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西方石油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我国历史上,长时期来存在着石油进口的问题。但从石油进口的性质来说,明清之际,是划时代的界标。以前把石油运到中国来的是阿拉伯国家的人民,以后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商人;以前是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交换的礼物,以后则是西方资产阶级把它变成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与军事、政治、文化方面的侵略,同时并进,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以下简称储量)商品化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已取得了共识,在实践中,也开始将储量价值计入原油成本。但是,如何计算储量价格的问题,还值得商量。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计算储量价格的理论依据:作为商品的储量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可供开采”,它的价值是消耗在整个勘探过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研究储量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研究储量价值的形成。根据马克思社会产品再生产理论,社会产品价值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社会产品一7L一一C+V+th价值一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民族关系及民族战争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史学界讨论的热门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发表了意见。大体说来,讨论的基本问题有:汉民族的形成、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主体民族、民族间的“和亲”、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历史上祖国国土的处理、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评判、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评价、史学研究中如何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等等。我们只是选择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介绍一些基本的观点,以提供同志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认识等问题,希冀研究能脱离文本解读的藩篱,展现最新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四、关于民族战争的性质 关于民族战争性质的讨论中,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反侵略的性质。 翦伯赞、周乾(氵荥)、何兹全、王玉哲等人认为具有侵略反侵略的性质。他们说,在长期的封建主义时代中,各族统治阶级发动的战争,有时是侵略他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有时是抵抗他族的侵略,保护自己的领土,应该承认这种侵略和被侵略的事实是存在的。象金和宋这样的战争,应该看作是两国交兵,而且是金国贵族发动的侵略战争;宋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历史上,个人主义最早表现为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思想。普罗塔哥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造成了西方早期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 17至19世纪,是个人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人对人是狼”,“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维坦”体系,强调人类利己和目私的本性。洛克从  相似文献   

7.
<正> 爱国主义是学术界争论多年的老问题,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以往研究爱国主义,是从下列概念出发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历史和阶级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体地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不同阶级又有不同阶级的爱国主义。就其形式而言:在国家政治情况正常时,表现为“埋头苦干”或“以劳定国”等;在国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造成危局和灾难时,表现为“为民请命”或“敢言直谏”,要求改善政治;在国家遭到外来侵略时,采取各种形式,反抗和打击敌人;在剥削阶级和统治者倒行逆施、阻碍社会发展时,人民奋起反抗。如此等等,这就是我们若干年来研究爱国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大力 《中国学术》2002,3(4):187-206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同源的,且在马歇尔以前,两者是同义的,是对同一学科的不同称谓而已。马歇尔以后,才真正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野,分野的原因在于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政治经济学除了关注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方式等问题外,仍然研究财富的来源及分配问题,仍然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问题,这是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重大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站在劳动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代表着劳动者的利益。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但这并不排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实际上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这六篇短文是我以前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写的。当时的要求是要简短的评介。“简短”大概是做到了,“评介”做得就很不够;特别是“介”,文章中用于介绍原“学说”的文字太少,一定会使没有接触过这方面东西的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法律是推动西方法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西方公民参与法律的历史进行疏理和阐释,论述公民的法律参与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法治观念、秩序形成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阐明公民参与法律的活动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公民的法律参与.  相似文献   

12.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发生着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正确认识与论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是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汉语"民族"一词是中国的本土词汇,是不具有国家和政治因素含义、主要基于文化差异来区分"我族"与"他族"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有教无类、华夷一家"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即"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民族关系理论。这两种理论作为两种工具,被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情势。从总体历史来讲,仍然是文化主义的民族观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易杰雄 《学术界》2007,4(1):29-38
中国认识、处理中西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下述这样四个阶段:一是认为中华以外均不学无术的“蛮、夷、戎、狄”,他们无任何值得我们吸取的东西可言的阶段;接着是认为西方的坚船利炮乃“法、术、艺,不足以言学”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借法自强”、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工业,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的方法;第三阶段是认为西方文化也是一种学问—“西学”,不过它仍不能与中国文化相提并论,只是一种次要的学问,而且就是这些学问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是所谓的“西学中源论”。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运动是想改变社会制度,先是搞“戊戌变法”,想引进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然后想搞“民主共和制”;第四阶段是把西方文化称作“新学”,与此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旧学”,于是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必须改变其社会文化土壤,“全盘西化”。开始是全盘“法兰西化”,接着是“全盘俄罗斯化”。苏联解体、东欧易帜后,这些国家都放弃了“俄罗斯文明”,重新回归“西方文明”,经过七八十年的重大曲折,对照苏、东易帜后又开始迅速恢复、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也感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还是要好好学习“西方文明”,来加速自己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傣族历史上的原始宗教及其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力图以傣族社会早期出现的原始宗教及其演化存留的几种形式,探求原始宗教与法律起源的关系。原始宗教的崇拜、祭祀规范行为是法律规范的渊源之一;同时,宗教规范与法律规范是调整人们行为互为依存的两种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6.
于沛 《北方论丛》2008,8(1):67-73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交流和交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对世界历史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从19世纪中期中国先进分子"睁眼看世界"开始的。回顾历史,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回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是国别史、世界通史,还是外国亡国史、革命史的介绍和研究,始终和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这一时代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肃慎、东胡、夫余、汉族及其后裔就劳动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我们祖先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世世代代经营开发黑龙江地区,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建树了不朽的业绩,到处都留有他们的遗迹。大量文献,尤其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出土的丰富文物雄辩地证明:美丽富饶辽阔的黑龙江流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族人民(包括汉族)都为开发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为推进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1949年至今的中国大国关系,指出中国一贯重视大国关系,结盟(或准结盟)、不结盟、伙伴关系先后成为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基本模式.作者认为,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可视为处理与既有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妥善解决分歧的同时努力拓展共同利益应视为稳定、发展与大国关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技术显然不是一回事,但是在习惯上,人们常常科学技术并称,甚至于简单地以“科技”一词呼之,似乎这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了。追本溯源,科学与技术各自的传统大相径庭,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科学与技术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微乎其微。从之前彼此独立发展到今天两者紧密结合,中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 俺答汗(1507—1582,亦称阿勒坦汗)是十六世纪蒙古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戎马创业,消除封建割据,使蒙古地区出现了相对的和平安定局面;他开发漠南,使这里农、牧业生产,城镇建设,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十六世纪后半期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不拟对俺答汗作全面评论,仅就他在蒙汉、蒙藏民族的关系方面所做的历史贡献,简略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