授近撰《王静安传略》①中所说:“后生小子,安知谁之为谁?”基于这个原因,《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编者特约当年清华研究院学生周传儒先生撰写王氏《传略》,确是极为得宜之举.而周传老怀着“记述这一段学术渊源,乃后死者之责”的高度责任感,以八十高龄,挥笔作传,畅述观堂生平、学术,回叙王门笃实学风以训诲后学,其精神是尤足钦敬的.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0月出版的赖贤宗教授的<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对作为中国美学思想基础的意境论进行了意境美学的本体诠释,会通于当代诠释学现象学美学思想,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情境中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李方桂先生及其高足柯蔚南教授的合著《古代西藏碑文研究》,可以说是从语言文献学角度对古代吐蕃藏文碑铭研究方面最为重要的著述。最先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为英文版。由于刊行于台湾,大陆许多学术同行很难看到这部著作。汉译此书出版确有必要。译者早有整理出版李方桂先生著述的夙愿,因此早就与李林德教授取得联系,希望能授权出版李方桂先生著述。李林德教授与家属商量后,很快就(于2002年)给予了令人鼓舞的答复。2003年3月,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将本书汉译纳入了当年的科研项目,由我来具体完成。全书汉译工作主要是我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期间(2003-2004)完成的,完成后译者曾经请原书作者之一柯蔚南教授校订过一次,并赐中译本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汉译工作开始以后,2004年2月,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决定合作编辑、翻译、整理出版《李方桂全集》。这本书就自然列入计划,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用繁体字本作为《李方桂全集》第9卷出版。不过,在此之前,承蒙《西藏民族学院学报》慨允摘刊,让读者先睹为快,此举实在令人高兴和感佩。在此译者谨代表自己,也斗胆冒昧地代表广大读者对学报同仁深表谢意。至于译文中在所难免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当由译者负责,希望读者多多指出,以便今后再版时更正。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以后,我国的美学、文艺学界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现当代理论,寻求研究方法和观念的更新。如何在引进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读解、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西方美学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是美学史家们格外究心的学术目标。朱立元教授主编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方美学史》,正是一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的成功之作。全书除《导论》外,共四编三十章,清晰地描画了一幅20世纪西方美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景观图。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术形成的标志是学科化和专业化,以及由此建立起的制度性基础.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美学在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晚清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在蔡元培主持下的壬子-癸丑学制,废止经学科,使得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得以确立.在民初学制颁布至“五四”运动之前这段时期,大学学科中出现了美学课程和美学教授,出现了美学类的期刊以及学会,美学也进入了中国现代学术分科体系.至此,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现代学术体系中完成了制度化的过程,其学科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是按照《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的一些编撰要求,从蒋先生大量的美学论著中筛选而成的,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些文章或是在展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整体风貌上具有代表性,或是在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中有着关键的铺垫性意义,或是在写作时较为投入的思情并茂之作,如此等等。当然,作为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美学家,蒋孔阳之所以能卓然自立,是与他的美学道路密不可分的。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