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常常处于人生的困顿之中,寻觅生活意义与建构生命价值已成为现代中国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中国传统人生智慧的视野出发,我们应该区分幸福与快乐的不同、生活品质与生命品质的不同,且要从生活快乐的有限之中去寻求生命幸福的无限,亦即在有限的人生中去追求生命的永恒,从而既获得生活的意义,亦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到底有没有管理学,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没有管理学,更谈不上有企业管理学,在这片土地上从来没有诞生过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中国式管理学,其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学"、"民本"和"和谐"等思想。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文论>(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余三定等七位文艺批评者2003年至2006年问公开发表论文的一个合集.论文集展示了各位论者不同的学术个性,从研究题材到话语方式都各异其趣,体现出每位专家的个人风格.但是,来自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文艺学学科的这个团队,又表现出明显的群体风格,即紧跟时代步伐,将研究内容主要放在当代,同时,又以高屋建瓴的学术史眼光俯视当下,当代学术史研究成为本书贯穿始终的一根主线.  相似文献   

6.
描述1949年之后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书可谓不少,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分别有王新民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97)、傅谨的<新中国戏剧史>(2002)以及董健、胡星亮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2008)等;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力量,实现对西方美学史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但在真知灼见和历史叙述的从容背后,也有难以言说的压抑和痛苦,有文本的矛盾和缝隙。  相似文献   

8.
汤兆云博士的《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一书是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即承认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81年来,《宣言》的基本思想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的实际,不断开创当代中国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尤其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之际,《宣言》对我国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策战略转移的伟大影响,对三个代表思想展示《宣言》在中国新世纪的创新走向的当代意义,必须予以充足论证:当代中国一切伟大的成功,所有奇迹的创造,都源自于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坚持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阳海洪新著《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基于公允的学术立场,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 等三大新闻思潮的代表人物为经纬,运用传统学案式的史书体例结构全篇,全面呈现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 众声喧哗”的状貌及其起伏消长的历程,并探讨了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演进的独特性。全书具有整体性视野 、现代性眼光及学术态度严谨等特点,是一部研究中国现代新闻思潮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王希恩 《东方论坛》2008,(2):123-124
崔明德教授是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关系研究的专家,已出版《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和《隋唐民族关系探索》等多部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专著,其中《中国古代和亲通史》被选人“代表国家级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优秀成果的第一项。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崔明德教授与马晓丽、曹鲁超合著的《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一书,  相似文献   

12.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熊和平副教授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探讨的基本论题之一。该著借鉴福柯的考古学方法论,探讨了西方课程思想史中的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这种学术探讨对我们把握这一主题的当代意义以及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拉斯普京与中国的路遥都是活跃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浓厚乡土意识的作家,他们分别在著名小说《告别马焦拉》与《人生》中真实展现苏中社会转型时期村民的生存状况、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他们在深沉忧虑与对乡土传统美德守护的叙述中,表现出现代性的意义;他们在农村日常生活琐事中,开掘出深刻的文化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4.
自西学东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来,儒学及其现代命运问题便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重大课题。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以及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便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列文森的近代中国史观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得到充分展示.列文森认为: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实质性变迁,只有在西方冲击造成传统断裂的背景下才有可能发生;儒教从普世性价值变为历史研究的材料乃至博物馆的陈列物,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基本图式;儒教和君主制之间张力链条在近代的断裂,是儒教衰亡的重要原因,伴随儒教衰亡的是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的冲突;被转换或被抛弃了的儒家传统,导致了反映中国思想变革结果的共产主义变体的产生.历史认识主体的凸显和思想史研究路向,是列文森近代中国史研究的特色,他的近代中国史观深受欧美史学理论、现代化理论以及西方中国研究传统的影响,并在其早期著作中进行了初步展示.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进入新时期,中国学人开始了新的学术跋涉,他们一路探奇览胜,颇有创获,陈传才先生便是这其中的前行者之一。陈先生的自选集《当代文艺理论探寻录》,其所收入的论文,是陈先生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哲学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的同向建构旨在面向生活本身、探究人类存在的神圣性维度,弘扬哲学理性所具有的那种纯品性的学术精神,以便在一个更高的思维层级上实现哲学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最大开放.哲学的这种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并不妨碍它多边切入其他学科,当然也不随便对其他文化门类的意义评头论足,而是主张在进行界外阅读、执行跨学科运作之前,首先对哲学自身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以便审视、衡量与检验自己的内在本性与认识能力是否丢失,从而避免因陷入先验幻象、遭遇荒诞而导致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19.
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以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为历史经线,以少数民族文学为核心焦点,以历史与书写、少数民族文学的身份与变异、差异与表述、地理与想象、迷狂与信仰五大主题为坐标点,全方位地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纳入到了中国现代转型的框架中加以思考,实现了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完整的图景的目的,显示了学术视野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宏大完整性及学术前沿性。但此宏大的研究构架,又可能在无意识间放逐了研究的焦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视野宏大繁复、学科交叉多样的论述中,少数民族文学本身发展的轨迹却可能被材料化、肢解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儒学文化复兴之际,海内外研究儒学的专家颇多,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也不少。但真正能够建构起完备的、周延的儒学思想体系的,当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崔大华研究员。崔先生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先后出版《儒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和《儒学的现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两部巨著。这是他积二十年之功,对儒学思想结构、发展历程、理论特质、儒家传统、生活方式、现代命运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成果。观点新颖,多有创获,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