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西老年》2013,(4):40-40
民间牵绣艺术大师范素萍,山西省和顺县团北村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顺卉峰手工绣艺中心"主任兼总设计师、中国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2004年壁画、鞋垫、挂件等作品在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特产会"展出,获得金奖;2006年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作品被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和中国  相似文献   

2.
[摘要]羌族刺绣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08年被中国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羌族刺绣面临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拟探讨羌族刺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客观条件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何广华 《百姓生活》2013,(10):43-44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的民间刺绣,是麻柳先民发明创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它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2008年6月,麻柳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先后有40多件刺绣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麻柳乡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8,(1):F0002-F0002
<正>2015年,我校成为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的全国首批研培计划参与高校。近几年,我校先后开设了临夏砖雕、甘南唐卡、甘肃剪纸、甘肃洮砚、甘肃木雕和甘肃刺绣等专业的6期基础培训班和4期高级研修班,累计培训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70人次,社会效益显著,得到文化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培训成果被文化部作为优秀案例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建新 《金陵瞭望》2010,(10):70-71
中华五千年文化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世界文明。公元2009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京金属工艺传人王殿祥大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金银细工制作的唯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此前,王殿祥大师已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通常又称为"无形遗产"。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了国际法的范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内容给予了界定,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定责任、国家保护和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都作出了确切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的"无形文化遗产"和韩国的"人间珍宝"给非遗的保护工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取代了国内原本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概念。与我国西南部接壤的泰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提出了"知识性文化遗产"这一新的概念,并将之划分为七个领域。本文以泰国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对比日韩的保护经验,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刺绣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近年来,因知识产权问题引起的刺绣侵权纠纷逐渐增多,困扰着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对刺绣作品"二次创作"知识产权利益的认可,解决刺绣与底稿作品知识产权冲突的实践,必将进一步推动刺绣工艺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比,我国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缺憾,缺少"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内容,因此容易引起肤浅化的理解。这不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是对和谐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0.
导言     
自2006年以来,我国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制度,形成了保存、记录、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探索性、多维性的保护方法.至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系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已基本完成.如果说2006~2011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建设,那么,自2012年以来,则主要在传承实践方面进行重要探索.值得一提的是,生产性保护方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传承实践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重庆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际联系办公会为领导机构,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工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利用科学研究指导保护实践方面,重庆市将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文化遗产学院,由此构建了"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模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参看牟延林、谭宏《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以"重庆模式"为例》,《求索》2008年第1期)。2008年10月8日,重庆市政府在重庆梁平组织召开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和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在会上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我们选编这一组发言稿,希望借此为全国兄弟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重庆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际联系办公会为领导机构,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工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利用科学研究指导保护实践方面,重庆市将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重庆文化遗产学院,由此构建了"政府主导、学界介入、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庆模式",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学术研究齐头并进(参看牟延林、谭宏《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以"重庆模式"为例》,《求索》2008年第1期)。2008年10月8日,重庆市政府在重庆梁平组织召开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和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在会上分别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我们选编这一组发言稿,希望借此为全国兄弟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3.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意义重大。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各地方关于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的规定都与该办法的内容基本一致,福建省的相关规定有其可取之处,但在代表性传承人的申请程序、管理原则以及权利义务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正>民族学·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前全人类的一大重要实践与热门话题。在本期文化遗产专栏,博士生导师杨正文教授《文化遗产保护的关联话语意义解析》认为,多样性、可持续性和原真性既是文化遗产领域相互关联的重要话语,也是文化遗产保护最基本的原则,还是文化遗产保护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体系实践拓展的结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兴起,既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与国际体系的接轨,更标志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回归"。朱煜杰博士等《全球化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具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传统.在中国古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成绩尤为显著.而先秦采诗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学的滥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地位格外突出,具有代表性意义.对先秦采诗制度的研究与剖析,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我惊喜地发现了土族特有的手工刺绣技艺——盘绣。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族儿女,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心灵手巧。看来来往往的土族妇女,人人从头到脚,用刺绣装扮,身着五彩缤纷的"彩虹衣衫",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我乘机寻访编织"彩虹"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传承人李发秀。  相似文献   

17.
宁夏历史悠久,民族多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有历史继承渊源。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具有代表性。田野调研发现,隆德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农民画、篆刻艺术、书画艺术、马社火、回族刺绣、雕塑等七大类,其中前六类基本处在断层状态,唯杨氏家族的雕塑传承不断。传承断层的原因:一是家族传承出现衰势,没有得以延续;二是社会变迁使人们远离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三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是关注传承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政府每年要投入专项资金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尽快解决好传承者与继承者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非物质文化传人;三是建立民俗博物馆,尽可能保存古老文化记忆;四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节,弘扬民族文化;五是实施政府非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于2012年12月5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它是我国首个人选该名册的项目,在福建非遗保护领域显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一级协调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三个序列,构成一个整体性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评选并建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作为一种新的保护理念,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不断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山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将该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作为调查对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代表性。通过对山西省17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1+X"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对于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协调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和理论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应运而生.适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黄永林、肖远平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近期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教程在努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深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理论、大力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实践、积极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方法等方面形成特色,成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之路的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