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含~(15)N 有机物料,研究了冬小麦对当季施用和前茬花生施用有机物料中氮素的吸收利用。亩施不同量的有机物料(折纯氮2.5~15kg),当季施用,小麦对有机物料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为10.92%,氮素在土壤中残留率为61.39%,损失率为27.67%;前茬花生施用表现了同样趋势。小麦植株体总氮中,当季施用和前茬花生施用有机物料供氮率分别为5.37%和3.39%,土壤供氮率分别为94.63%和96.61%。当季或前茬花生施用含氮有机物料,对冬小麦均有增产效果,分别增产8.8%和9.5%。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省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等主要土类的麦田经济施用氮磷化肥进行试验研究。经综合分析,各土类低肥力麦田平均施 N 7.4kg、P_2O_55.0kg、氮磷比1∶0.67最经济;中肥力麦田平均亩施 N8.2kg、P_2O_54.4kg,氮磷比1∶0.53最经济;高肥力麦田平均亩施N9.1kg、P_2O_54.1kg、氮磷比1∶0.45最经济。不同土类上,氮、磷化肥肥效总的趋势是: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  相似文献   

3.
对芋头施钾肥的增产及改良品质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一定氮素水平下,钾肥可促进芋的生长,并增强叶的抗衰老能力,对芋头产量及氨基酸与淀粉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凋控作用。在同样氮素水平下,亩施7.5kg 和15kgK_2O 的处理比无钾处理分别增产16.1%和26.7%,亩纯收入增加75.9元和123元。在亩施氮素7.5kg、钾素15kg 的条件下,球茎中的氨基酸及淀粉的含量比不施钾肥的分别提高1.33%和3.3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省70~80年代早熟夏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高产杂交种产量潜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籽粒的千粒重,增强了品种的抗病性和因株型紧凑而增加了密度,其次是增加了穗长和穗粒数,但与穗行数无关。今后,早熟玉米育种应以大粒、抗病和紧凑株型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剂量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施用在芒果树冠层内,测定对芒果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处理果实的长度、宽度、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用保水剂40g/株、80g/株、120g/株的处理单株平均产量比对照提高2.6%、7.48%和9.03%,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施用保水剂后可以提前收获芒果1~4天,单株果树增加收益1.84~34.12元.总之,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在海南山地芒果树的栽培中选用80g/株的量较适合.  相似文献   

6.
在无石灰性潮土上进行12年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肥与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肥效最好。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冬小麦为1.6:1,夏玉米为1.25:1。每年施含氮9.2~18.4kg 的有机肥,配合施含氮9.2~18.4kg 的无机氮肥,平均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04%~0.06%,全氮量0.001%~0.003%,碱解氮2.4ppm 左右,有效磷0.083~0.79ppm,有效钾0.66~1.48ppm,而全磷量与土壤缓效钾略有增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土壤养分因素,以土壤碱解氮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贡献最大。有机肥与无机氮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土壤脲酶、土壤磷酸酶与土壤蔗糖酶活性。这些酶的活性与土壤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也有较好的肥效,氮磷肥配合对冬小麦的效果优于氮钾肥配合,而对夏玉米则是氮钾肥优于氮磷肥。  相似文献   

7.
对花生在常规施NP肥的基础上,进行了钾肥和有机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在NP、NPK、NPOM、NPKOM4个处理中,以NPKOM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NPK,再次为NPOM,均较对照NP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分别较对照增产1623.31kg/hm  相似文献   

8.
采用线性约束分析法,对华北地区90年代选育的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育成杂交种的生育期较短,穗行较少,千粒重较高,穗长偏短,穗粗较细。随着产量值域的提高,经济性状的表值同步增加,表明新杂交种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对10个小麦品种(系)的株高、穗幅宽、植株展开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穗幅宽、植株展开度与产量的表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穗幅宽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也达显著水平,以上三性状的遗传力和选择效果较高,可作为高产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5,(5):56-60
灵芝孢子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本实验以灵芝孢子粉为材料,比较分析破壁和未破壁孢子粉灵芝蛋白、多糖、三萜的含量,同时通过测定冲剂颗粒的指标:成形性、堆密度、停止角、溶化率、吸湿性、细菌数目,以60%的酒精为湿润剂研究β-环状糊精和麦芽糊精不同配比(2∶8、3∶7、4∶6、5∶5、6∶4、7∶3、8∶2、9∶1、10∶0)及以β-环状糊精:麦芽糊精=7∶3为配比研究湿润剂不同浓度(30、40、50、60、70、80、90%)对冲剂颗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破壁孢子粉的灵芝蛋白、多糖、三萜的含量均高于未破壁;随着β-环状糊精比例的增加,颗粒成型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为95%(7∶3),86.5-95%(6:4-7:3)均符合标准(≥85%);最小值为5.1%(2:8),除堆密度1923 kg/m3外,其他5项指标均符合标准;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颗粒成型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为93.3%(酒精浓度60%),86.5-93.5%(酒精浓度60-80%)均符合标准,其他5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因此,灵芝孢子粉冲剂颗粒加工的最佳条件是:原料为破壁灵芝孢子粉、配方为β-环状糊精:麦芽糊精=7∶3、湿润剂酒精浓度为60%.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丁酮-异丙醇甲酸酯法合成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的基础上,采用好气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MPP在砖红壤中施用时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砖红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能显著抑制土壤中NO3--N的比例。土壤表观硝化率随DMPP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硝化抑制率随DMPP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添加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砖红壤中施用DMPP的适宜添加量为纯N量的0.5%。  相似文献   

