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正>01"我国大规模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完成。"——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日前出版的《中国的能源革命——供给侧改革与结构优化,2017-2050》报告指出,从2006年到2015年,我国相当于为每一个城市人口建成了约50平方米的建筑。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表示,"与之相应的,我国大规模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完成,这将大大减少对高耗能的钢铁、有色、建材的需求,相关的交通能源需  相似文献   

2.
建国45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首次出现负增长。据上海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5‰,死亡率为7.28‰,自然增长率为-0.78‰。这种负增长在全国也是首次。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其间人口负增长是多次发生过的。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年代,人口负增长反映的是社会的落后与腐败。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的今天,人口负增长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事实上,上海在去年终于出现人口自然变动“减”大于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人口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黑龙江省人口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中方案黑龙江省人口将于2018年左右进入负增长,人口数量将达3 896.11万人,高方案将于2032年进入负增长,人口数量将达4 004.8万人。人口老化将很快成为人口的又一个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口负增长下日本房地产市场变动情况的分析以及对相关应对政策的梳理发现:人口总量负增长会导致住房增量供给速度的下降以及存量供给的增加;人口负增长并不必然导致房价和地价的下降,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的提升对房价和地价上涨的作用更大;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有“危”有“机”,应辩证对待。为应对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速对房地产市场的负向影响,日本政府和学者分别从人口和房地产两个层面提出了多项政策应对,这对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口预测方法估算中国"十四五"期间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并总结了其中的四大重要"转变".人口规模变动呈现"四降三升"态势,人口总量保持增长,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年均死亡人口规模继续提升,但劳动年龄人口、少儿人口、育龄期女性人口、年均出生人口继续下降;从人口结构变动来说,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双双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由"底部"驱动转为"顶部"驱动主导,人口抚养比保持低位,但性别比失衡的问题正向适婚年龄段传导.人口结构出现的重大"转变"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增长、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婚育观念的交织、劳动力的"质""量"转变.为应对中国人口变动,提出必须从生育权利、养老保障、经济转型、社会体制等方面进行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6.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当前我国人口除了规模巨大外,还呈现出“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少子化”的特征,面对人口新形势,适度生育是保持人口长期动态平衡的关键。低生育率情况下,国家政策如何促进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是一个紧迫的时代命题。本研究从生育率持续低水平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层次结构性挑战、我国人口负增长产生的原因及生育支持体系建设的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瓶颈入手,借鉴日本和新加坡的生育支持经验,从政策顶层设计、生育政策属性、紧迫的现实问题、“一胎体验感”、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在超低生育率早已形成、人口增长接近尾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迁移流动更加活跃、城市化快速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位回落与婚姻挤压效果加速显现时期,中国未来人口发展将进入持续超低生育率、人口即将负增长、劳动力短缺将愈演愈烈、社保基金亏空将迅速扩大、城市扩张与城市收缩并存、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减轻与计生机构迅速弱化乃至消失的新阶段。转变人口发展理念、调整生育政策、变革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我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展望(2010年修正版)》关于中国人口的中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在2015年前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开始下降;在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在21世纪末,我国人口总量将降为5—9亿;在21世纪中叶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0%—40%以上。本文对这些重要的人口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制、代际福利、城市化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等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荆其诚及其同事开展的研究表明,如果目前中国每个家庭拥有2.5个孩子的状况持续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13亿,2050年人口将会超过16亿。到那时中国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人口比例的24%。 荆其诚认为,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平均寿命的提高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人口的平均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0岁,而婴儿死亡率据联合国调查已降低到3.2%。少数民族人口从6700多万增加到9100多万,增加了35.52%,也是人口增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世纪交替 ,往往是人类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契机。对于中国朝鲜族来说 ,2 0世纪是移徙、定居和在各方面得到发展的时期 ,但同时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于消费发展、人口趋于负增长、聚居区解体等弊端。展望 2 1世纪 ,中国朝鲜族将出现物质生活水平与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口量继续减少、聚居地将分布于全国各地、学习朝鲜语的人数增加而不懂朝鲜语的朝鲜族增加等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则相对适中,不过有一些省份的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则是负增长,少数民族所占比重也略有下降。此外,本研究也发现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与邻近地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口转变理论,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负增长是超低生育率作用下人口再生产的特殊类型,是在无迁移人口条件下死亡人口超过出生人口,人口总量和增速、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等快速变迁的现象。华盛顿大学2020年人口预测数据首次勾勒出21世纪世界人口负增长的基本趋势,对比联合国2019年人口预测数据,发现世界人口负增长在21世纪开启的作用机制在于低生育率水平预期。