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史·本纪》云:“至元十五年(1278年)罗殿国阿榨,西南番主韦昌元降元,诏各为其地安抚使、佩虎符。“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荆湖占城八番刘继昌谕降龙昌宁、龙延万等赴阙………各授本处安抚使,立宣慰司,招抚西南诸番等处酋长”。《新元使·本纪十一》云:“至元二十年(1283年)八番酋龙昌宁、龙延万等入朝,置八番宣慰司招抚西南诸蛮。”《元史·本纪十二》云:“至元二十年  相似文献   

2.
公元1264年,建都地区爆发了以彝族首领建蒂领导彝族并有其他民族参加的抗元斗争。这场反抗斗争被平定后,元王朝便于1275年在这里设立罗罗斯宣慰司都元帅府,把境内分为若干个府、州、县,並将已趋向集中的当地民族集团,按其居住地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设置土司制度进行统治。元王朝的这些措施,对后来凉山地区各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这次建都人民抗元斗争的基本情况予以分析阐述,兼就杜玉亭同志在《“建都”是当地民族对建昌之别称》(以下简称《别称》)一文中有关这次斗争的评价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略论元代驿站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元代驿站的职能李云泉元朝统治时期,驿站遍设辖境,东起高丽、东北至奴尔干、北达吉利吉思、西到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至西藏、南至越南、缅甸,皆有驿站相通,形成以大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据《元史·地理志》和《经世大典·站赤》记载,全国共设驿站...  相似文献   

4.
邱钧彦 《源流》2011,(7):76-77
云浮历史悠久。周代为百越地,"云浮"作为地域之名,最早见于唐朝。《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天宝元年(742年),将全国各州一律改称为郡,勤州改称为云浮郡,这是"云浮"地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5.
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喜吃荔枝的绝世佳人。但是,正史中并未确载杨贵妃所嗜荔枝之贡地,以致自宋以降便出现了岭南和涪州两地之说。宋人苏东坡《荔枝叹》、乐史《太平寰宇记》等持涪州说,而元、明、清时期的地理志、野史笔记、荔枝谱记也多持此说。但是,唐人杜甫《病橘诗》、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则持岭南说。通过梳理和考辨史料,结合实地踏勘,认定涪州当为主要贡地,理由有三:一则唐时涪州盛产之荔枝并不亚于岭南;二则涪州至长安仅二千多里而岭南至长安则四、五千里,利于保鲜和节约开销;三则作为蜀人的杨玉环在成为玄宗宠妃后倍思家乡荔枝乃人之常情。当然,由于杨贵妃的侍宠和名相张九龄的宣扬,岭南亦有过贡献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临汀志》说汀州治所有四,经考证有误,汀州治所仅有一迁。《早唐书·地理志》福州辖有“梅青县”当作“梅溪县”;而县又为场之误。《中国历史地图集》之释文谓至元三年南胜县所迁之治即今平和县也有误。元时期福建行省的置度分合颇为频繁,但论者甚少,这里特作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7.
“金齿国”之称,始见于我国元代史籍,它是由宋元时的金齿民族建立的区域统治。在唐代,他们是“茫蛮部落”中的一部,因“以金饰齿”得名。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其强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大致是现今的保山、德宏、临沧、思茅、西双版纳诸地州及越南西北、老挝北部、缅甸东北的部分地区。本文拟对其盛衰情况作初步考察,错误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8.
《元史·太祖纪》: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已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个地点,冯承钩译《多桑蒙古史》注云:“《元史》谓成吉思汗死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此二名皆属蒙古语名,疑其士卒以此名名其汗身死之汉地”。可见早就使人有些迷糊。直到近年,也还有一些同志理解的不十分清楚。例如说:“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经略西夏时,病逝在萨里川·哈老徒的行宫,终年六十六岁”。又如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于进攻西夏的征程上。《元史》记载:‘(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从文理上似乎说萨里川·哈老徒是西夏地方。  相似文献   

9.
元代太医院及医官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医院”的名称始自金朝,到元代已演变成国家最高医药卫生管理机构。本文考述了元太医院建立发展过程,探讨了太医院及所属御医、医学、官医、惠民药局四个系统的职责和医官设置情况,是对《元史·百官志》有关部分的更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10.
1 从昆明至南宁的滇桂间交通至迟在唐朝已经畅通。《新唐书·南诏传》及《资治通鉴》记载,乾符五年(878年),南诏遣使至邕州(南宁)通和,岭南节度使辛谠遣徐云虔使南诏,至善阐府(昆明)而还。《唐会要》卷99载,徐云虔出使曰:“(自邕州)凡水陆四十七程至善闸府。”《新唐书·西原蛮传》又载:“邕州节度使辛谠以从事徐云虔使南诏结和,赍美货啖二洞首领。”这里的“二洞”当指居住在左右江的黄洞、侬洞。该通道曾是唐朝、南诏互派使者的交通路线,也是大中、咸通年间南诏进扰邕州的行军路线。明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南宁府》载:“唐时,左右江盖南蛮(南诏)入寇之道也。”《册府  相似文献   