12.
《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今之注本多释“黍”为小米,“稷”为高粱。对此我有怀疑。小米,即使扩大其所指范围,无非是指谷子或糜子。但糜、谷无论是正茬还是回茬,其播种都较高粱为晚,而收获则又较高梁为早。因此,在这两种作物的生长阶段,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小米老是一行行(“离离”),而高梁却由苗到穗、由穗到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盆栽方式对夏谷不同叶片的养分吸收及其运转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叶片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将不同叶片分为根叶组(初叶~第8叶)、茎叶组(第9~13叶)、穗叶组(第14~17叶)和粒叶组(第18~旗叶)。各叶组分别对根系、茎秆、穗部性状及籽粒发育起主要作用。各叶组的叶片对矿质营养元素的输出能力不同,茎叶组叶片的氮、钾运转率最高,穗叶组次之,粒叶组最低。茎叶组磷的运转率大于穗叶组与粒叶组,根叶组叶片干物质重量的最大时期出现在抽穗期,茎叶组在开花期,穗叶组在乳熟期,而粒叶组出现在完熟期,其平均单叶最大干重分别为96.5mg、269.4mg、271.9mg 和274.6mg。越是上位叶组的叶片其平均单叶最大干重值越大。  相似文献   

14.
对间隔深耕打破浅位粘层加施作物秸草改良丘陵棕壤理化性状及增墒蓄水效果进行了试验。间隔40cm 深耕60cm,每亩加秸草200kg,较对照土体容重减少0.12g/cm~3,总孔隙度增加5.53%,土壤含水量增加1.7%;深耕第2年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0.0066%、0.0044%、10.7ppm、14.5ppm。加草处理深耕40cm 较深耕60cm 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与深耕60cm、40cm、20cm 不加草处理比较小麦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区域试验方法研究了光温条件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期穗粒数以临淄点最高,千粒重和产量由西往东依次递减。穗粒数和产量随播期延迟而降低。生育期间的积温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至成熟阶段的日平均温差与千粒重及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高产夏玉米全生育期需积温2530℃,日照700小时;开花至成熟阶段需积温1150℃,只照330小时。  相似文献   

16.
大米按粒形和粒质可分为籼米、粳米、糯米3类。 籼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籼米、晚籼米两种。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粳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粳米和晚粳米两种。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糯米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  相似文献   

17.
11年定位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氮肥的处理,土壤速效磷迅速下降,前3年比播前降低约1倍,自第6年开始比播前降低2/3左右,降至4~5ppm 以后处于稳定状态。有机肥及其与氮肥配合施用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降低闭蓄态磷的含量,增加 Ca-P、Fe-P、Al-P 的含量,单施氮肥能增加闭蓄态磷的含量,Fe-P、Al-P 含量略有增加,Ca-P 的含量降低。施用无机肥比施用有机肥及配合氮肥的处理,增加无机磷含量4%~5.48%。施用有机肥及其与氮肥配合施用的处理比施无机肥的处理增加有机磷含量3.75%~5.41%。土壤有效磷与有机磷量、Al-P 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全磷量、无机磷、Fe-P、Ca-P 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闭蓄态磷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三月初的一次寒潮,使柳林公社第二大队原来长势很好的五百多亩小麦、油菜,变得一片枯黄。面对这一突变,好多人产生了悲观畏难情绪。有人说:“大好形势丢了一半,一场风雪改变了命运“;有人主张“抓一头(秋收作物),丢一头(夏收作物)”,对夏收作物的增产丰收完全丧失了信心。  相似文献   

19.
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第9年、10年、11年,测定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及17种氨基酸含量,氮钾肥配合施用,冬小麦氨基酸总量较对照提高40.29%,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提高25.92~38.23%。高量有机肥和高量氮肥相配合,冬小麦蛋白质含量较对照提高49.44%,并且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6301);夏玉米氨基酸总量较对照增加41.92%,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增加33.33%~65.71%,蛋白质含量增加31.30%,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52)。施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蛋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燕  王毅  刘书伟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5):42-43,47
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区种植上海青并施用不同量的保水剂,测定结果表明:3~4kg/亩效果较好,施用量少(1kg/亩)效果不明显;在干旱的条件下,施用量多(5 kg/亩)会阻碍上海青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