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乃至更长时期内,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经济转型至少要破解四大宏观难题:一是突破双重制约,即资源环境要素的内部制约与不规则全球化的外部制约;二是治理两类危机,即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三是加快两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即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和淡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四是兼治两种变形,即经济体制改革变形与经济发展方式变形.  相似文献   

2.
传统资源型城市形成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吕红 《江汉论坛》2005,2(8):131-133
传统资源型城市以手工业形成为基础,依托资源开发而形成。资源是传统资源型城市形成的首要条件,其形成经历了资源开发——资源中心形成——异质性增强——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过程,资源、运销市场、制度、生产技术等是影响传统资源型城市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资源型城市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端于清末民初完成于新中国建国以后,实现了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第二次转型始于20世纪末,逐步由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新型产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本文阐述了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及其研究价值,并对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近代转型和现代转型的演进轨迹、转型内容、转型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起点、逻辑起点和价值起点,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面临新的历史课题和时代语境,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的思考与阐发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展开的全过程。习近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从多个层面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出正本清源的回答,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既奠定了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红梅  奚宽武 《兰州学刊》2003,46(4):146-150
农业经济时代是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但并未开始真正的城市化 ;工业经济时代是城市的急剧发展时期 ,城市呈现量的扩张即城市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 ;知识经济时代 ,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质的提高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各国城市将成为国际城市网络体系中等级不同的节点。我国要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文明成果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社区研究尤其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等问题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经济上以及发展程度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而东北资源型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性及结构性,更加凸现了资源型城市社区研究及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然而,目前资源型城市的社区建设却问题重重、充斥着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了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以社区冲突为切入点,试图从场域这个视角找到社区冲突产生的根源,重新设计社区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科技、经济与人口分布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形成了贯穿古今的三次大循环与两次三重模式转换。 第一次大循环始于人类社会起点,终止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前。循环链条为:古代直观科学、手工工具→自然经济→人口微观分散、并有少量古代城市。 第二次大循环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止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循环链条为:近代实验科学、机械系统→近代商品经济→人口微观点状集中、城市化形成。 第三次大循环始于十八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至今仍在继续。循环链条为:现代理论科学、自控机械系统→现代商品经济→人口微观网状分散、城市规模扩张。三次循环的逐级更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专门对此进行了部署,并指明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这无疑为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机遇之下,资源型城市也面临诸多挑战,结合黑龙江的实际情况,资源型城市应当以创新为手段,以民生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市软实力建设为侧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读图时代已成为一个时髦而又强势的语词,图画书而今已经成为各类出版社的主要选择类型。图画书的形式起源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引入中国。以20世纪20年代为起点,可用3个时期来分析图画在中国儿童文学及儿童读物中功能的演变和发展,并以此探讨图画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进而思考图画书在中国发展缓慢之缘由,为而今图画书的出版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资源型城市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困境与难题。抚顺是一个因煤炭而兴起的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同样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以此为例梳理并归纳资源型城市走向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思路,对于资源型城市走出困境、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型城市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对资源开采的依赖,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老话题,国外70年前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但在国内仍算一个热点话题,中国的工业化较西方国家晚,使得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的问题也出现得较晚。国情不同,学术界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注重点也各异,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因此,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经济源于何时,应如何划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多年来这个问题在理论界始终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结论。笔者经多次查阅中国经济史料,对此问题试图提一拙见。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的起点问题所谓现代经济,应该是以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以现...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积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来源,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本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创新能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增长的实现等方面。因此,为了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的转型,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并采取相应政策,以增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于何时,姚政在《中国古代文明新探》一文中提出看法,认为在龙山文化后期,即相当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中国已开始形成国家。文章从中国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阶级社会的确立、文字的产生以及国家的形成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5.
略论北宋时代的城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方面表现为众多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日趋向经济中心转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工商业镇市的勃兴。其结果不仅使宋代城市以其繁华盛景著称于后世,同时也以数量众多而远超于前代。对宋代城市的繁荣及工商业镇市的兴起,许多研究者已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一些统计资料出发,来说明北宋时代的城市分布,以就正于方家。 一、宋代城市的类型及其分布 宋代城市以类型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政治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新兴的工商业镇市。 政治性城市主要是指封建王朝的国都、陪都及众多地方政府的所在地。这类城市起源较早,历时最久,并且在城市生活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其社会功能主要是作为封建的政治中心,发挥着统御全国和各地区的作用,而其经济职能服务于和从属于政治职能,一旦政治中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中,对检察权的性质,学界与司法实务部门存在着较大争论。本文认为,对我国检察权性质的讨论应以建国初期作为逻辑起点。当时,中国的检察权是有自身特色的司法权,它的司法权属性渊源于苏联的司法理论及其实践;而它的中国特色则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只有理解了检察权这一逻辑起点的时代合理性与时代局限性,才能更理性地认识当下有关检察权性质争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文章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阐释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其中介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区域创新产出增加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中介渠道;相较于北方城市、资源型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试点城市的数字经济具有更明显的“绿色红利”;中国应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数字渗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均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石油、煤炭、钢铁、木材等生产资料和巨额利润及税金,同时也为加工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面对世纪之交资源耗竭状况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也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长久繁荣,乃至关系到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一、围绕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石云涛 《中州学刊》2008,(1):183-193
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现代工业文明得以集中之地,也饱受诸多现代问题之苦.城市在继续受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威胁的同时,又面临气候变暖的巨大挑战.促进城市的绿色变革与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下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城市化将同时面临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的挑战.能否妥善处理这三大挑战,关系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问题.本文把我国城市绿色变革与转型的目标模式确定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三型”城市),提出建设“三型”城市的对策建议:建立“三型”城市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三型”城市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新观念,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用生态经济化推动“三型”城市建设;强化和改善政府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统筹节能、环保、低碳,形成“倒逼机制”和合力;城乡统筹推进“三型”城市建设;树立建设“三型”城市的理性和共同奋斗的行为准则;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