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2.
胡煦是清初易学大家,其易学的基础是太极本体论.太极本体论主要具有两方面内涵:太极之本体义和太极之发用义.就本体义而言,胡煦强调了太极为万物之所由以生,太极不可以有、无论,太极有发用之能的意义;就发用义而言,胡煦强调了作为流行之太极的阴阳动静和作为在人之太极的性等观念.另外,胡煦视野中的太极与理、心、气三概念都有所区别,显示了与理学、心学、气学相较而言胡煦太极本体论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章楠是清代知名医家,亦精通易学,为医易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极为重视医易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均是阐发大道的途径。章楠尤其重视阴阳学说,从易理的角度对张景岳“扶阳抑阴”的观点进行了多方面的批驳。章楠对于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也结合医学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五行为太极之廓”的观点,为医理上重视脾胃的正当性提供了理论支撑。章楠重视《周易》的象征思维特征,主张解易要灵活运用,不要胶泥于词汇,对于纠正当时医界的时弊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张栻易学的基本架构是以太极为宇宙本体,太极函天、地、人三材之道为一。认为阴阳作为天之道,乃形而上者,非形而下,这是张栻与程朱等理学家的不同之处,体现了张栻易学的特色。更为精彩的是,张栻通过阐释《周易》而展开对道器关系的论述,提出了与其他理学家不同的器先道后说,这是张栻易学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丁超五的科学易学思想是立基于宋明易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从中西文化会通的视角切入分析,来对先天及孔子易学思想内核加以阐发和论述的.他从阴阳数理本质上,构架了阴阳两仪在宇宙空间互动作用的动力学思维模型,从而彰明易学所涵摄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并在矛盾的统一性、服务对象、论证的逻辑程式、核心内容等方面探究其共同性的涵项,同时又从对待和对立问题上找出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数与宋明医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时期的医学由于受到理学的影响,极为重视《周易》关于数的论述,使古代医易学得以进一步体系化。这一时期医易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运气学说的“五”“六”两个数字而展开理论探讨,其中由于义理派和象数派各持不同的观点,因此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本体论的最高哲学范畴,《易传》的"太极",同《老子》的"浑成"之"道"一样,是原始五行、阴阳学说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太极"被规定为混沌未分的原始统一体,摆脱了特殊实物的理论局限,战国以来的历代哲学家们,多把它当作"万善至好底表德"①,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激烈的争论.宋明以后,更以"太极"问题为理论核心,展开有无、虚实、理气、  相似文献   

8.
太极观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方以智的太极观注重太极范畴的逻辑展开方式 ,以太极为理气统一体 ,从太极和仪象的关系 ,推广到太极和天地万物的关系 ,进而讨论了本体和现象的问题。据此 ,他否认易学中的义理学派的世界观 ,即理作为独立自存的实体 ,脱离象数而存在 ,从而得出离现象别无本体的结论。一方面扬弃了朱熹的理为太极说 ,一方面也发展了张载以来的气为太极说 ,成为宋明哲学中唯物主义本体论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9.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句话。因此句表述,太极一方面成为八卦产生的首要环节,另一方面又因为八卦不仅是图画符号,而且象征天地万物,所以太极也成为天地发生和存在的一个本源或本体环节。传统易学史中的太极之义约有十三种之多:北辰、元气、无、先天本体、未分之一、一物而两体、理、心、阴阳之浑合者、天地之性、非理非心非气的天道本体、大中之道、不变之一。此诸种阐释的内涵及其义理变迁是诠释者们四种考察角度的产物:宇宙论的视野、本体论的视野、作八卦的视野和蓍卦过程的视野。太极诠释史中存在着从宇宙论概念向本体论概念发展的过程。邵雍从作八卦角度论述太极概念是易学一大发展,清朝考据学派主张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为蓍卦过程的概念并不符合早期易学的观念。太极本体论的阐发史中,邵雍和胡煦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本体论的最高哲学范畴,《易传》的“太极”,同《老子》的“浑成”之“道”一样,是原始五行、阴阳学说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太极”被规定为混沌未分的原始统一体,摆脱了特殊实物的理论局限,战国以来的历代哲学家们,多把它当作“万善至好底表德”①,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激烈的争论。宋明以后,更以“太极”问题为理论核心,展开有无、虚实、理气、动静、新故、体用、道器等范畴之网,把这一争论引向深入。王夫之正是通过“太极”之辩的理论总结,把对于世界的多样性及其统一性这个复杂问题的哲学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只谈王夫之“太极”论中的有无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