11.
许谦的生卒年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山人,金华人,元代著名学者。关于他的生卒年,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和《辞源》,都作公元1199年至1266年,即生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年。这是不对的。据《元史·儒学传》记载,许谦的父亲许觥,淳祜七...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西昌县志》是凉山地区重要的地方旧志,在体例和内容上对清末的几部志书《西昌县志》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该志在地理、食货、产业、政制、教育等志下均有新类目出现,志书体裁和门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体现实用性。此外,民国《西 昌县志》更设“武备志”“兵寇志”“夷族志”,这与西昌所处地理与政治环境相关,也与修志者对于战争、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有 关。由此反映出民国《西昌县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真实地展现了清末至民国年间的西昌社会经济 状况和社会历史变迁,是研究西昌以及凉山彝族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武帝的十三州问题讨论书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年秋,我进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当研究生。第二学年秋季开学,我选读了顾颉刚先生所讲授的“尚书研究”一课。顾先生在讲义中讲到《尚书·尧典》篇时,认为其写作时代应在西汉武帝以后,一条重要的论据是:《尧典》里说虞舜时“肇十有二州”,而先秦著作称述上古州制,只有九分制,没有十二分制的。到汉武帝时置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二部都以某州为名,自此始有十二州,所以《尧典》的十二州应是袭自汉武帝时的制度。为了让同学了解汉代的制度,当时还印发给班上同学每人一部《汉书·地理志》,作为《尚书研究讲义》的附录。我读了这一段讲义之后,又把《汉书·地理志》翻阅了一遍,觉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地理志》多数州府均有两组领县和户口数字,分别记为“旧领”“天宝领”,个别府州另有记为“天宝后”“领县”“元和领”“今领”的领县情况。根据州县建置及变动情况,可将这些不同时期的领县及所领户口的年份大致推定为:“旧领”为贞观十三年,“天宝领”为天宝十三年,“天宝后”为天宝十四年至乾元年间,“元和领”为元和十四、五年,“今领”为大中后至光启三年,“领县”多为天宝末至宝应年间。《新唐书?地理志》各州只有一组领县和户口数字,除京兆府下有“天宝元年领县”字样外,其余州府均直接记为“领县”。《新志》所记户口与《旧志》“天宝领”所载户口数大同小异,应是同时期户口数据,但是领县年份却与户口年份不同,《新志》各州领县时间当为天祐三年后。  相似文献   

15.
《明史·兵志》作为人们研究明代军制时经常征引的基本文献之一,其成文过程亦不容忽视。与整部《明史》的成稿过程一样,该《志》自康熙十八年至乾隆四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纂修。其阶段性的成果分别是万斯同《明史·兵志》、王鸿绪《明史稿·兵志》、张廷玉《明史·兵志》。  相似文献   

16.
《明史·舆服志》自康熙十八年至乾隆四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纂修。第一阶段由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初步删定,成《明史》四百一十六卷,其中《舆服志》共四卷。收载了极为丰富的史料,奠定了《明史·舆服志》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由总裁官王鸿绪在万氏《明史》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经过多年的删改、润色加工后,最后成《明史稿》三百一十卷,其《舆服志》仍为四卷,在《明史·舆服志》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阶段由总裁官张廷玉对王《志》略作删改而成定稿即今之《明史·舆服志》。  相似文献   

17.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汉书地理志稽  相似文献   

18.
苏州,“吴故都,控带楚越,形势风物,自为一都会”。自隋开皇元年废吴郡建称苏州以后,称谓又有几度变更。宋、元代曾易称平江。初名始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18年)建平江节度军,故升为平江府宋平江城即是平江军、平江府及吴县、长洲县等军政机关驻地。元代沿称平江路,属江浙行省。稽核今尚珍存之宋《平江图》碑刻,可知平江府址与现苏城地理位置大致相当。究“平江”称谓之原委未见载述于宋、元史地理志。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元都水监任仁发水利议答称曰:“苏州地势低下,与江水平,故曰平江,故曰泽国。”《苏州府志·水利》(卷九)、《吴县志·水利一》(卷四十二)摭引见同。据此,“平江”一称因水得名(苏州一名则取自城西南之姑苏山)。然而此处的“江”显然不是指古籍中常以“江”为专称的长江,因为苏州自古上承下泄之水道均源出于西南之太湖,素  相似文献   

19.
元代入滇的畏兀儿人,属于西州回鹘,即高昌畏兀儿人。据《元史》记载,自公元1209年开始,高昌畏兀儿人归附蒙古王朝,从征花刺子模及西域回回诸国,并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原征灭南宋,最后留戍吐蕃及襄阳等地。高昌畏兀儿人进入云南,主要是从忽必烈及其统帅兀良合台,于宪宗三年(1253年)平大理后开始的,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又进来很多。畏兀儿人在世祖至元初曾参与征伐交趾、占城和缅国的战役,据《元史·世祖本纪》及《元史·外夷二》安南条说:当时交趾及占城叛服不常,曾  相似文献   

20.
北镇庙     
从有悠久历史的名城北镇县城西行数里,在绵亘几十里的松山脉所属医巫闾山脚下,有一座规摸宏大的庙宇,即北镇庙。北镇庙是古代北镇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始建于金代,元明清各朝又历次扩建与重修。据《北镇县志》元巡抚王宗彝所撰《北镇庙》中载:“舜即位分冀医巫闾之地为幽州,于时分州十二,各封一山以为一州之镇,医巫闾即幽州之镇也。去山五里四分里之一,距城三里四分之三。唐开元中封山神为广宁公,金加封为王,医巫闾密近邦畿,大德间加封贞德字,岁祀与岳读同……”明太祖洪武初年改封医巫闾山之神,“建庙设主,岁时祭享,朝廷有大典,恒遣官祭告,清代悉仍旧制……”(《北镇县志》)历代统治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