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都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高远的人生目标,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及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丝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丝路审美教育要充分挖掘美育元素,借助"00后"大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及娴熟的网络技术,有效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达到以美育德,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在充分分析传统教学与道德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理想人格为出发点和归宿,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对大学生暴力,日常追问最多的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与人格修养,以及学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然而由此建立的暴力治理技术依然是手足无措.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生暴力的治理技术与面向及其来源.实际情况表明,纠纷是大学生暴力的直接动因,抑止和治理暴力的最优方案是纠纷的及时救济,如若仓促地处理当事人或者对事件不管不问,则会埋下更大的暴力隐患.另外,要对"钉子户"进行另类治理,因为过于宏大的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对其无效.  相似文献   

4.
培养"独立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是思维创新、身心与行为健康、各方面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诸如:自我评价、行为自觉性、社会适应性、理想现实性方面都存在一些缺位。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大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社会处于转型期、高校思想工作不到位、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等相关。重构大学生和谐人格需要强化教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功能,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综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四有”人才,就成了大学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课题。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要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明白现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要求,弄清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模式,实施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基本方法,切实做好大学生人格塑造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们喜欢用"内圣外王"来表达儒家的理想人格,概括儒家的人生哲学."内圣外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具有人格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理想的含义,所体现的是既内在而又超越之旨.应予以批判与继承,至今它对"安身立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勇德"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传统美德,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勇"与"仁""智"并称"三达德",构成了人格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根基."勇德"是"勇"的行为结合"仁""智""义"等个性品质而表现出的德性精神,是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综合体现.体育的教育本质承载着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培养重任,与儒家伦理文化中的"勇德"精神的基本内涵存在着高度契合.针对当代社会"勇德"精神缺失导致中国伦理道德下滑及社会责任感、安全感、信任感缺乏现象,体育独特的、实践性的、向善性本质是唤醒与培育勇敢担当、见义勇为等儒家"勇德"精神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传统儒家孜孜以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和谐的独特精神及其所设定的理想人格,正以它的历史超越性而广泛影响着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蕴含在传统儒家人格思想中的教育意涵是多方面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目标导向功能;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崇尚气节的爱国情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义以取利”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伦理思想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和谐;“慎独”精神不失为青年大学生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理想人格是人追求自身本质力量而对美好人生形象的预设,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最推崇和向往的人格模式,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社会健康进步和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从而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正确方向,丰富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面对市场经济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出现了各种危机和缺陷,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健康人格入手,提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剖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格问题,提出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是由"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决定的,是"两课"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重大转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从而使他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强化"两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两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保证"两课"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圆满达到,是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华“和合”文化及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千百年来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以"仁"、"礼"为核心和精华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自我修养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尤其是其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当前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认为,要从提倡、弘扬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成人"与"成才"观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睿智的人生哲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具有启迪作用。从德治观、义利观、刚健观来研究儒家理想人格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以期儒家理想人格与现代社会能够同构契合和相互优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实践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实践出真知,"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高校应做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顶层设计,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凸显实践育人的成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人格和谐是关键。笔者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有效路径,即寓和谐人格培育于教育教学与管理之中,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增强高校教师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意识,全面提升其心理素养;在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教育中培育人格;密切家校关系,培养大学生家庭归属感;建立和谐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将美学理论研究的"美育转向"与大学生人格养成中的"美育缺失"相结合,通过探索乐中施教、主体体验、朋辈互动等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旨归的美育策略,力图为解决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这一实践难题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确保以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旨归的美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无论从年龄、还是从知识水平上都处于健康人格的重要形成阶段,因此,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认为,应该坚持理想人格与应有人格的统一、普遍要求与尊重个性的统一、人格理论教育与人格实践的统一,才能做好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近代"兴女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兴女学"思潮是近代社会思潮中的闪亮之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救国图存的需要以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它的内容包括贤妻良母主义、男女平等和塑造女性健全的人格等等."兴女学"思潮为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