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只要还保留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这是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告诫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并且对消费品的按劳分配,还设想采取“证书”即劳动券的形式来实现,不再采用货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根据同书另一地方讲到的是指占有“一切”、“全部”生产资料)。这就是说,一旦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即一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中,按劳分配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是截然不同的经济范畴,它们体现的经济关系也是截然不同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之间等量地交换社会劳动的关系;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体现的是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等量地交换社会必要劳动,即等价交换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关系互相并存,且互相渗透,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但是,理论界常常有人把这两种关系混同起来。在他们看来,既然都是等量地交换社会劳动,因此就可以在这两种关系之间划上等号。于是有人  相似文献   

3.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但由于还存在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因而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存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固有的经济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的存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不是不依赖周围的经济条件而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经济条件密切联系中发生作用。在各个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着特有的经济规律的体系,价值规律的作用总是与这些特有的经济规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  相似文献   

5.
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流通)是在历史上几种生产方式中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属于共有的经济范畴。萌芽形态的商品交换是发生在两个原始共同体之间,而不是共同体内部,这种交换是在两个共同体接触时发生的,是偶然的,没有货币为媒介。严格说来只是产品交换,不是商品交换。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物品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于是,产生了单个个人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大体上是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同时出现的。商品交换浸入原始共同体内部,刺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中,一切物质的劳动产品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只有在流通领域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在商品交换中,都实行等价交换,即都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相交换,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尽管在现象上商品交换不一定都是等价交换,但从长期的趋势来考察,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公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经典作家们认为公有经济中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劳动者成为全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主人,整个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力当然也不是商品。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者对社会进行义务劳动,劳动者所需最低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虽然认为社会主义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且要…  相似文献   

8.
辩析知识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需要确认一个前提:商品的价值是指隐藏在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共同物。在此前提下,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不能被否定,而且能够揭示知识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本来面目:即知识作为过去劳动的产品,是因劳动的作用,通过交换实现自身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能否以物化或非物化形式转移到物质产品价值中,取决于是否具备与资本交换的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产品的生产越来越成为制约物质产品生产的条件,所以知识生产者的劳动与知识劳动的生产化理应受到重视。同时知识、技术对物质产品生产者的排挤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视野里,资本既是支配劳动的经济权力,又是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从而统治劳动者的政治权力,更是一种通过价值交换关系把自由与平等原则作为"物化"意识潜移默化在人们头脑中的文化权力。在《资本论》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与劳动之间所存在的特殊的商品交换关系的分析,对资本作为支配劳动的经济权力作了详细的分析。同时,立足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支配劳动的经济权力最终导致无产阶级必将反抗其统治从而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0.
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从始至终,而交换则是历史的产物。价值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的关系赋予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正是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使产品转化成为商品,并因此具有了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劳动属于服务性劳动,在社会化高技术生产条件下,其劳动成为社会商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抽象劳动的凝结。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提供的使用价值尽管载体形式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本质上反映的都是一种相同的生产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2.
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者一个错误是,认为在商品经济只有通过交换,产品才转变为商品,劳动才形成价值.它们忽视了马克思把<资本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由此得出的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生产决定交换的原理,从而科学区分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他们另一个错误是,认为抽象劳动并不绝对否定劳动的效用.他们误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以及马克思的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他的经济理论中谈到: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在商品生产中获得较大的利益,在竞争中取胜。这就是说,一个企业如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力,使本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同行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有这样一种看法:凡是由国营企业生产的、又在国营企业之间交换的所谓计划调拨的生产资料,都不是实质上的商品,也不具有实在的价值;在这个调拨范围之内,价值规律也不起调节作用。这种看法虽然已流行很久,但它的正确性是令人怀疑的。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确实具有实在的价值一种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不能由管理方式来区分,更不能由长官意志来决定,而是看它有没有商品的属性,看它是不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如果一个劳动产品只具有使用价值的属性,那么,这个劳动产品就不能叫商品,而只能叫做一般的物  相似文献   

15.
一、实行农村经济合同制的必要性中共中央一九八三年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要建立和健全承包合同制”。认为这是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合同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商品分配和商品交换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往来的重要手段。从广义上来说,农村经济合同是指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中,国家与集体生产组织、集体与集体以及集体生产组织与社员个人所订立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制是一种法律制度,是法律化的经济手段,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法律范畴。马克思指出:“先有交易,后来才由交易发展为法制。……这种通过交换和在交换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规律,亦称“价值法则”,它是商品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最基本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恩格斯指出:“价值规律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原因,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差别;而全民所有制也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全民所有制:其一,这种全民所有制还不能占有社会全部生产资料,而只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其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企业各自都具有自身的局部的经济利益,企业内  相似文献   

17.
经济效果表明着劳动消耗与取得效果之间的关系。在同等的条件下,力争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阐述了利用价值来表现经济效果的重要思想。他指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上运用价值来进行交换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在《反杜林论》中,他又进一步论证了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货币已经消亡的条件下,人们进行生产活动仍然需要比较经济效果。他还把“生产费用”明确改为“劳动化费”,从而使他关于经济效果的思想更加完善。他说道:“诚然,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也必须知道,每一种消费品的生产需要多少劳动。它必须按照生产资料,其中特别是劳动  相似文献   

18.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是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之间的对立状态,但不可能取消这对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依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劳动力的所有权与支配权的分离,决定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一商品经济,即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的经济,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商品经济的出现,以开放的性格蚕食着内向封闲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以极大的“魔力”从自然界获取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商品经济的灭亡,将使人类社会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产品极其丰富的产品经济时代。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科学地考究了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等一系列有关问题。社会分工把人们按照不同技能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从事不同的活动。在生产领域,人们劳动生产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①社会分工限制了每个劳动者特殊的劳动方式,每个劳动者和特  相似文献   

19.
一商品经济发轫于纯粹自然经济形态的原始社会之末期。那时,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称为公社生产单位之间的直接劳动交换,这种交换关系是商品关系的胚胎形态。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社会产品日益增多,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阶层分离出来,物品交换的等价物——货币出现,从此,人类社会便有了比较完整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商品交换关系并非从来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基础上,古代的商品交换关系建立在劳动是个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关系形成基础演化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建立后,国有企业的商品交换关系在劳动是劳动者集合体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一演化意味着商品交换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