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他生活在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时期,他的早期作品以比较明朗的态度赞扬了新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表现出了他对女性的同情。人们一般把1915年出版的《虹》,看做是劳伦斯对女性最伟大的同情之作,而把1920年出版的《恋爱中的女人》看作是劳伦斯由女权运动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的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对《虹》的命名、写作背景和主题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指出劳伦斯其实在《虹》一书中体现的是他对女性主义所持的矛盾态度而非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的每一部小说都以某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某种抽象的哲理为依据或骨架.本文就其小说<虬>和<恋爱中的妇女>所蕴涵的哲理意蕴展开分析.两部小说共同构建了现代人寻找的过程,即寻找乐园--寻找彩虹--寻找再生.但这是一个无望的过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循环前进而又无望的过程构成了劳伦斯小说对现代人何去何从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的小说由于以两性关系作为其“恒常意象”,曾长期被误读。其实,劳伦斯的创作思想基本上是严肃的。他以男女关系为切入点,探讨的是人生的奥秘,反映的是时代的变迁。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虹》中三代人婚恋观的时代符号意义,可以揭示劳伦斯小说较深刻的审美内涵和较高的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对自然的生态书写、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和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生态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其对"自然"的书写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之思:人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都离不开自然,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寻求与自然和谐互惠的生存方式,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5.
《虹》--劳伦斯对和谐完美婚姻的追求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的小说《虹》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体现了三代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也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完美婚姻的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虹>与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不同婚姻类型的分析,对劳伦斯<虹>与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的进行了比较:他们婚姻观的异同,他们对理想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憧憬.理想的婚姻应该是精神到肉体融合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在他的杰作——《虹》的文学创作中,以独具一格的形式将自然生态意识和朴实而深邃的人生哲学演绎为一部世俗的《圣经》。  相似文献   

9.
从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妇女》塑造的男女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想要通过伯基与厄秀拉创造出一种平衡、超然的和谐婚姻关系,并试图在和谐的婚姻关系之后找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霁虹是一位在金沙江畔长大的彝族青年诗人,面对全球化语境,仍坚守着乡土的那份本真,将饱蘸情感的笔触深入到魂牵梦萦的乡土家园,试图为诗歌寻找一片新的文化精神生存空间。因此,诗人在回归与守成的同时,带着深切的焦虑与期盼进行着变构、整合和提升,意欲在“文化裂谷”处完成彝、汉文化的接轨。这种对乡土文化精神的掘取无疑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厚重感,但是,在语言传达上,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教授的一部学术著作,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梳理以及与当代社会科学中若干重要理论的比较,探讨了《乡土中国》中的概念是否仅仅属于"乡土中国"的问题。本文认为,费教授提出的若干概念,具有超出"乡土中国"的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海瑞其人和海瑞精神,得琼州江山文化之助。海瑞具有钟爱乡土的情怀,表现了一种生命自觉和人性自觉。海瑞乡土情怀中最令人感动的层面,是他对三州十邑人民的关切之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的关切、为遭受血腥镇压的黎族人民鸣不平,是海瑞乡土情怀中最可贵的情愫;对琼州官场“贪济贪”结构的剖析和“未涉鲸波,先营囊橐”的揭露,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边城》创作于旧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是乡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作品.乡土文学不是沈从文的首创,但以乡土抒情为主题,以浓郁的故乡情结为表现内容的创作手法,却使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急速,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境下,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劳伦斯的名作《虹》的结构和意象进行原型分析,认为蕴涵其中的原型结构是圆圈型叙述结构,原型意象是虹;劳伦斯借《圣经》中的虹为依托,构建自己的和谐之虹。  相似文献   

15.
《看虹录》颠覆了传统女性的形象,写了一名“闺房新女性”。小说在将女性和动物相关联时,表现出了作家的潜在的创作心理。实际上,作家的文化心理和作品表达出的内蕴,造成了对小说新的认识。小说传达出了对于生命的理解,也透露出了浪漫的诗意和感伤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在其作品《虹》中对自然进行深情书写,体现其是一位具有前瞻性自然生态意识的文学家。劳伦斯将今昔两种自然之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一方面是希望读者发掘自然之美,另一方面则是号召人类谨言慎行,爱护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写作有着广深的学术背景,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江村经济>与<乡土中国>之关系这条线索,贯穿了费孝通大半生对社会改革的种种设想.费孝通晚年对<乡土中国>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认为中国文化比"乡土社会"要复杂的多,并重申"文化自觉"的命题,对知识分子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创作于二十世纪初叶的《虹》,代表了英国现代文学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最高成就。在《虹》中,劳伦斯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从自然、社会、心理的不同层面表现主人公在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冲突中不断寻求完美的过程,显示了劳伦斯探索新的小说形式的实验精神。  相似文献   

20.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洁美好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作家对故土风情描述的遇异和对寄托作家理想的主要人物刻画的不同,反映出在爱情悲剧这同一母题下,两位作家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怀:哈代表达 的是颓废的悲观主义,而沈从文则更多地表达对重建故土乐园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