进一步展望世界人口负增长趋势,不难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区域和国别人口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差异化等特征与人口负增长伴随;通过减少劳动力资源、挤压技术进步空间、增加社会保障压力等方式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生,在后人口转变阶段与低生育率陷阱相叠加,以及通过总体和个体视角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在适应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亟待从缓解老龄社会问题、分类实施家庭计划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等视角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马寅初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人口控制理论具有特别的意义。马寅初在《新人口论》提出生两个孩子有奖、胎儿也有生命权、反对人工流产等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代人口转变的实现、使中国进入了一个人口学意义上的"后马寅初时代",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迥异于马寅初时代。人口控制理论认为出生人口是负担,理论依据是"人均概念"。孩子负担论也有违人口生命历程理论,是对人口增长效应不完整的诠释。人口控制理论是特定历史阶段的认识产物,具体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和人口增长过快两大国情相关的人口理论,有其不可抹杀的历史贡献,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有显而易见的局限和不足。本文提出了中国特色人口优化理论的初步构想,彰显出三大价值追求,即追求人口的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积极发展。本文界定了"人口优化"的含义,提出了"人力资本"5×3的新解释框架,从人口的决策优化、队列优化、代际优化、遗传优化、环境优化、生态优化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现"人口优化"的路径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人口生态优化,又包括了人口数量的优化、人口素质的优化、人口结构的优化和人口分布的优化。成功的人口发展就是要强化人口优化的力量和趋势,同时消解人口劣化的力量和趋势。人口优化的政策体系,至少包括了优化生育政策、人口投资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有序迁移政策和老年发展政策。本文的主张可概括为:"适度生育,持续发展;优化人口,强我中华。"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正面临多方面突出的人口问题,既有人口超低生育持续,又有人口老龄化,还有劳动力人口加速外流,三个人口问题加速推动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同时,东北也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伴随人口的结构性转变,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结构性矛盾及如何消减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东北地区23个地级市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理论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没有对东北经济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人口老龄化通过消费需求路径对经济产生消极的间接作用;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虽然东北劳动力成本存在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有利的要素禀赋并没有推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混合模型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当取值为负时,人口的负增长会通过调节效应弱化人口要素对经济的贡献。因此,可以说人口负增长将可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类发展奇迹比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更为令人惊叹。1950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极贫时代""先富时代"和"共富时代"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发展水平先后登上了三个大台阶,是这段时期世界人类发展指数HDI增长最快的国家,实现了从"极低人类发展水平"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质变,将在2021年左右步入世界极高人类发展组。中国人类发展奇迹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四大优势,即大国优势、后发优势、道路优势和制度优势。中国是世界人类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将引领实现几十亿人口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农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在老龄化高峰和死亡率高峰到来时导致农村人口负增长。农村人口负增长将改变城乡人口比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方式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逐渐转变为农村人口死亡减少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 30年来 ,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在波动中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向发达国家的生育水平接近。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 ,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人口环境 ,也为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态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世界人口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从原始时期的小数量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据统计,全球总人口数已经突破了60亿的大关,而其中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在世界人口排行榜里,荣登首榜。如今的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执行效果很好,农村远不如城市。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手段在解决人口问题上作用越来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生育问题上的观念上发生了转变,很多人只愿意生育一个孩子,还有许多人宁愿不要孩子,也就是所谓的"丁克家族"。而我国也慢慢地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渐渐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正在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制的步伐。本文将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机制的由来、我国人口在新时期发展的特征、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四月十五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登了张乐群同志写的《为什么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一文,作者阐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要尽快地把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并提出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后,可能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读后很受启发。我们认为,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增长快,正面临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劳动力快速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贸易出口的平稳增长与结构转型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在贸易伙伴国(地区)制度环境异质性条件下,基于1992—2013年中国对172个国家(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对不同的法制建设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行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对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继续提升法制建设水平和制度环境质量,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出口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