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宗庙是承载庙祭教化的祭享之所,宗庙文化是儒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春秋》向来尊严庙制,胡安国在《春秋传》中对宗庙有一系列的解读,凸显出鲜明的经世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传承二程义理之学,以“理”释礼,因象明礼,使《春秋传》成为宋代春秋学由神秘思维转向义理解经的关键著作;第二,扬《春秋》万世之法,正君臣父子夫妇之名;第三,秉《春秋》大义,全君臣恩礼,在尊君抑臣的思想中并非一味压制臣下而讲恩义;第四,彰圣王之道,以民为本,提醒君主勤政修德。其精心诠释的理学思想、正名思想、尊君思想、民本思想对南宋走向中兴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宋绍兴时期《徽宗御集》编纂,设立御集帝阁敷文阁以及制定御集奉安礼仪是绍兴和议以来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建工程。《徽宗御集》是南宋首次编撰先代君主文集,在继承北宋编修先帝文集旧例同时,在编纂过程、收录原则及礼仪方面做了全新的规划与创建,形成较为完整的编纂规制与奉安程式。通过直观的礼仪形式,渲染了高宗在帝位继承上的合法性。同时,伴随《徽宗御集》而设的帝阁(敷文阁)贴职,在文官贴职体系建立过程中具有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宋艺术家姜白石以一介布衣之身,傲然立于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宋代文坛之林,且向风慕义者,自南宋直达清庭,影响及于几个世纪。他的一生,虽称不上伟大,但用“卓越”一词形容绝不为过。他是南宋罕有人匹敌的全才。“少小知名翰墨场”,其诗格高  相似文献   

4.
上寿之仪起源于先秦,至汉大兴,成为君臣宴飨场合中臣为君寿的指称。上寿时多伴有上寿文辞,先秦文献对上寿文辞的记载往往从略,至汉始多,至明徐师曾、贺复徵始为其辨体立目。汉代上寿文有骈散结合和散文二体,前半言事、陈述上寿背景,后半为祝酒辞,文章有规有诵。上寿文的生成虽依托于上寿场合,但文章宗旨往往不在于上寿,其本质是汉儒利用上寿场合,运用话语权表达自己立场、主张的“臣语”。汉代上寿缘由很多时候与祥瑞有关,汉儒利用上寿进行祥瑞书写,为帝王受命、进谏帝王提供更多的话语支持。汉儒通过上寿,既用宴飨礼仪稳固君王权威,又借机表达自己主张,是其“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政治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祥瑞灾异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其发生和出现代表着上天对君主的赞美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涵。我国历史上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祥瑞灾异学说特别发达的时代,也是祥瑞灾异被频繁应用于政治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祥瑞灾异事务的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现象的解释和事务的处理三个层次,为隋唐时期祥瑞灾异管理的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一个科技繁荣的朝代 ,但也是祥瑞灾异等迷信十分盛行的一个朝代 ,对宋时政治、经济乃至军事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 ,“天书事件”将对祥瑞的崇尚推向了顶峰。史学界对此事件的研究已经较为详尽。但是 ,据我所知 ,从宋代的祥瑞灾异的总体出发 ,系统地加以研究 ,目前尚无。笔者愿书一管之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宋代公使钱的基本功能是为地方官员提供日常招待与宴饮经费,其福利属性使宋人视之为君主优待文士理念的直接体现。公使钱为宋代各地频繁举行的公务宴饮提供财力支持,使众多经济实力有限的中下层文士得以接触声妓宴乐,从而有机会参与到词的创作与传播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公使钱所具有的优抚色彩又降低了文士在参与公务宴饮时被指纵情声色的道德风险,遂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经济赞助与心理庇护的双重效用。公使钱对宋词的促进并非制度设计者之本意,但可由赵宋君主优待文士这一政治生态获得解释,其中显示出的正是传统时代政治形态决定经济生活、进而作用于文学形态的特殊“传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是写作比兴象征词较早,并且写得最多最好的。他的比兴象征词多以表现其抗金救国壮志与壮志未酬的悲愤为主题,其题材内容、体调风格丰富多彩。他熟练地运用“想象出象”“借典造象”“即景取象”等多种方法,创造真切、鲜活、多样的象征意象,从而营构出极具雄奇性、戏剧性、层深性的象征灵境。其象征词的比兴寄托“不伤崭露,不易指陈”,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开放性,多篇作品成为古今传诵的经典,对于元明清比兴象征词的发展和清代周济等人“寄托说”“词史说”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是南宋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论学绳尺》是一部收集南宋时期省试优秀“论”作的选文点评集。集子中批语多以“老”字点评文章。集子从文章的用语、结构及作者的修养等方面揭示了“老”的内涵,说明“老”是宋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从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上探讨“老”的成因,有利于整体观照宋代文学,加深对宋代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宋代全国性综合编敕纂修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宋代全国性综合编敕计有《建隆编敕》至《重修淳敕令格式》19部,加上内容重复的三部条法事类,宋代实际行用过的编敕则有22部,这些编敕至迟在宋仁宗天圣编敕时已在编敕所进行,并形成一套制度,体例上从依照《刑统》的体例编修到按敕、令、格、式的分类编修。南宋孝宗时出现“条法事类”。附加项目的增多也表明了其体例的变化,其取材基本上是一定时期的“宣敕”,前一编敕可行用者,徽宗时的御笔、手诏,南宋时的指挥亦成了编敕取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