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民事法律责任的理论依据与合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广告的盛行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性更是如此。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中,规范个人代言虚假广告及其法律责任仍显空白。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规制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相关制度,我国应将名人纳入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范围,并确立无过错归责原则和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广告审查机构的专业性和审查范围。在司法层面,通过扩大诉讼主体范围,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进行规制,充分地保障消费者群体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上虚假广告的泛滥使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我国在广告的规制上存在监管审查过于抽象,对于形象代言人在广告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缺少明确规定,对于假冒伪劣惩罚过轻等诸多弊端。对比国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我国法律应该加强立法,强化广告审查制度,鼓励消协的消费顸警行为,完善政府职能,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明星不能做虚假广告,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由于某些利益的驱动,明星在商业广告中,传达虚假信息,甚至欺诈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潜在社会危害性不可低估,众多消费者因明星效应而屡屡上当受编,司法实践中也曾出现状告明星的现象,但明星对此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该问题还未引起法学界足够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完善广告审查制度、建立问责制等行政制度来约束明星虚假广告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完善立法、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制度,要求明星对其虚假代言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广告信用既指广告主体行为,亦指社会对广告主体行为的评价。为了保障广告信用机制的形成和有效运行,我国广告信用的法律保障,需要构建和臻善国家保障、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虚假广告是损害消费者与合法商家利益的一种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广告内容夸大、失真;广告语言模糊,令人误解;广告内容不正当,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虚假广告行为明确的定义。要从立法上明确虚假广告的概念和标准,完善以《广告法》为中心的虚假广告立法规制,尽快出台《网络广告法》,对网络虚假广告进行规制,使虚假广告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6.
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对虚假广告的涵义等内容未有明确规定,这就给虚假广告的认定和治理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因此,必须从虚假广告的概念认定、责任承担主体的对象、事前事后监督等方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地对虚假广告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群体性消费者权益受损害等事件,对于诸如此类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受损的案件,虽然我国2012年8月31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由于该规定较为笼统、模糊,且缺乏相关配套程序保障实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益诉讼的提起。有必要通过对其他国家公益诉讼制度的对比研究,进而对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虚假违法广告被大量发布,行政监管不力是重要原因。应当健全广告的事前及事后监管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确立完善的监管人责任制度并切实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9.
守信用,是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守信用,关键就是践行保险行业的承诺。认真分析保险业虚假承诺的具体表现、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对策,打击保险虚假承诺,对于完善保险行业服务承诺制度,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建设诚信行业信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治理保险行业虚假承诺,一要建设行业诚信文化,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二要加强对服务承诺全过程监督管理。三要加强保险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识假能力。四要加强保险行业完善自律,齐心协力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0.
继新《民事诉讼法》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在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两个层面上对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刻画之后,《民诉法解释》最终将公益诉讼的原则性框架进行了多方面的具体细化.但从目前的立法上来看,不仅已有的原告资格、诉讼行为限制及裁判效力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足,而且对于诉讼费用、举证责任、原告胜诉激励与奖励机制以及滥诉禁止等一系列的内容均付之阙如.为了更好地贯彻与落实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有必要从扩大原告范围、提高履职能力、细化具体程序和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旅游行政执法的现状来看,在旅游行政执法中仍存在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及旅游市场监管两方面的困惑,对此,应建立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提升旅游执法主体的层级;明确旅游行政执法主体职责,创新旅游执法模式;明确界定旅游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成为常态。但与此同时,一些当事人滥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造证据、相互串通等手段,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谋取非法利益,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权威,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的产生有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也有法律制度不健全和审判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对于虚假诉讼,我们应当从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立法和司法体制等方面着手,有效地对其加以防范和治理,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明星代言对于很多的厂家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及产品的销量来说非常有帮助,然而现在明星代言的功利性比较强,出现很多明星所代言的产品并非如所宣传的那样好,是夸大或虚假宣传,而消费者由于使用了相关的产品造成了利益的损害,但是却无法维权的事件。本文通过对当前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治现状作分析,研究了当前明星代言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治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提出了几个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确定法律的主体、引入赔偿机制、增强审核机制、完善诉讼机制、建立诚信档案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带动了广告业的飞速发展,而大量虚假广告也乘虚而入,充斥市场,不仅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针对虚假广告这一新兴社会问题的概念、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对虚假广告问题的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济分析及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诉讼成本过高,阻却消费诉讼动机的形成;而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行为成本过低,诱发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频频发生。鉴此,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经济、法律分析,对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券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 ,禁止虚假信息披露行为 ,但却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虚假信息披露民事侵权责任制度。对这项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是我国证券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而研究和界定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民事侵权责任之构成 ,则是完善这一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较为典型的几国立法例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民事侵权责任制时所应把握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包括行业经营者强制搭售、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以不公平高价销售产品、限定交易、拒绝交易等形式。自然垄断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原因有垄断行业自律能力较弱、自然垄断企业立法目标错位、执法机构执法措施软弱、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不力、消费者对反垄断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诉权等。治理措施包括完善自然垄断企业合规建设、增强企业自律、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合理界定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范围、构建反垄断法惩罚性赔偿机制、细化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等。  相似文献   

18.
广告活动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广告活动主体的社会责任指广告活动主体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发布不良广告,不得侵犯消费者利益。建立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制度、保证广告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制订广告行业协会的活动规则,是落实广告活动主体社会责任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87-194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参与信息的发布与传递,云计算和社会化媒体等技术促进数据融通与共享,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来保护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权与在其基础上产生的财产权不同,人格属性仍然是其本质特征。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宜采用"基本法+特殊法"的立法保护机制,在立法上应当确立个人信息权及其权利与义务的内容;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及其界定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个人信息进行分层保护;采取有效救济措施,切实保障个人信息权;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完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适合性原则是指金融业者向客户销售或推介金融商品时,应有合理基础相信该交易适合于投资人,对客户不为不适合的销售劝诱行为.美、日两国对金融商品销售行为规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产品信息披露为金融商品销售行为规范的基础;二是以贯彻金融消费者保护为金融商品销售行为规范的目标;三是以法规和行业自律为金融商品销售行为规范的手段.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国金融业者的金融服务行为:一是以产品风险分类为基础,强化金融业者的产品说明义务;二是以适合性原则为核心,规范金融业者的金融商品销售与推介行为;三是建立投资者分类制度,对金融消费者实行倾斜的保护;四是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